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搞清這兩件事 難怪你遇不到對的人
我要說的其實是兩個最常見的概念,性格與三觀。
我之所以想聊聊這兩個概念,是因為我發現很多人在提起它們的時候,並不真正了解它的內涵,
或者說,並不真正了解自己。
1、你對性格不合的理解也許是錯誤的。
事情是這樣的。我的朋友S小姐,是個相親達人,一路尋找一路幻滅,如今已經奔三
。每每問及,必是早被用爛的說辭:要麼沒眼緣,要麼性格不合。
有一次我多問了一句,我說你所說的性格不合具體指什麼啊?
她說不知道呢,就是感覺吧。說完也發現,自己好像從來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於是認真思考了一番對我說:我爸媽就是性格不合,打了一輩子架,嚴重的時候打到住院,
如今老了打不動了,一個住在我哥家,一個住在我這裡,發誓生不共枕,死不同穴。
所以我從小就覺得,找個性格合適的太重要了。
我說父母的矛盾我們暫且放到一邊,他們讓你認識到性格合適的重要。
那麼你覺得性格怎樣是合適呢?
首先性格這個概念就很籠統,根據不同原則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比如根據人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還是內部,可以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
根據個體獨立性程度,可以分為獨立型和順從型;
根據知、情、意三者在性格中何者占優勢,可以分為理智型、情緒型和意志型。
這個你可以自己去查查,了解一下自己是什麼性格類型。
其次你覺得,是找性格相似的比較合適,還是相反的比較合適呢?
她說,相似的合適吧,找到他的感覺,就像找到另一個自己。
我說,有一個自己還不夠嗎?為什麼要找到另一個自己呢?我記得有個女作家說,女人愛上男人,就像愛上一面鏡子,這鏡子會照見她自身,
從身體髮膚,到性情里曲折幽深的全部細節,
這樣的男人,在人群中她一眼便能認出來,那就像另外一個自己。
以此為標準尋找伴侶,說到底,是一種投射認同,一種自戀遊戲。
當你還沒有形成清晰的自我時,會急於從他人身上尋找存在。
你對他的欣賞憐愛,其實是對自己,而你最終也會出於對自己的痛恨,發泄成對他的不滿。
S有個前任就是這樣的,那是她所有相親對象中最戀戀難捨的一個,
兩個人一眼看出彼此玩世不恭的言語下,相同的善良眼神,
一年後又因為彼此同樣的軟弱逃避,而深深指責,怨恨不休。
S也曾為此顛覆了她的「相似原則」,刻意談了幾個性格相反的。
一開始為彼此的個性深深吸引,然而相處一段時間,就成了相互擠兌的戰爭,
最後因為誰也不肯為誰改變,反目成仇。
S說,書上寫,談戀愛要找個性格互補的,可是實戰經驗告訴我,這話是錯的。
我說,這話其實沒錯,錯的是你依然沒有走出自戀的前提。
你仍然是站在自己的世界裡去看別人。或許是因為在戰爭的家庭里長大,
讓你有太多的不安全感,因此你的內心還沒成長好。
而當你有了足夠的自信,就不會把關注力放在自己身上,你就會去積極地了解世界,
走進他人,你不會以自我為中心去評價他人,試圖改變他人,
你會懂得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如何相處,並且樂在其中。
心理學上認為性格互補的人更適合長久相處,那是對完滿的追求。
其實用我們古人的話說,就是陰陽平衡。
如果遲遲找不到那個對的人,你也不要急,不是你眼光高,而是你還沒找到自己。
那些所謂錯的人,正是幫你了解自己的人,走過了他們,就走出了自己,走出了自己,才能愛別人。
2、你所說的三觀具體指什麼?
我問S,二老的性格不和具體是怎麼回事?
是相似型投射,還是互補型磨合?
她說都不是,她說深究起來不是性格的問題,她說她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我說難道他們一個是人類一個是魔獸,你是半獸人?
她說比如小時候有一次看電視,忘了是什麼內容,兩個人就主人公的人格爭論起來了,
我爸說不過我媽,一個遙控器打過去,我媽流了鼻血。
類似的事情還很多,我心理的陰影面積也很大,就是不能說話,說什麼都會起衝突,
說是性格不合,不如說是一言不合。
我說,好一個一言不合,其本質是三觀不合。
我之前寫過一篇《戀愛的三種模式,你屬於哪一種?》,
很多人看完了這個,突然忘了平時所說的三觀具體指什麼。
其實這個戀愛觀不屬於三觀。我們平時所說的三觀,當然是指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簡言之,人生觀是你對人生的態度,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世界觀是你對世界的看法,你眼中的世界是個什麼樣。
價值觀,是你覺得什麼最重要,這一生,這世界,你追求的是什麼。
價值觀有六種類型:
理論性——反感不合道理的事,不被感性所困惑。
經濟型——重視用處、利益、結果。
審美型——重視美的體驗,討厭糾紛,與世俗保持距離。
社會型——重視踏實穩定的情義,愛與被愛的擔當。
政治型——喜歡發動、組織、支配他人,與人交往重視目的輕視情分。
宗教型——重視神秘體驗,追尋終極關懷。
持有不同戀愛觀的人不適合在一起,持有不同價值觀的人也很難相處,有些價值觀真的是相衝突的,
如果不構成親密關係,我們可以相互理解和尊重。
如果是終生伴侶,那即使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也很難達到靈魂相依的程度,
除非願意接納調整,重塑觀念。
比如我個人應該是審美型價值觀,我與經濟型在一起就會水火不容,
我與跟我一樣的審美型,或者跟我相近的宗教型就可以很好的相處。
再比如S的父母,我聽她講了很多很多生活的細節,
覺得兩人一個是理論型,一個是社會型的,並且身為理論型的父親極為自戀,
不能看到他人的優點與內心訴求,不肯為他人做任何改變。
最後總結一下:
我們平時在說與誰不合時,要搞清楚究竟是什麼不合。
性格互補比性格相似更有益於相處,前提是不要自戀。
而三觀則是越相近越合拍。
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我們常聽說哪個年輕的小孩,還沒定性,不要急著成家立業,
意思就是這孩子還太年輕,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性格和三觀,當然你也可以在愛中不斷尋找,
但如果你老大不小了,不斷經歷卻從未想過這些,那就難怪你遇不到對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