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員工敬業,請給一個理由:*****
(1)員工為什麼要敬業?敬業能得到什麼好處?
(2)員工憑什麼要敬業?因為又不自己的事業;
(3)敬業與個人長短期利益有什麼關係?讓每個人都清楚業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4)員工敬業絕不是天經地義的,為了組織利益而要求員工犧牲個人的利益是不可能持續的!
有學員經常抱怨說,員工的行動力很差,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回答說,那是因為利益的驅動力不到位。請記下這個公式“利益驅動力=員工行動力”
(1)如果薪酬不變動,員工怎麼會去行動。
(2)員工的行動力、創造力與薪酬波動幅度成正比。
(3)利益在哪裡,員工的焦點就在那裡。
(4)員工不願意去做的事情,常常是因為看不到價值與利益。不要抱怨員工不行動,要檢討如何給員工加動力。
*****員工為什麼喜歡混日子*****
對員工自身來說,是因為缺乏“目標” ,對企業管理來說,是因為“激勵”缺失。人都懂得時間的重要,但並非所有人都珍借時間、珍惜工作機會。老闆不要期望每個員工都勤奮,但員工不勤奮一定是管理與激勵的問題,如果員工缺乏目標感、危機感、歸屬感、成就感,那麼員工對時間就不會敬畏。因此,企業要激勵員工建立目標,並支持員工實現目標。
同時我認為:
(1)人從來都不會混自己的日子;
(2)人從來都不會在飢餓的時候、面臨險境的時候混日子。
企業為什麼有懶人?世界上其實並沒有天生懶惰的人,只有沒有目標的人。曾經風靡一時的“犀利哥”在天橋底下乞討度日時是不是很懶?而他現在廣東碧桂園做演出經理,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員工缺失目標、沒有職業規劃,就會失去工作動力。另外,企業的機制為懶人提供了助養機會,如實行包薪制、計時制、定薪制等模式,員工薪酬缺乏彈性,浮動小激勵少,員工不懶才怪。
馬蠅效應:懶怖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可咬,它就會精神抖援,飛快奔跑。再懶惰的人,身上放只蝎子,他也會快速抖動身體;因為安逸,助長了惰性;因為不舒服,創造了機會。
*****員工需要管理,還是更需要激勵*****
(1)管理是被動的,激勵是主動的。管理是別人要求的,激勵是自己要求的。
(2)人性的特點是不喜歡為別人做事,卻願意為自己做事。
(3)如果一個管理者還是拿過去幾十年的管理方法來管理現代的員工,那隻會把員工管跑。
(4)企業人員流失嚴重,不是管理出了多大的問題,而是負激勵、負能量太多.
管理是管事,領導是帶人。以事為中心,對人的關注就會減少,但事情要做好,必須要面對人。所以,管理者只是希望做好事情,而領導者的目標是通過激勵帶好團隊。不會激勵員工的上級,充其量只是一個管理者。要想做真正的領導,必須掌握各種激勵技巧,關注人的需求與感受。
*****企業為何要做好激勵*****
人在不同的環境、年齡、成長階段、管理層次下有各種各樣的需求,這是激勵的根源。沒有激勵,人的需求無法得到有效的滿足。例如,年齡稍大的操作工人,需要養家糊口改善生活,因此對金錢物質的需求較強,要多用利益驅動;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有理想有抱負還要尊重,多用發展前景、個人成長加以激勵;而對管理層要用目標激勵,對事業基礎好的高管要用事業、使命激勵等等。
激勵有什麼價值?
(1)將企業目標轉化為員工目標。
(2)通過刺激觸動挖掘人的潛能。
(3)遵從趨利避害的人性強化意願。
(4)讓員工為自己而做。
(5)破除人的恐懼本能激發行動慾望。
(6)調適員工心態引發一致行動及共同目標。
(7)以正能量驅動員工建立積極心態。
*****管理者要深刻理解激勵模式的意義:*****
(1)如果企業只帶給員工當下價值,就必須付出更高的當下代價。
(2)單向激勵只會帶來單一結果,雙向激勵才會引發共鳴和共贏。
(3)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與土為知已者死,並不矛盾,利益與文化平衡才會持久。
(4)沒有永遠的利益,只有永恆的使命。
(5)利他才能最終利己,最後方可共成。
在激勵的設計上,管理者必須具備人本思維能力;
①培養人不如招對人;只有先招對人培養才有更大的價值;
②招聘人不如留住人:新人的培養成本與風險高於留住老人;
③留任人不如激勵人:留人是為了讓他有更好的表現,使其成為資本而非成本;
④激勵人不如培養人,給人真正有成就的未來,勝於一切激勵。
激勵大於考核的時候,老闆員工是幸福的
某公司一名清潔工,本來是一個最被人忽視的角色,卻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險箱被竊時,與小偷進行了殊死搏鬥。事後,有人問他的動機時,答案卻出人意料。他說:「總經理從我身旁經過時,總會讚美我掃得真乾淨」。且不說各種看法,但有一點值得肯定——真誠的讚美,能激發他人的無限潛能。
管理是被動的,激勵是主動的。管理是別人要求的,激勵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點是不喜歡為別人做事,卻願意為自己做事。如果一個管理者還是把過去幾十年的管理方法來管理現代的員工,那只會把員工管跑。企業人員流失嚴重,不是管理出了多大的問題,而是負激勵、負能量太多。
管理是管事,領導是帶人。以事為中心,對人的關注就會減少,但事情要做好,必須要面對人。所以,管理者只是希望做好事情,而領導者的目標是通過激勵帶好團隊。
不會激勵員工的上級,充其量只是一個管理者。要想做真正的領導,必須掌握各種激勵技巧,關注人的需求與感受。
在激勵的設計上,管理者必須具備人本思維能力:
1、培養人不如招對人:只有先招對人,培養才有更大的價值;
2、招聘人不如留住人:新人的培養成本與風險高於留住老人;
3、留住人不如激勵人:留人是為了讓他有更好的表現,使其成為資本而非成本;
4、激勵人不如培養人:給人真正有成就的未來,勝於一切激勵。
有一老闆向我訴苦說:員工的工資在行業同幾乎是最高的,但每次做員工滿意度調查,結果最不滿意的一項依然是薪酬。我回復他幾點看法:
一、員工對薪酬不滿意就如同老闆對利潤不滿足;
二、員工收入再高,也永遠不會滿意,因為他總希望獲得更多。
老闆與員工是天然的「敵人」:老闆要的是利潤不斷增長,員工要的是工資持續上漲;老闆要的是員工拚命干、干出成果,員工想的是少干多拿、責任少福利獎勵多;老闆希望員工理解企業經營困難,員工希望老闆體恤自己生活不易;老闆想員工把事情當事業來干,員工只想做完現在的事情、不要加班。
有這種感覺,首先來源於思維上的差異,老闆是做事業、員工是做事情。然後是利益分配上的偏差,老闆得到的是未來剩餘價值,而員工得到的是當下價值。如果老闆和員工方向不一致,可能會產生以下問題:
1、如果老闆只想著讓公司賺錢:員工就會對公司沒有歸屬感。
2、如果老闆只會想辦法壓榨員工收入:員工就會想辦法違規謀取收入。
3、如果老闆只會畫餅誘惑員工:員工就會想辦法另謀高就。
4、如果老闆只強調業績結果:員工就會犧牲公司的未來利益來達成眼前業績。
怎麼辦呢?兩個維度:
一、老闆要經常思考的問題:
1.這是誰的企業?——自己一個人的企業就自己一個人累;
2.業績與員工收入是什麼關係?——讓員工感受到企業是大家的;
3.目標管理如何做到位?——要有目標激勵機制來保障;
4.我的角色定位是什麼?——是對自己負責?還是要對全體員工負責?
二、老闆希望員工敬業,但必須給他們一個理由:
1)員工為什麼要敬業?敬業能得到什麼好處?
2)員工憑什麼要敬業?因為又不自己的事業;
3)敬業與個人長短期利益有什麼關係?讓每個人都清楚敬業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4)員工敬業絕不是天經地義的,為了組織利益而要求員工犧牲個人的利益是是不可能持續的。
老闆與員工能不能統一思維、利益關係?
我認為,老闆必須先擁有「利他共贏」、「分享事業」的高度與態度。
老闆要站高一線先願意舍,員工才能腳踏實地努力創造。
老闆開始關注員工的需求與情感,員工則會體恤老闆的壓力與辛勞。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