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咱們說過,窮人和富人在對待財富的態度上,有一個關鍵的區別就是,富人總是買入資產,而窮人更傾向於購買負債,儘管它們看起來很像資產。
在財務報表上,任何有價值的實體,都可以被看做是資產,但這裡說的資產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指即使在你不在場的情況下,也能為你源源不斷帶來收入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它能為你帶來某種“睡後收入”。
在日常生活中,能被成為資產的,通常有下面幾項:
一、房地產
雖然這兩年房地產投資的熱度已經過去了,可隨著國家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最近幾年一二線城市的房子的需求應該只增不減,所以還是有相當大的投資空間。
這種投資的一般模式是,用首付+貸款的方式買入,然後以租抵貸,最終通過房地產增值來獲得收益,最終以少量的首付資金來撬動龐大的資產。
麥當勞就是這麼幹的,表面上麥當勞做的是快餐生意,實際上人家根本不靠這個賺錢,房地產才是他們真正的主業;麥當勞一向很重視每個分店的地理位置,並通過分店的加盟費來支付土地費用。麥當勞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房地產商,它擁有的房地產甚至比天主教會還多。
這種資產的買入門檻較高,需要佔用數額較大的資金,而且不容易變現,如果你有一大筆長期不用的閒錢,可以考慮這種資產。
二、投資理財產品
比如:股份、期貨、比特幣,貴金屬、債券、理財產品等。
這裡需要特別提醒一下,投資和理財其實是兩個概念,嚴格來說不能往一起放。
理財的目的通常是抵抗通貨膨脹,讓資本保值;
像黃金、國債、銀行理財產品、餘額寶、P2P借貸網都屬於此類,但是你要知道,這些東西的年化收益率最多不會超過10%(再多就危險了,請慎入),最多只能讓你的資產不貶值,要想獲得高收益、掙大錢是不可能的。
投資的目的一般是為了獲得高額的回報,比如買賣股票、期貨、比特幣等,通常風險比較大,屬於專業選手們才有資格玩的遊戲,最少也得學點財務、投資方面的知識,否則最好別碰,搞不好不僅不會成為資產,還會成為負債。
三、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屬於虛擬資產,只要付出一次性的勞動把東西做出來,就可以永久性收取費用。
比如:專利費;書籍或者音樂作品的版稅;以視頻或者音頻格式的在線知識付費產品;在APP Store上開發一款收費軟件;
另外,市面上有一些高級職業證書,考下來挂靠到有需求的企業裡,每年都可以收取一定的費用,比如一級建造師之類。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的種類只會越來越豐富,這也是普通人相對比較容易獲得的資產。
四、時間和智慧
如果你既沒有錢買房投資,也暫時沒有能力擁有什麼知識產權,那還有沒有可能買入資產了?
有的——你的大腦就是你最寶貴的資產,投資自己並不需要很多資源,你只需要花幾十塊錢買本書,每天找時間讀一讀,並在工作中積極主動、認真思考和總結就能獲得。
這類資產的特點是,短期之內可能看不到什麼收益,可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它能幫你創造出大量的財富。在秘魯,有一位工作了45年的金礦工人,對找新的金礦總是充滿信心。他說:“金礦到處都是,但大部分人沒有經過相應的培訓,所以發現不了它們。”
要想獲得剛才講到的房地產、股票、知識產權等資產,也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和智慧才能獲得的,不是光有錢就行,現階段是一個資本極大豐富的時代,市面上並不缺錢,缺少的是用錢的智慧。
在《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裡,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話是這麼說的:
上天賜予我們每個人兩樣偉大的禮物:思想和時間。
每一美元鈔票到了你的手中,你,且只有你,才有權決定自己的前途。
愚蠢地用掉它,你就選擇了貧困;
把錢用在負債項上,你就會成為中產階級;投資於你的頭腦,學習如何獲取資產,富有將成為你的目標和你的未來。
選擇只能由你做出,每一天,面對每一美元,
你都在做出自己是成為一個富人、窮人還是中產階級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