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人性角度來說,妒忌是一種極正常的心理現象。
這種心理現像人人有之,你不要說,我從不妒忌任何人。這話有些假,不夠誠實。
妒忌就像煩惱、快樂一樣,很平常,它是一種心理對外界事物的應激發應。
我們很少去妒忌離我們遙遠的人,卻多數妒忌自己身邊的同學、朋友、同事。
越交往親密的二個人,如果一個比另一個人發達了,就會引發妒忌。
當然,有些人修養高,會克制這種妒忌,不讓妒忌之火吞吃自己,這種人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家能幹是人家的事,做好自己就好。
有些人,妒忌之心難以克制,或許就會來場“唇舌之戰、諷刺挖苦、打擊咒罵”,多年的友情或許就會毀於一旦。
很早以前,開通了個人微信號,為了獲原創,死皮白臉地把公眾號發給一些好友、同學,希望她們關注我,成為我的粉絲,增加我的流量與關注度。
可,最後結果真的讓我傷心,一度我以為心交心的朋友卻無人支持,相反卻是些從沒聯繫的同學、同事關注我並給我發來信息,鼓勵我。
一度我懷疑自己的人品有問題。
後來,想開釋然。
越交往親密的朋友越不想看到你過得比她好。這是個真理也是個至理!
大家昔日起點差不多,誰比別也高不了多少,這樣的關係最和諧。
有一天,你能了,會寫文了,還要發表,還要信誓旦旦說什麼成為寫手。
這不刺激我嗎?讓我關注,讓我點贊,想得太美了。
打擊我的最有力武器是什麼,就是裝著看不見,默視你。
我以為她們真的沒看到我的留言。我又不是個臉皮厚的傢伙,見了面也不願當面問問。
但有天與一友閒聊,聊起什麼來了,她說,你的文章可是積極上進,現實怎麼如此消沉。
哦,天,她看了我的文。
不過,從不與我互動,為我點贊,讓我知道她在關注我。
這是什麼心理?
不是妒忌嗎?
相反,我卻見她經常為一個各方面不如她的朋友點贊,互動。
說白了,人更願意在弱者面前顯示自己的高貴。
想通這一點我不再悲傷了。因為我有了更大的目標,更好的方向。我要寫出更好更多的文字成就更好的自己。
那些妒忌我的朋友,你繼續你的妒忌吧!
一個從不真心祝福朋友的人最終注定也走不長遠。
格局太小,看不得朋友比你好。但人之所以跑的快,有時候,正是背後射來的冷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