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沒做好,一件又沒做好。一件事還沒有做,還有一堆事沒有做。
壓力就這麼接踵而來,好不挫敗,煩躁不安。很想逃,又無處可逃。
情緒就這麼被堆積著,一觸即發。
這時候不想照顧到任何人,因為自己就是那麼匱乏。
最好也不要有任何人來打擾,不然,只會傷害到你。
於是用強大的理性來把挫敗感壓抑住,於是成為了煩躁。
挫敗感有很多話在說,那是對自己的憤怒。
那一刻很恨自己為什麼這麼無能,為什麼諸事不順。
又有很多委屈,好想有人或者上帝可以幫自己做好,讓諸事順利,心想事成。
只是,心想事成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太多人喜歡爭強好勝,認為既然做了,就要把事情做好。
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做的好,雖然不會嫉妒,但一定暗暗較勁:超過他。
當持續失敗的時候,又會發展出另外一個樣子來:
因為害怕失望,所以不去希望。
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去努力。
這樣就假裝自己可以過的很好,不是我做不了,而是我沒做。這不能說明我能力差。
那是跟自己的較勁,一個人的戰爭。
想把事情做好,想把關係維繫好,想成就一個優秀的自己,這是人類的一個本能。
希望是人類最美好的事物之一,充滿了希望就充滿了動力。
但是希望卻不該成為一個壓力,讓自己窒息。
這唯一的區別就是,我是否允許自己做不好,正如我允許自己想做好一樣。
我有向上的動力,我渴望做好,我渴望優秀,我渴望順利完成任務,
渴望維繫好關係,渴望證明自己,渴望在做事的時候可以順利。
這都無可厚非,我給自己制定計劃,制定目標,讓自己可以更好的利用規劃的路線來完成。
但是期待的出現、計劃的製定,是人類為了更好的為自己服務而產生的,而不是為了成為天條來壓迫自己。
並不是我制定計劃就決不允許修改,並不是我設立目標就決不允許失敗,
並不是我做了事情就絕不允許自己做好,更不是我沒有做好就代表我不好了。
挫敗感有種規條在約束著自己:我是不能犯錯的,我是不能做不好的。
如果我們再加上“絕對”兩個字就會覺得更有趣:
我絕對不允許計劃有差錯,我絕對不允許事情做不好,我絕對不允許自己比別人差。
當我這麼絕對化的時候,你會覺得我在折磨自己嗎?
挫敗就是這樣,我沒有做好,我就不放過我自己。
我就拿內在憤怒和煩躁來折磨下我自己。
因為我的情緒在說:你不該犯錯,你不該做不好。
如果犯錯和做不好是人之常情,為什麼我們不允許它發生在這一次呢?
於是接納,接納我這次沒有做好,因為我不可能所有時候都做好。
接納我這次失敗,因為我不可能所有時間都不失敗。
接納我這次不夠優秀,因為我不可能在所有方面比他們都優秀。
也臣服。臣服於宇宙起起伏伏的規律。
我有這次沒做好,就會有一次做的很好。我有這次挫敗,就會有一次驕傲。
人類最愚蠢的想法,難道不是如此嗎:
我做好的時候不表揚自己,我做的不好的時候就我責罵自己。
也愛自己。愛自己就是放過自己,不去跟自己較真。
我們把不允許自己犯錯的心叫做: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是人類喜歡折磨自己的強大武器。
我對自己有個美好的期待,我努力去實現它,同時我也允許自己失敗。
那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再簡單的事情,也有失敗的概率。
如果設定目標,如果做一件事情,只允許順利一個結果,豈不很悲哀嗎?
你有問過事情的感受嗎?
當它被強迫了只有一個出路。
當我允許自己失敗的時候,並不意味著我放棄了成功。
我會努力去成功,但不會要求自己一定成功。
中國人喜歡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怎麼做了,是我的事情。成不成,是天的事情。
如果我要越界替天做決定,那我活該折磨自己。
於是當我再度挫敗,我決定,放過我自己:
我允許我這次沒有做好,無論環境多麼不允許我都有局限的存在,
我可以下次更努力做好,但這次我允許我就是沒有做好。
我允許自己失利,正如允許自己成功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