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奧斯卡王爾德
從經濟獨立開始,就要進行有計劃的理財。我們如何在有效規避理財風險的同時,做好人生各個時期的理財計劃呢?一般情況下,人生理財的過程要經歷以下六個時期:

第一階段單身時期
從進入職場到成家立業,這時候自己沒有太多的家庭負擔,理財的重點應當以積累未來成立家庭所需資金為重,所以務必以追求正職收入的穩定為首要目標,行有餘力的話,再進一步拿出部分儲蓄進行投資,增加投資理財的經驗。另外,此時保費的計算相對較低,年輕人不妨為自己買點人壽保險,減少因意外與疾病導致收入減少或中斷時,對個人與家庭造成的經濟負擔。對於這個時期的投資建議,我認為不妨將積蓄的65%投資於長期投資報酬率較穩定的股票、基金等金融商品,不要太積極地操作;15%選擇定期存款;10%購買保險;10%留作活期存款,當作生活上的緊急支出。
第二階段結婚初期
成家立業到孩子出生的這段期間,雖然經濟收入有所增加,生活趨於穩定,但是相對地各項支出也比較高,例如結婚費用、購買房子的首付款等等,如果夫妻雙方都有收入,這對資產的累積將有加乘效果。這個時期的理財重點應該放在合理安排家庭建設的費用支出上,稍有積累後,可以選擇一些投資報酬率較高的理財工具,如成長型的股票基金及高殖利率的股票等,以期獲得更高的回報。這個時期,可將積累資本的55%投資在股票或成長型的股票基金;30%進駐在債券和保險當做預防風險發生的控管機制;15%留作活期存款,當作支付臨時生活所需之用。
第三階段家庭成長時期
從孩子出生到進入大學之後,這段期間主要的支出項目不外乎子女教育費用和保健醫療費等,所幸隨著子女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強,父母的負擔逐漸減輕,應該有餘力加強保險保障。這一階段的投資重點,我認為應該將資金的30%進駐在房地產;35%投資在波動幅度中等的股票或基金;25%投資銀行定期存款或債券及保險;10%是活期儲蓄。
第四階段子女教育時期
子女上大學之後,父母親可能會暫時需要支付較高的生活費,因為孩子的需求增加,但是他們還沒有賺錢能力。不過只要先前已經累積了一定財富,對做父母的來說,應該不至於造成太大負擔。不過萬一先前沒有做好規劃,以不算小康的家庭來說,就不免捉襟見肘,周轉不靈了,所以理財的重點應該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以及生活費用為第一要務,而切忌胡亂投資、自亂陣腳。我建議這個時期,應當將積蓄資金的35%投資於股票或成長型基金,但要注意嚴格控制風險;45%用於定存或債券,以穩健的獲利,應付子女的教育費用;10%用於保險;10%放在活存,作為家庭各項開銷的備用。

第五階段家庭成熟期
子女畢業找到工作之後,家庭負擔減輕,當父母的你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工作經驗,經濟狀況也相對穩定,因此,理財重點應該追求穩定成長。因為此時風險承受度不如年輕時代那麼大,而且退休養老的需求逐漸增加,萬一稍有閃失,風險控管能力不好,就會葬送一生積累的財富,所以,在選擇投資工具時,不宜追求高風險、高報酬的標的物。保險是風險較低、穩健又安全的投資工具之一,雖然投資報酬率偏低,但做為強制儲蓄,有利於累積養老金和保全資產,是比較好的選擇。走到這個階段,我建議理應將資金的20%用於股票或同類基金,但隨著退休年齡愈來愈近,該部分的投資比例應逐漸減少;65%用於定期存款、債券及保險風險較小、獲利率較為固定穩健的理財工具,在保險需求上,應逐漸偏重於健康疾病照顧的險種;15%用於活期儲蓄。
第六階段退休養老
子女完全獨立,自己從職場上退休之後,此時的理財重點必須以安度晚年為目的,
投資和花費勢必更為保守,最重要的目標在於維持身體和精神健康。
在這個時期最好不要進行新的投資,尤其不能再進行風險較高的投資。
我對於這個時期的投資建議是,
不妨將資產的60%投資於定期存款或債券;10%用於股票或股票型基金;30%進行活期存款。
對於資產比較充沛的家庭,建議採用合法節稅手段,逐漸將財產轉移給下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