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Facebook、阿里巴巴等新創公司獲得過億市值,點燃了許多不甘平庸的打工仔心中的一團火,紛紛投身到創業的荊棘之路上。而且一上來一定是動則要改變世界,或者動則估值100億美金獨角獸,否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創業了。
有大夢想固然好,但是不見得大就代表成功。
很多創業者,在開始創業時,往往把戰略定的很大,都希望自己可以做平台,想涉及很多的產品品類,想改變世界,顛覆規則,打敗這個打敗那個。如曾獲高盛入股的中國汽車網,開始由一個汽車零配件行業網站進行實質性改版,從車險、維修等後服務業務,到運輸卡車的電子追踪、整車和二手車銷售、零配件電子商務什麼都做,甚至提出要給每一個汽車企業建服務中心。
曾幾何時,很多的企業都認為船大抗風浪,因而在產業鏈上廣泛佈局。惠普、戴爾、IBM都是千億美元收入的IT巨頭,可到頭來不是剝離、分拆,就是悄然私有化。畢竟創業成功是個小概率事件,每一年都會有很多創業公司面臨倒閉或者轉型,一般來說,90%以上的初創企業最終會被淘汰。大而全的商業模式給其帶來了高昂的成本,其全面化的商業模式卻未能夠直接帶來巨大的收益。
正如在2007年創立的會易佳,一開始也是對標攜程的,要做會議領域服務的攜程。經過幾年的發展,會易佳在行業有了一定的基礎,2010年也曾獲得數百萬的天使投資,進而走上快速擴張的發展路徑。創始人戴坤拿到投資後,選擇不斷地招募培訓銷售人員去拓展客戶,以此想把會易佳規模化,把量衝上去,然後繼續融資,為此甚至還租了一個11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
為做給投資人看,盲目著重於數據增長,公司看起來人很多、場面大,營業額一年也能做到上千萬,但最終沒有賺錢,一直在虧損,步入了To VC模式的創業陷阱。
到2012年,會易佳遭遇了資金鍊危機,一度發不出工資,戴坤不得不關掉自己的公司。痛定思痛,戴坤面對危機一改以往大而全的平台思維,憑藉以往會易佳在規模化的過程中,在廣州本土留存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戶資源,改變打法,以做精做強的模式做會議服務行業,專注細分會議服務。又奇蹟般起死回生,從2013年開始轉型至今,已經實現連續4年盈利。
會易佳創始人戴坤介紹,就是靠著踏踏實實的做好服務,提供專業的會議顧問附加價值,在老客戶間的口碑逐步提升,進而達到一個比較高的客戶回頭率與老客戶轉介紹率,隨著客戶基數日漸增長,現在已經進入一個非常好的良性循環。現在會易佳10多人團隊,但業績是2012年人員高峰期60多人的一倍左右,人均產出200多萬元,累計已經服務300多家大中型集團客戶,3500多場各種類型的會議,服務人數累計超過100萬人次。成為國內會務服務行業中的佼佼者。
透過會易佳十年發展歷程這個生動的創業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商業世界的生態往往多種多樣,大可能很光芒耀眼,但是把公司做小,做精,做強,意味著更專業、更細緻、更耐心、更好口碑、更加良性的發展。創業者一定要懂得合理匹配自身資源,相對於大而全的模式,小而美的創業更能創造奇蹟。正如日本的一家只有11名員工3.3平方米的小吃店,年銷售額超過3億日元,沒有驚天動地,沒有改變世界,有的只是把普普通通的事情做好,做精,也是可以做百年老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