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喜歡問孩子這樣的問題,“等我老了,你會不會對我們好啊?”
這樣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說明顯是個坑,因為無論他怎麼回答都是錯的。
這裡要特別奉勸孩子的父母,不要問一些連你都不確定的問題,並以此來驗證孩子對自己的愛。
否則最終只能換來一個“雙輸”的局面。
今天,我們想要跟爸爸媽媽聊的就是,父母的幸福該不該由孩子負責的問題。
父母日漸老去的面容,是孩子很難接受的事。
有一天,小福氣憂心忡忡地跑來問我:
“媽媽,是不是等我長大了你就老啦?”
我告訴他:“媽媽永遠18歲。”
他說,“你騙我,人怎麼可能不老呢,過一年就會長一歲。”
我說,“年紀會長,但心可以永遠18歲。”
他便真的相信。
一次在小區跟小朋友玩,他問一個小姐姐,“你媽媽多大?”
小女孩老老實實地說,“我媽媽45。”
小福氣很沒眼力見兒地說,“啊,怎麼那麼老啊,我媽媽才18。”
小女孩望望我,驚訝地說,“你媽媽好年輕啊!”
我,笑而不語。
媽媽並不是真的永遠18,只是既然當了孩子的媽媽,就不想讓他們失望。
即便真的有一天會衰老會死去,但活著的每一天都會認真地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並努力保持18歲的心態,用行動告訴孩子,“你只要關注自己就好了,媽媽有能力照顧自己。”
不但孩子很害怕父母變老,父母自己也很害怕變老。
比如,不高興先生給小福氣買了袋零食,也忍不住要問:“我對你這麼好,等我老了你會不會對我好?”
我知道,他的初衷是想教會孩子孝順和感恩。但另一方面,一個內心是有多缺愛的父母,才會如此匆忙地讓年幼的孩子來兌現將來的安全感。
“養兒防老”是中國家庭的特色,當生孩子被當成了一項投資,就很難不去想投資回報。
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孩子,一邊接受著父母提供的衣食住行,一邊又良心惴惴不安,生怕哪一天就會來一場清算。
膽小的孩子想的是,“爸爸媽媽為我付出了那麼多,我要乖乖的他們才會愛我。將來我不能對他們不好。”
叛逆的孩子想的是,“爸爸媽媽對我好是應該的,因為他們將來要依靠我養活。”
人最不能承受的重量,不是有形的重量,而是無形的“情”。
沒有人希望欠人情,沒有人希望背負著人情債。
即便是與你我最親近的孩子也一樣,他們也不希望欠你人情。
因為欠了就要還,要背負你的希望,活不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那麼在家裡到底要怎麼跟孩子相處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孩子當客人。
仔細想想孩子從出生到成年,打足了算,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時間不會超過二十年。
二十年對於一個孩子的變化,是翻天覆地。
但對於成年人,不過是生命的四分之一。
所以,把孩子當客人,關心但不過份溺愛,教養但不過份苛責。
客客氣氣,互幫互助,把父母子女的這場情份做足做好。
尤其,當你愛一個人,對他付出,你只要去做。
不要一直提醒對方,你付出是為了他,要他領情。
因為那個情太沉重,他會受不了。
退回到父母和孩子的問題上,你愛孩子希望他將來能夠幸福快樂的生活,那就默默地付出好了。
至於你自己,在不斷真誠的付出中,也會不知不覺地收穫一個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