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業的選擇時,有人喜歡大公司的沉穩,有人喜歡小公司的激情,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不少人也是在這個問題上相當痛苦。
有著同濟本碩連讀背景的劉先生,在傳統企業待了5年之後,決定要轉換一下工作環境。但是在跳槽做選擇的時候,他也犯了難處。
劉先生經過面試,拿到了兩家offer。第一家是大公司,穩定福利好,第二家是創業公司,但是相對而言工作壓力大,但是薪資待遇也相對較高。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劉先生陷入了沉思,難以抉擇。
劉先生的案例並不是個例。微軟、Intel、EMC等類似外資軟件出身的候選人們都容易處在這類困境中。他們大多具有名校背景,入職後享受豐厚薪水、優異福利與名企名校光環,但是當他們選擇跳槽、轉型的時候,就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兩難境地。
不僅是外資企業的員工在跳槽時會面臨這樣的困惑,即便是工作節奏快的BAT所出身的員工,也常掙扎於留在BAT還是去創業公司的抉擇中。不過,開始有越來越多的BAT員工選擇跳槽,放棄名企光環,去創業公司尋求發展。
那麼,究竟是大公司好,還是創業企業更優呢?
1.大企業的逃離潮
大公司和創業公司的區別
“大公司”往往有著幾個共同因素:
1. 業務穩定,現金充裕,產品線豐富;
2. 團隊規模大,層級分明;
3. 多數有較為嚴重的「大公司病」。
在大型企業待過的員工基本都清楚“大公司病”的危害:等級分明、流程繁瑣、制度僵硬死板、工作效率低下和跨部分合作難等諸多問題。
創業公司呢,規模小,通常是在B輪融資以下,公司總人數在百人以內,甚至只有二十幾人,產品線少,以用戶增長為核心目標,工作時間更為彈性,效率導向型。創業公司現階段最大挑戰莫過於無論何時都在迎接未知的變化,必須時刻準備迎戰。
創業公司和大公司之間的最大差異在於:大公司要優先顧及股東們和經營的意見和底線,這會導致大公司的決策愈發顯得保守,甚至目光不再長遠,追求短期KPI指標達成。
而創業公司層級不會過分扣細節,沒有官僚氣息,以高效率為準,有更多迴旋的可能性,能快速執行計劃,將用戶體驗和用戶增長視為現階段最重要的事。
越來越多的員工從大公司出逃到創業公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們來看一下大公司的典型症狀所在——
大公司的典型症狀
1.等級制度。傳統企業都很看重等級制度,而且很多管理層都喜歡給自己戴一頂我是老大的光環帽,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這種森嚴的等級劃分制度,讓原本就繁瑣的工作流程變得更為複雜,等級衝突和辦公室裡的勾心鬥角,使得工作停止不前。
2.工作流程繁瑣。白先生回憶起自己剛入職進的一家房地產行業,具有典型的大公司症狀,一張發票的審批需要經過六個同級別的人,再提交上級,遇到一件緊急事件需要處理,往往在郵件的一級級審查中,耽誤數個小時。
3.工作效率低。傳統企業相對於互聯網而言,工作節奏過慢,效率過低,李女士在傳統企業工作三年後,選擇跳槽,她說:“傳統企業不是年輕人應該待的地方,壓力往往不是來自工作內容,而是來自辦公室人際關係複雜,辦事效率太低,時間久了,人就懶了”。
雖然傳統公司福利待遇好,但是個人發展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個人的很多創新想法都會埋沒其中。因此,對於自我發展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有明確目標的人,他們會追求創新,激情,跳出原來那個舒適區,到創業公司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發展自我。
傳統企業是這樣,那麼,BAT等大型互聯網公司又有哪些症狀使得員工出逃到創業公司呢?
BAT等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典型症狀
1. BAT工作壓力過大。根據Sleepace所做的《2016首份中國互聯網員工睡眠調查報告》得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企業員工平均睡眠時長為6.5小時,低於成人睡眠時長7~8小時的標準建議,高工作壓力人群比例47.9%,領跑行業,BAT存在睡眠健康問題方面的更大風險。而互聯網企業員工每周平均加班天數為1.6天,BAT最多平均1.9天,70%員工加班到晚上9點後;在工作壓力方面,47.9%的BAT員工認為工作壓力較大,高於其他行業38 %的平均水平。
2.過分細緻的分工。每個項目需很多團隊配合完成,每件事情都需要分工細緻,但這樣往往會使得效率低下。並且,過細的分工,讓員工的工作內容更為枯燥單一,降低了員工的核心競爭力和工作的激情。
3.競爭激烈。在BAT,要晉升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除非你是大牛。對於基層員工,不是你待得時間久、有苦勞就可以晉升,BAT人才多,想要晉升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BAT等大型互聯網公司節奏往往都偏快,工作壓力大,工作強度高,對新人來說,會在短期內獲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但依舊會面臨以上三種情況,讓員工感到困惑與不滿。
2.你的困擾
在創業公司,你將面臨的問題
事實上,在創業公司工作並不輕鬆,傳統企業跳槽過來的往往無法適應,BAT等大型互聯網公司跳槽來的也會發現工作沒他們想像那樣輕鬆。離開原環境後,在創業公司,他們逐漸面臨以下問題——
1.工作繁重,壓力過大。創業公司會面臨著巨大的行業競爭壓力,甚至會遭遇融資困難的慘境,在資本一輪輪洗牌的殘酷現狀下,創業公司一有鬆懈就面臨淘汰風險,這種壓力無形之中會折射到員工身上,又因為公司人手不足,一個人常乾著幾個人的活,加班是常態。
2.流程弱管理度低所引發的混亂。雖說流程弱會帶來高效率辦公的便利,但也會因此引發混亂,在創業公司工作的設計師雯雯在某個下午,收到三個設計需求,都要求當日交付,她表示困惑:難道沒有一個設計提需流程嗎?並且,公司管理制度會略顯不足,很多時候因扁平化管理,每名員工都能直接對接管理層,讓管理層確實也無法顧及到每名員工的感受。
3.資源過少,遇事只能靠自己。在BAT時,資源很多,並且工作內容很少會單打獨鬥,有整個團隊一起合作完成工作內容。到了創業公司,資源大幅度減少,行業內話語權也弱,談合作也常常面臨對方愛理不理的困境。並且,很多事情你只能自己動手,需要自行掌握多種技能,甚至小到每個錯別字,大到戰略方向,都要自己解決。
名企出身的困擾
即便能夠克服以上客觀因素所帶來的困難,不少BAT等名企出身的候選人在跳槽與面試時更容易被主觀因素的問題所困擾,主要有以下三點——
1.丟不下名企包袱。有不少人認為名企出身會為他們帶來極大的漲薪,事實並不是這樣,多數過了A輪、B輪的初創公司雖仍處於快速擴張的狀態,但創始人對於人才的選擇和把控會選擇寧缺毋濫,他們不再盲目擴招,也很少開出比市場價高太多的薪資來選擇基層員工,高價錄用的員工多半是真正的技術大牛。
2.實力與期望薪資不匹配。對於很多在名企工作太久導致技術不出眾的員工而言,創始人們往往會覺得他們的技術水準早已與那份薪資不匹配,如果要錄用,只能降薪給offer。多數人是不願降薪的,這便陷入了一個不斷循環的僵局,降薪去磨練技術,不降薪繼續當顆螺絲釘。
3.看不上給出高薪公司的團隊技術水平,沒成長空間。如前文提到的劉先生,面對給出高薪的公司,再對比自己跳槽的初心,依舊拒絕了offer,陷入了薪資和成長的兩難中。
遇到以上問題,該怎麼辦呢?
3.建議創業公司的吸引點
上部分談到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創業公司的問題,二是名企包袱所引發的自身問題。此次採訪了幾位從BAT離職來到創業公司的候選人,關於創業公司為什麼吸引他們,通過採訪內容總結了以下三個共同點——
1.更全面的發展前景。大公司的職能分工過於細緻,在創業公司,由於流程不會太嚴格,分工較為模糊,工作內容很多方面都可嘗試,效率高,能快速得到結果,從而試錯。
2.和創始人更近距離溝通。眾所周知BAT有著極為嚴格的級別設置,工作中跨級溝通基本不可能存在。創業公司的管理結構較為扁平化,基層員工能相對頻繁與創始人們溝通。
3.更大的成就感。創業公司的市場佔有率較低,品牌效應弱,現有用戶少,在日常工作能很快看見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帶來的影響,無論是業務上還是數據上都清晰可見,在創業公司工作,能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麼,並起到什麼作用,從而有更大的成就感。
從名企到創業公司,你需要調節自己
在創業公司工作,需要有極強的抗壓能力和適應性,管理情緒,做好自我調節,積極看到來創業公司所能獲得的好處。從名企跳槽到創業公司面試時遇上關於薪資與能力的問題,給出以下建議——
1.名企包袱。名企光環讓很多候選人無法接受降薪入職,但,對於有三到五年工作經驗的職場人而言,薪資有時並不是首要考慮因素,既然選擇離開舒適區,首先要做的是心態上的轉變,放下心理包袱。
2.能力不足。因能力不足而遭遇的薪資不滿甚至面試失敗的候選人並不少,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做的是反思自己為何離開原公司,降薪入職並不是壞事,要看中這份工作所能帶來的成長,入職之後,你要做的,自然是如海綿般不斷吸收養分,並有主動提陞技術的意識。
3.給出高薪的公司沒有成長空間。你自然可以選擇利用名企光環去一家相對輕鬆的公司享受同等待遇,甚至獲得高漲幅薪資,但這樣的選擇背離了你離開BAT或者傳統名企的初心,會再度回到最初的那個死循環中,個人核心競爭力慢慢降低,找不到未來的真正出路,在殘酷競爭中將面臨再一次抉擇。
所以,放下名企包袱,遠離舒適區,要有危機意識,並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能,從BAT降薪到創業公司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至於薪資,隨著技術和能力的提升,自然會是增長的。
4.總結思考從BAT等大型互聯網公司離職來到一家創業公司工作的員工們,眼界往往不會低,他們並不是太在意眼前的薪資,對於他們而言,使自身獲得更高速更全面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跳槽到哪裡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想清楚為什麼跳槽。
那麼你呢,你是從大公司跳槽到創業公司,還是將創業公司做跳板進軍大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