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016年1月8日報道,英國正考慮以參加聯合軍演的方式向日本派遣EF-2000「颱風」戰機,以便與空自展開聯合訓練。這不禁讓人聯想,中國空軍戰機在未來或許有和「颱風」戰機交手的可能性,本文將主要挑選中國殲-11和「颱風」進行簡要的性能對比。圖為2015年7月,英軍「颱風」與印度空軍蘇-30MKI編隊飛行。 截至目前還未發生過EF-2000與蘇-30(27)系列戰機的實戰,這裡先以英軍EF-2000與印度蘇-30MKI的模擬空戰訓練作為參考。儘管兩者同為雙發重型戰機,但從本圖能看出蘇-27系列戰機的整體尺寸還是要較EF-2000大一圈,最大重量也要超出後者約10噸。 在進行比較前,我們先了解下兩種機型的概況。作為英皇家空軍的現役主力機型,EF-2000脫胎於英德意西四國的「歐洲戰機計劃」,於1994年3月首飛,2003年8月服役。其是三代半戰機的典型代表之一,除了優秀的對空對地作戰性能外,還具備以1.5馬赫速度進行短時間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已參加過利比亞戰爭和空襲敘利亞IS兩場實戰。 根據英國《簡氏防務年鑑》報道, 殲-11是中國沈飛基於蘇-27三代重型戰機仿製的國產型號,於1998年首飛,並於同年投入服役。沈飛在該型機(特別是殲-11B改進型)上加裝了大批國產航電設備,並將發動機換裝為國產的WS-10(太行)渦扇發動機。圖為蘇-30MKI性能示意圖,除三翼面氣動布局、發動機和航電性能外,殲-11B與蘇-30MKI基本性能參數較為接近。 EF-2000的動力系統採用兩台歐洲四國聯合研製的EJ200先進雙轉子加力式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大於90千牛,採用大推力涵道比及全權自動數字化控制系統。參加研製EJ200工作的有英國羅·羅公司、德國發動機渦輪聯合公司、義大利菲亞特公司和西班牙渦輪發動機工業公司。右小圖為EJ200剖面圖,左小圖為地面維護圖。 殲-11戰機則採用兩台中國國產WS-10A「太行」渦扇發動機,據西方媒體報道,單台最大推力可達95千牛以上,採用大推力涵道比及全權自動數字化控制系統,目前已批量裝備殲-11B戰機。就最大推力而言,WS-10A要優於EJ200,但在發動機壽命、故障周期和綜合性能方面,EJ200要更勝一籌。左小圖為地面維護圖,右小圖為WS-10發動機展示圖。 接下來對比航電系統。」颱風「配備有歐洲最新研發的的「捕手E」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由於採用了獨特的AESA 「旋轉斜盤角度」技術,該雷達的最大掃描範圍可達正/負120度,比固定式AESA具有更強的離軸掃描能力,意味著戰機在發射飛彈後,可進行劇烈機動,而雷達仍可以持續跟蹤目標,這點使」颱風「在空戰中更占優勢。該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在120千米以上,可同時攻擊6個空中目標,據稱可在59千米距離上發現F-35隱身戰機。 據《簡氏防務年鑑》介紹,中國殲-11A仍使用N001「梅克」系列機械掃描式脈衝都卜勒雷達,對雷達反射截面積僅為3平方米的目標的正面最大探測距離為100千米。殲-11B則換裝了新型國產AESA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可達125千米左右。圖為蘇-27的N001雷達。 除AESA雷達外,」颱風「還配備了號稱是西方國家有史以來最精良的紅外搜索跟蹤(IRST)系統,即」海盜「系統(PIRATE,被動式紅外機載跟蹤裝備的縮寫),藉助該系統,」颱風「可在雷達不開機的隱蔽狀態下,直接在90千米外鎖定敵機,並發射飛彈摧毀目標。在2012年7月的紅旗軍演期間,颱風曾憑藉該系統多次「擊落」F-22隱身戰機。小圖為」海盜「系統鎖定F-22資料圖。 中國殲-11B也配備有類似的IRST系統,稱為OEPS-27。其布置在風擋正前方,根據目標的紅外信號大小,OEPS-27的探測距離可達50千米,相搭配的雷射測距儀探測距離8千米,兩者都放在風擋前方的透明半球型罩內。OEPS-27功能與」海盜「系統類似,但最大探測距離要小於後者。 左圖為」颱風「戰機座艙,右圖為網上流傳的殲-11B座艙,可見兩型機均採用了主流的」一平三下「(平視顯示器+3個多功能顯示器)布置方式。只是」颱風「的座艙更為簡潔,而且首次採用了」直接語音輸入「(DVI)語音控制系統,使飛行員可以通過語音下達命令,控制戰機的傳感器、武器以及自衛系統。系統共包含有24條語音指令,可大幅簡化飛行員的操作負擔。 最後來對比武器系統。EF-2000除搭載有一門27毫米BK-27轉膛航炮(最大射速每分1000發,備彈150發)作為固定武器外,機身翼下共搭載有13個掛點,可搭載7.5噸各種空空、空地彈藥。典型對空配置為6枚AIM-120中距彈+2枚ASRAAM格鬥彈(右圖)。也可搭載4枚射程超過12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達4馬赫的」流星「遠程空空飛彈。 」颱風「戰機還有一大絕活就是能依靠」打擊者II「型頭盔瞄準具在空中纏鬥戰中,實現」所視即鎖「功能,即依靠頭盔中的光學傳感器與戰機火控系統聯動,只要敵機出現在視野內,飛行員就可通過目視捕捉並鎖定目標,然後下達語音命令發射飛彈。徹底顛覆傳統的」必須機頭指向敵機才能發射飛彈「的傳統戰法。 據簡氏防務報道,殲-11B除搭載一門30毫米Gsh-30-1速射航炮(備彈150發)外,機身翼下共有10個外掛點,最多可掛載6枚中距或近距空空飛彈,通常可掛載4枚PL-12(或R-27)中距空空飛彈和2枚PL-8(或R-73)近距格鬥彈。綜合來看,殲-11B的載彈量要小於」颱風「,超視距空戰方面也要劣於後者,但空中格鬥戰性能方面,兩型機應是不相上下。 如果能進入纏鬥戰,殲-11B也有獨門絕技,即可以依靠機尾的後視雷達鎖定位於6點鐘的敵機後,利用搭載有推力矢量發動機的R-73格鬥飛彈實現」後射攻擊「,但這種戰法在實戰中能發揮多大作用,仍是個未知數。圖為20世紀80年代,蘇聯空軍蘇-27戰機測試R-73飛彈」後射攻擊"資料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