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就是貨幣的俗稱,每天我們都要與貨幣打交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並不多。
在遙遠的遠古時代,你能想像到隨處可見的布帛、貝殼、石頭曾經是叱吒風雲的“錢”嗎?
在原始社會的末期,商品的交換是物物交換,之後就是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給人的感覺就是越來越方便。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過程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隨著冶煉技術的發達,銅不再是稀貴的金屬,人們開始用更加難以獲得的金和銀作為鑄造貨幣的金屬材料;此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金銀都是被普遍使用的貨幣。當金屬貨幣被大量使用的同時,金屬貨幣也因其太重,使用不方便,並且流通困難,很難從一地運送到另一地。因此,紙幣也就應運而生了。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出現了一種“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據歷史考證,“交子”最早在城都萬佛寺內印製。
今天,我們已經不用金元寶或銀錠、銅板買東西了,而是用一些“紙”。這些“紙”的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它卻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換來任何你想要的東西,甚至連黃金也可以交換,這似乎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紙幣發行的最初,紙幣附有可以兌現金屬貨幣的作用,但最後演變為不兌現紙幣。不兌現紙幣是不能兌換成黃金或者白銀的,但它卻有同樣的購買力,因為它的購買力源於政府的權威和信譽。紙幣比金屬貨幣輕的多,流通方便,加上不需要耗費昂貴的原材料,於是很快就被人們接受了。
紙幣出現是建立的法定貨幣體制徹底擺脫了黃金和白銀對貨幣總量的製約,這使得當局對貨幣的控制更加有彈性、靈活。但是,這裡存在一個弊端,如果政府可以無限制的增加貨幣供應來獲得政府收益。當然,這會引發通貨膨脹。凱恩斯對此曾說過:“用(通貨膨脹)這個辦法,政府可以秘密和難以察覺地沒收人民的財富,一百萬人中也很難有一個人能發現這種偷竊行為。”而這些都是建立在以不兌現紙幣為基礎的法定貨幣體制之上的。
其實,從嚴格上來說,紙幣並不是貨幣,因為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紙幣由於沒有價值,不是商品,所以也就不是貨幣。在現代金融學中,紙幣是指代替金屬貨幣進行流通,由國家發行並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今天我們使用的人民幣或者美元等都是由國家發行並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而紙幣本身沒有和金屬貨幣同樣的內在價值,它本身的價值也比國家確定的貨幣價值小的多,它的意義在於它是一種貨幣價值的符號。因為它可以執行貨幣的部分功能: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部分國家的紙幣還可以執行世界貨幣職能(如:美元、歐元、人民幣等)。紙幣的發行量由國家決定,但國家不能決定紙幣的實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