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裡,你只能和別人比辛苦。
人家幹五小時,你就乾十個小時。人家幹十個小時,你就乾二十個小時。
但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不休息的幹也賺不了多少錢。那麼怎樣才能有效率的賺到錢呢?
第一條邏輯:找到一塊沒有被挖掘的領域
找到一塊沒有被挖掘的,或者說競爭不是很大的領域。
你除了眼光,其實需要比一般人膽識稍大那麼一點,正如夜路一般,一個人走總歸是孤單的,你需要堅守的同時,還要勇於走出去,在充滿競爭的市場裡,其實短期之內,雖然大錢賺不了,但是邏輯清晰,道路明確,你只要往前走就行了。
在一個領域裡,你只要不斷往前走就能逐漸變成一個不可替代的人物的時候,你就牛叉了!
第二條邏輯:把你的項目變成遊戲來玩
一個投資人要投資你的項目,他第一步考慮的是你的這個項目是不是像一個遊戲一樣會有很多人來玩。
如果你的項目就是一個了不起的遊戲,以後會有很多人來玩,你必然會賺錢,投資人肯定會大把的錢投給你。
所以你要考慮,遊戲會從哪裡開始。
你的遊戲就像風一樣,想像風會從哪裡來,什麼時候來,然後哪些人會加入其中,跟著風飛一段時間,然後你把遊戲交接給別人,落地。
這個社會,錢越來越多,這個邏輯越來越明顯,益來億發創始人孫漢林,說了一段真理,真的是真理:這個大世界,很多時候就是一場金錢的遊戲,最終都是錢玩錢而已,創造一個又一個的遊戲,讓你跟著玩,你要意識到這個遊戲,加入其中,然後再將游戲被大眾普遍接受之後,退出。
第三條邏輯:越難做的事情,成功概率越大
創業更多比拼的是難做的事,一方面是時間成本,一方面是金錢成本。
為什麼近幾年來,很多企業家更願意去投資一些特別難做的行業,因為這些行業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是最低的。而看似最容易做成功的事情,一方面選擇做的人很多,競爭對手自然很多;一方面容易做成的事情,恰恰需要很大的資金和很長的時間。
無論從什麼條件來看,越難做的事情,成功的概率越大,這是必然的邏輯。
第四條邏輯:賺大錢,就多幹大事
要賺大錢,就多干大事。當然這個難度也很大的,你要敏銳地捕捉到風往哪裡去,還是要勇敢的加入進去,因為創業,無論偉大的事業,還是微小的事業,時間成本、努力成本都是一致的。
孫漢林一直說的是,在能力範圍之內,多干大事,反正都是創業,為什麼不做點大事情。
第五條邏輯:成功創業者都是忽悠家
很多人說馬雲太會忽悠了、王健林太會忽悠了。其實我見過很多成功的創業者,發現一個普遍的規律,這些人都很會表達,表達這個詞,說好聽點就是表達,庸俗點就是會忽悠,當然結果是好的,就是表達,結果不好就是忽悠,也可以這麼解釋。
一個人到底是表現出來的是他,還是內在的他是他,也就是所謂外我和內我,那個才是自我。
一個人最終是要通過良好的表達,被投資人認識和欣賞的,如果你無法在很短的時間裡,通過你的表達方式,讓人建立起對你的信任,對你想做的事情的認同,你會發現你再能幹,都無法獲得機會。這個世界,最終還是靠資本說話的,資本每天在尋找會“忽悠”能幹的人,給予他們資本,讓他們創造更多的財富。比如孫正義投資馬雲幾千萬美金,看中的是馬雲幾分鐘“忽悠”能力。
如何辨別能力?很多時候就只能通過表達建立最初的信任,然後通過一點點實踐來不斷增加信任。而最後的最後,其實能力是結果論的,成功的就是有能力的,失敗的就是沒有能力的,良好的表達是你一張入場券,跟別人公平競爭的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