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粉彩:
粉彩是在五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釉上彩。因為彩料中加有鉛粉成分,故稱之為粉彩。粉彩可分:青花粉彩、祭紅釉地粉彩、天蘭釉地粉彩、豆青釉地粉彩、珊珊釉地粉彩、抹紅彩地粉彩、綠釉地粉彩、窯變釉地粉彩等。
(2)鬥彩:
鬥彩就是用釉下青花勾繪圖案輪廓,然後在釉上用紅、黃、綠、紫等各種彩色在輪廓線內填繪,經爐火烘燒而成的,使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結合在一起,互相爭艷。
(3)五彩:
所謂五彩,並非五種顏色,而是多種顏色的含意。其彩繪方法與鬥彩的彩繪方法大致相同。也是在燒好了的瓷器上施加各種色料,再次經過爐火烘燒而成的。不同的是鬥彩的釉彩多為釉下青花勾畫圖案的輪廓線然後再在輪廓線內填以彩料。而五彩則不然,五彩雖有釉下青花,但它不僅是用以勾畫輪廓線,多數還繪成完整或部分圖案,並常用褐黑或褐赤色代替青花作為圖案的線描。另外,還有一種五彩瓷器不用青花作為線描,而直接上了釉的白瓷上加彩。五彩是用黃、紅、綠、紫、蘭等顏色所組成
首先要弄清鬥彩器最大的特點是以勾繪青花輪廓線,施上白釉燒後,經過二瓷燒造,其風格基本上改變了明代永樂、宣德時的拙重而顯得秀麗清雅的韻味,具體表現在造型上多為小器,如碗、杯、盞、罐等,故有“成化無大器”之說。其製作工藝精細,但稍顯纖巧,特別像蓋罐諮詢kong_luit以後清代康復、雍正兩朝所盛行的仿品,與明代成化的蓋罐卻有明顯的區別,如明代成化蓋罐蓋面顯得微凸,而清代仿品則無此現象,卻是平面,兼有棱角分明感覺,這是鑑定蓋罐真偽的鮮明而典型的特徵。
胎釉、胎質較輕薄,細膩潔白,釉色講究純淨瑩亮,給人以圓潤柔和之感覺,同時以青花構成整個鬥彩畫面主色,它施彩只分濃淡,不分陰陽,多采用平塗,往往同一色彩呈現不同色調,而同一紋飾採用不同顏色,且多用三四種顏色繪成,很少用五六種顏色,器面氣泡大而多,似有一層白色雲霧,仿品真青花顯得渙散而上浮,氣泡不均,雜亂無章。
紋飾較多運用寫意畫手法,題材較廣泛豐富,如山水、人物、花鳥等,但其繪畫風格卻有獨到之處。
由於成化鬥彩瓷價值連城,所以成化以後彷者不斷,以清康熙和清末、民國初年仿造得最好。但清鬥彩瓷價格低於成化鬥彩瓷.
明代和清初的五彩給人的印像是色彩濃艷、強烈奪目,以紋飾粗獷、豪放為其特徵。雍正時期的五彩因受粉彩彩繪具有立體效果以及當時欣賞風尚的影響,而這一工藝本身也相應的在起變化,它自然地發展,形成了一個清新、雅潔與粉彩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藝術效果,這個自然現像在康熙五十年後已是逐漸地在演變,雍正時期則更加成熟。以色彩來講、一變濃艷為淡雅,情調柔和,圖案紋飾取材,多是人物,由繁而簡,稀疏清秀、突出主題,極為雍容典雅,見之於故宮博物院的院藏雍正五彩瓷一部珍品。
五彩瓷並不是一定要有五種顏色,施彩多寡,是依據整體裝飾效果確定的。五彩瓷又分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種。釉上五彩是在已經燒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繪畫,再入窯以700℃至800℃爐火燒製而成,工藝簡單。據目前所掌握的實物資料證明,最早的釉上五彩瓷是金代磁州窯系燒造的釉上紅綠彩瓷。青花五彩瓷燒造工藝相對較複雜,先用青花料在坯上描繪出一定的紋樣,罩上透明釉入窯燒製。
鬥彩的含義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認為是釉上彩與釉下彩爭奇鬥豔的意思;一種認為是釉上、釉下幾種彩色拼湊、聚集在一起的意思。關於鬥彩這個品種出現的時間目前也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明代宣德官窯的創新品種;一說是明成化時期的創燒品種。但據文獻資料可知,“鬥彩”這個名稱在明代還沒有正式形成。明代晚期的一些書籍,如《博物要覽》等,都沒有“鬥彩”這個名詞,他們將“鬥彩”稱為“五彩”或“青花間裝五色”即青花五彩,可見鬥彩與五彩區別難度之大。“鬥彩”這一名稱最早見於清中期的《南窯筆記》一書,書中寫到:“成、正、嘉、萬俱有鬥彩、五彩、填彩三種。”但分析得不夠全面,當時也是將“鬥彩”與“五彩”相為混淆,不過能將明代彩瓷劃分出鬥彩、五彩、填彩三大類,已經難能可貴。
鬥彩瓷屬明成化最為名貴。成化鬥彩的彩繪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種是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紋飾的輪廓線,罩上透明釉,燒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釉面上青花雙鉤線內填以所需色彩,由一種到多種不等,而後再入爐烘燒製成。這是藉鑑“景泰藍”工藝中掐絲填料的技法。這類彩瓷的器表紋飾絕大多數為二方連續圖案,或由伸展多變的不同形式的圖案組成。這種畫法符合《南窯筆記》中的“填彩”說法。成化鬥彩瓷器絕大多數是用此種方法繪製的,因此填彩應是成化鬥彩中的一種主要施彩方法。例如成化鬥彩卷枝紋瓶、成化鬥彩蓮花紋蓋罐、成化鬥彩葡萄紋杯等都是用填彩技法繪製的鬥彩珍品。第二種,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紋飾輪廓線的全體或主體,同時還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紋飾,罩上透明釉,經高溫燒成青花瓷器,再在瓷面上根據紋飾設色需要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施多種彩,再經爐火烘燒而成。這種畫法的器表紋飾展開後宛如一幅繪製精巧、色彩宜人的圖畫。例如著名的成化鬥彩雞缸杯等。而青花五彩等青花加彩器,其青花紋飾與鬥彩畫法不同,它們沒有用青花勾紋飾輪廓線,而用青花作平塗或渲染。例如明宣德青花紅彩海水龍紋碗、明萬曆青花紅綠彩葫蘆瓶的紋飾,都沒有用青花勾繪紋飾的輪廓線,而是用青花平塗、描繪的方法繪製,與成化鬥彩的填繪技法明顯不同。
從以上定義可知,鬥彩與五彩的區別,就是鬥彩分別與“釉上五彩”、“青花五彩”的區別。
鬥彩與釉上五彩的區別很容易,既鬥彩有釉下彩,而釉上五彩的彩色紋飾均在釉上,沒有釉下彩。
而區別鬥彩與青花五彩就不是很容易,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釉下青花的裝飾方法不同。鬥彩運用青花勾繪全部紋飾的輪廓線,而青花五彩的紋飾沒有青花輪廓線,
只是根據紋飾設色的需要將需用青花表現的部位先畫出來。
假設一件鬥彩瓷器,如果單純用青花裝飾它而不用其他顏料,入窯燒製後就是一件完整的青花器。
而一件青花五彩瓷器,如果單純用青花裝飾它而不用其他顏料,入窯燒製後就是一件不完整的青花器諮詢kong_luit它上面的紋飾是殘缺不全的。
2、釉下青花表現量不同。鬥彩瓷的紋飾中青花運用較多,而青花五彩瓷器的紋飾中,有的青花很少,僅僅作適度點綴。
3、釉上彩繪的裝飾方法不同。鬥彩是在淡描青花瓷器上根據紋飾設色的安排進行彩繪,彩繪時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施彩方法,如填彩、點彩、复彩;
而青花五彩是在紋飾不完整的青花瓷器上面的空白處進行彩繪,把畫面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