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什麼樣的房子決定了自己的床放在什麼地方,
而在什麼地方買房子則決定了今後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生活圈。
這也難怪孟母要三遷給自己的孩子找適合的居住環境。而現在對居住環境的考慮因素就更多了。
居住環境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周邊的地理環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地段。
二是小區內的環境。
地理環境(地段)接觸了不少房產廣告,都會潛移默化的以各種形式告訴你:
置業的標準就是地段、地段、地段。那什麼樣的地段才是好地段?傳統意義上人們都認為越繁華、越接近市區的地段越好,其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但市區內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污染大、不安靜、價格偏高、升值空間不大的問題。
因此,在購房的時候考慮地段不能僅僅只注重是否在市中心這一要素。
要根據多種要素綜合考慮,比如自己的工作地、家裡小孩的教育問題、老人的醫療問題等等。
而且小區周邊的環境質量也是很重要的考慮因素,
要是有什麼化工廠、重工業盡量還是不要選擇在這里長期居住。
小區在鬧市還有一個很大的困擾就是周邊的車流聲,住在鬧市,
每天叫醒你的可能就不是鬧鐘和夢想而是街道上的喇叭聲了。
所以在買房的時候盡量選擇遠離馬路,周邊環境較為安靜的地方。
小區環境小區環境主要就是考察幾個數據:容積率、綠化率、樓間距、居住密度。
容積率和居住密度其實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小區內的環境能不能承載小區內居住的人數。
小區的環境能夠承載居住的人數,會使得居住體驗更佳,生活更加便捷。
而樓間距直接決定了採光的多少,樓間距過窄低層則無採光可言,
而且樓間距太窄綠化面積也不能保障。
小區內綠化面積也會影響小區的空氣質量,這對於居住的舒適度都是有很直接的影響。
因此,在購房的時候一定不能忽視小區的規劃。
購買期房需要實時關注開發商給出的數據,而現房最好到實地進行考察。
你住的小區環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