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敗是成功的成本。
失敗是你創業過程中的成本,你必鬚麵對它,就是說這個東西是必然會有的。失敗不是成功之母,而是成功的一部分,就像吃燒餅加雞蛋一樣,這個失敗就是裡邊的雞蛋,它是你吃燒餅加雞蛋裡邊的原始組成部分,這就是成功的一部分。
大家可能都聽過這麼一個故事。他是去推銷保險的,敲了九個門兒,沒有成就一單,他第十次敲開這個門之後,這一單成交了,這一單成交之後呢,說明什麼?成功率是10%。一般人認為,敲了十次門,九次沒成功只成功一次,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成功了百分之十。而作為我們創業人,我們怎麼去看待九次失敗,我們創業人首先看到的是,失敗是成功的成本,你有九次失敗,你就可以換取一個成功。所以說,這九次失敗是成功的一部分,我們去拜訪十次就會成長一次,在這個過程中,失敗是成功的必然組成部分,就是說,你想成功這一次,必然有這九次失敗。所以說這個理論解決了一個怎樣的思維方式呢?怕創業失敗怕有風險。老問失敗了怎麼辦失敗了不怎麼辦。咱們傳統教育是可怕的,考試失敗就得叫家長就得吃低分就得挨訓。他們完全在學校給你灌輸的是什麼?恐懼失敗,如果你失敗就會懲罰你,失敗就會得到懲罰。而事實上呢,失敗是你成功的一部分,它必然有失敗,它不可能每個人都成功。所以說這些東西是必然的。
二.短板的錯誤理論:這個社會不需要各個板都很長的平均水平的人,而需要有一定特長的人。
上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決定一個水桶裝水的容量就在於最短的一個板,而事實上這個短板理論誤導了很多很多的人,也傷害了很多很多的人,這個社會要的不是平均水平的人,不是各種板都很長的人,而是你有沒有特長,如果你讓劉翔去游泳,劉翔他什麼都不是。如果你要游泳冠軍去跑百米跨欄,他同樣什麼都不是,我們沒必要說你作為一個運動員必須十項全能,那不可能。所以說短板理論在創業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明白是要告訴你,你要認識自己的短板在哪。我們要去和別人合作,找到能夠彌補你短板的人,而不是自己把短板提上來,你沒有這個時間,你只需不斷加強自己的長板,然後找其他人補自己的短板,短板理論傷害了很多人,我們要加強自己的長處,要與其他人展開合作,你要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找什麼樣的人去合作。
即:面對自己的弱勢——找擁有該優勢的人來彌補自己的短板,而不是自己“慢慢改正”。面對自己的強項——強化它,並且發揮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