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8日,是「至聖先者」孔子的誕辰紀念日。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被世人尊為“萬世師表”,是全天下教師的典範。
朱熹曾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
從教書育人到為人處世,孔子留下了許多睿智的洞見。
在這個平凡又不平凡的日子,讓我們重溫孔子的哲學思想,向孔夫子致敬。
處世之道:換位思考
弟子仲弓問孔子:“如何才能成為仁德的人。”
孔子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要成為一個仁德的人,就要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尊重他人,不傷害他人。
換位思考,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世間最高級的善良。
一次父親去商店,走在前面的年輕女士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他進去後才鬆手。
父親向她道謝,女士說:“我爸爸和您的年紀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這種時候,也有人為他開門。“
生命是一種迴聲,你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就會收到什麼聲音。
付出善良,也會收穫善意。溫暖別人,也會收穫溫暖。
每個人都是一道光,願你能秉承聖人之道,心懷悲憫,體卹人情,照亮人間的路。
教育之道:公平公正
孔子雲:“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這句話雖然說的是治國,放在教育上也同樣適用。
為人父母,當家裡不只有一個兒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公平對待。
有一個朋友,她從小就不受父母待見,每次和妹妹鬧矛盾,受委屈的永遠是她。
媽媽常對她說:“你是老大,就得讓著妹妹。”
朋友坦言:“媽媽每次偏心,都如針尖扎心,都是一個媽生的,為什麼自己卻得不到同等的愛。”
父母的偏心,如一把利刃,插進孩子的身心,可能用一輩子的時光都無法癒合。
遭冷落的子女在心靈上勢必受到傷害,受偏愛的子女也容易出現意想不到的依賴。
公平對待所有孩子,你會收穫一群好孩子。
孔子曾誇獎弟子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孔子非常欣賞顏回懂知足的心態,並且提倡這種心態。
現實中的許多人,總是不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物質財富。
有了房子還想車子,吃了山珍還想嚐海味,結果整日憂心忡忡,越活越累。
反倒是像顏回這樣的人,生活雖不富裕,卻也能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詩人劉禹錫被貶和州,居於陋室,屋內也只夠擺放一桌一椅一床。
他仍能讀書作詩,彈琴奏樂,與友人飲酒作對,暢談詩文,活得瀟灑自在。
正是劉禹錫這般知足,才使他身處困境仍能怡然自得,最終活到七十多歲的高齡。
人生亦是如此,縱有萬貫家財,日食不過三餐;縱立廣廈萬間,夜臥不過七尺。
物質不必多,夠用就好,知足常樂,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幸福。
孔子是個樂觀的智者,一個和善的長者。
祂不只教導我們如何為人處世,更重要的是教導我們如何安置自己的心。
兩千多年過去了,孔子並沒有走遠。
總有人延著他的腳步,捨身求法,為民請命;
總有人憑著這股氣韻,不憂不懼,從黑暗走向光明。
所以中國現在才有以大國姿態包容萬象的模樣。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OuXs5Q2J1XuFPqHUrnJVYw_xWJ7wALmisesrbQwie4joLCq1I3GtqsxVja-z_cCL/?source=tuwen_det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