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遠離社會這個群體的,就像一棵棵大樹,不能遠離森林】
在生物界,兩種不同的生物一起生活、互為利用的現象較為普遍。
例如:白蟻和它腸內的鞭毛蟲。鞭毛蟲幫助白蟻消化木材纖維,白蟻給鞭毛蟲提供棲居場所和養料,
如果互相分離,兩者都不能獨立生存。
在植物界,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往往長勢不旺,沒有生機,甚至枯萎衰敗。
而當眾多植物一起生長時,卻能鬱鬱蔥蔥,挺拔茂盛。
人們把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現象稱為“共生效應”。
自然界是這樣,人類社會也是如此。
人才的成長、湧現具有在某一地域、單位和群體相對集中的傾向。
其實,產生人才共生效應規律的根本原因是人才具有輻射作用。
共生效應在生活中的而應用非常廣泛。
在企業中領導者如果能夠充分運用並不斷強化共生效應,形成一個吸引人才,
利於人才成長與脫穎而出的群體,那麼企業勢必會有更好的發展。
企業之間如果能組成戰略同盟,就更能贏得市場。
企業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取長補短,發揮資源的協同作用,從而形成共生型渠道關係,
進而節省企業成本,避免重複建設、規避風險,共同分享市場。
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與人合作是學習的很好方法。
共同學習,相互切磋,不但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還能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是自己已有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在學校教育中如果合理地運用共生效應,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出現。
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立的思維功能,既是一個個信息獲得者,
又是一個個信息源,不斷輸出信息,在相互刺激、相互交流中就會產生巨大的作用與效果。
如果讓學生學習是互幫互助,那麼他們的學習成績就會比一個人自主學習時提高得快。
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參加合作組的學生,其學習平均成績高於不參加合作組的79% ;
在需要長期努力的事業中,集體奮鬥著的成功率在80% 以上,而孤軍作戰這的成功率只有5% 。
然而,有些人對共生效應認識不足,他們喜歡孤軍作戰、個人奮鬥。
這種做法,無論對個人的成長進步,還是對整個集體的發展,都是不可取的。
依靠集體,積極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努力為集體做貢獻,那是值得肯定和讚賞的。
如果離開集體,個人獨來獨往,孤軍奮戰,那就偏離了正確方向,而且也難有大的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