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婚單親多年後,恩怨消弭、傷痛漸愈。作為單親媽媽的你和孩子建立起了新的生活模式,在奮鬥中你成為了一個強大的母親,為孩子的未來守護每一個平靜的日子。
可是某一天,你卻與一段新的愛情不期而遇。他絕不同於那位不堪回首的前夫,他的成熟、穩重以及信賴感,如同一股清泉注入了心頭,喚醒了你在母親之外沉睡已久的另外一個身份:女人。
你一直壓抑的感情噴薄而發,被理解、被照顧、壓力被分擔、被愛,所有的體驗如同上天的恩賜,如同對你這麼久隱忍和堅持的回饋。
然而,面對再一次走入婚姻的大門,你退卻了。你看到了這扇門邊站著的那個小小身影——你的孩子。
Ta或許激烈的反對,或許以沉默在對抗。
——“媽媽,我覺得現在這樣就挺好的,我希望我的世界,只有我和你。”
——“我希望爸爸媽媽复婚,而不是媽媽和別人結婚!”
——“媽媽,我不想你再受到傷害,這個人,真的不會像爸爸那樣傷害你嗎?”
——“他不是我爸爸,別逼我改口!”
這些都是孩子麵對媽媽再婚可能表現出來的反應,面對這種包含著深情、童真、無奈,又帶著些許自私與任性的情緒對抗,單親媽媽們束手無策。進退維谷之後,要么向孩子妥協放棄來之不易的愛情,要么壓制孩子的反抗,要求“生米煮成熟飯”之後,要求孩子理解自己。
▼
我反對單媽那種“既然孩子不答應,那我就不再結婚”的態度,看似為了孩子著想,其實是帶著“贖罪與補償”的心理對孩子無底線的遷就,這很容易導致兩種局面:
要么滋長孩子的“獨占心”,進而發展成自私的個性;要么,在無形中用“欠感情債”的方式對孩子實施情感綁架,孩子長大後將不得不面對母親為了自己孤獨終老的道德壓力。
但一旦組成新家庭,又豈能事事順心遂意,總有種種不甘和一地雞毛。而單媽再婚孩子對抗的局面,難道真的是一道無解的難題嗎?
當然不是。你必須記住:
人與人之間再難的題,只要是基於愛而不是恨,就一定有解決之道。
孩子的反抗和不適應,無非基於他對你的愛與依戀。這種濃稠的情感在經歷了父母離婚的創傷陣痛後,有一種獨占性和不可替代性。在Ta的世界裡,早已適應了自己和媽媽這種相依為命的穩固單一的關係,新爸爸的闖入無異於一種破壞。平衡被打破了,Ta不再完全佔有自己媽媽的所有關注,一種恐慌情緒,隨之而來。
愛的感覺只有遇到強烈的否定和冷漠的忽視時,才容易轉化成恨。避免用否定性、迴避型的行為來應對,是疏導孩子不適感的基礎。
▼
首先,當確定新感情之後及時和孩子溝通,不要用強迫的方式要求孩子接受現實。
“4歲的時候媽媽又結婚了,她帶回一個老男人要我叫爸爸,我並不願意。後爸也有一個女兒,比我大得多,很懂事經常乾活。後來證實他們爺倆都不壞,都是老實本分人,可我就是親近不起來,融入不進去。看到我這個樣子我媽就會罵我,覺得我是個異類。慢慢的,我也和媽媽疏遠了,變成了這個家裡最讓人討厭的孩子。”
對於孩子我們容易有一種誤區:大人的事情,小孩不要管。尤其有關大人的感情和婚姻,孩子被告知就行了。
有很多單媽認為,就要趁著孩子小不懂事的時候趕快再婚,不然孩子大了難管。殊不知,年齡越小,這種恐慌和無助會越強烈。然而小小的孩子無可投靠,只能深埋這份恐懼和孤獨,逼迫自己成熟起來,順應既定的現實。
這樣做,沒有把孩子放在一個平等交流的位置上去尊重他的感受,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溝通方式。
孩子也有知情權,也有發表意見的權利。雖然愛情關係是成人主導,不必聽命於孩子,但是孩子的意見,必須得到尊重。
尊重的方式之一,就是允許他表達,就是當他表達的時候,認真傾聽,讓他明白,他的意見被聽到、被接受、被權衡和考慮。
不抱著說服的目的,而給予雙方足夠空間的溝通,是一種成熟的溝通方式,也是孩子能夠從大人身上學到的最寶貴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很多大人自己終生都沒有掌握這種可貴的技能,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和孩子一起來習得這種能力。
▼
其次,不要用否定的態度面對孩子的反抗,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情緒動因。
“孩子對新爸爸很抵觸,總是不願改口叫爸爸。他在學畫畫,丈夫六一兒童節給他買了一套水彩顏料,他直接說用不上丟到床下。有一天繪畫老師佈置作業要畫全家成員,他硬是不肯畫上爸爸,說自己沒有爸爸。在我一再勸說教育下,他竟打翻了桌子發起脾氣。我第一次忍不住打了他,他竟跑到爺奶家去哭,真是心力交瘁。現在我明白了,我越著急,孩子越害怕,越怕就越逆反。我應該自己先平靜下來,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消化這一切。”
很多單媽面對孩子“油鹽不進”的反抗,只能感嘆孩子“未免太不懂事、太自私,不體諒母親的難處”。可真是這樣嗎?單親的孩子因為受到原生父母婚姻關係的影響,本來就比較敏感,因而更需要愛的呵護。可當遇到新的不確定性因素,Ta可能傾向於徹底慌亂——
媽媽,你不愛我了嗎?
媽媽,難道我要被拋棄了嗎?
Ta多麼希望能獲得媽媽的一點肯定和信念,以證明在媽媽心目中Ta的地位沒有改變。所以Ta會竭盡全力去保持現狀,抵抗外來的入侵者,甚至不惜採取破壞性的過激行為甚至離家出走,來顯示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這都是孩子被拋棄的恐懼與焦慮心理的外顯。
作為單親媽媽,怎樣將孩子這種深深的恐懼和焦慮,簡單視之為自私和任性?
以否定和對抗來面對恐懼,只會讓恐懼進一步加深,激發出更大的對抗力。所以,面對孩子可能有的反抗情緒,單親媽媽最應該避免一時性急,就大發雷霆指責孩子不對。
自己先必須平靜下來,坦然面對,用以柔克剛的力量,慢慢化解孩子心中這股恐懼與焦慮。用你一如既往的寬厚和溫柔,讓孩子的激烈情緒實現軟著陸——可以是心貼心的長談,可以是一次又一次的擁抱和耐心溝通,讓孩子知道——媽媽接受你現在有的小情緒,你的生氣、你的擔憂,都可以告訴媽媽,媽媽不會怪你,媽媽理解你。
▼
第三,讓新的對象和你一起面對親子問題,並在適當的時候退遠。
“和他扯證的時候,把孩子放在了姥姥家裡。姥姥跟孩子說他要有個新爸爸了,孩子大發脾氣。回家時孩子大哭大鬧不讓丈夫進門,丈夫只好仍住在外面,還沒住到一起。我不知怎麼跟孩子解釋,他只說自己爸爸只有一個,怎麼溝通都不行。我和丈夫都很苦惱,有時候甚至想,放棄算了,就當沒扯這個證。”
戀情是成人之間發生的事情,雖然被孩子影響,卻不能為孩子放棄。在放棄與強迫接受之間,有一個很大的緩衝空間,這個空間裡,容納著新的戀愛關係與親子關係的衝突和挑戰。
戀愛沒有那麼容易。我認為,每一對戀人都有各自的發生過程和相處方式,每一種戀愛關係都因為男女雙方身份和現實境遇的不同,而注定有它的重點與難點。
其中,單媽戀情就必然要面臨親子關係的處理,這是在持續這種戀愛關係中雙方都必須有的理性前提,這是迴避不過的。單媽戀情中的兩個人,不止有激情迸發你儂我儂,那個想和單親媽媽走入婚姻生活的人,必須付出同樣多的耐心和柔情,和她一起面對和應付孩子的問題,才能順利完成從戀人到後爸的角色轉變。
就當這作為這段不尋常感情的磨合與試煉,如果沒有這份理性就不要隨便投入情感,否則這場試煉注定會失敗。而建立在理智之上的堅定情感,能夠在這種磨合試煉中,找到新家庭的構建模式,找到各自應該擔任的角色和義務,從而讓未來的發展更加和諧有序。
在與孩子關係破冰中,最正確的態度是“成為朋友”而不是“代替爸爸”。很多男人就是因為這個觀念的錯誤而產生苦惱:“我真的是很用心去關係他、討好他,可他總那麼抵抗我。”的確,在單媽再婚家庭裡這樣的怪圈是存在的:媽媽希望兩人和睦相處——新爸爸討好或做出爸爸的樣子——孩子迴避躲閃——新爸爸失望——孩子更有壓力……
造成這個怪圈的原因,其實就是沒有把握好建立關係的分寸——操之過急或越俎代庖,反而給孩子造成壓力。不妨給彼此一點空間和時間,給孩子一塊自留地,讓孩子覺得這個男人的到來不帶有任何侵犯和占有的目的,反而增加了獲得安全感和新樂趣的可能,反而能夠減少摩擦。
孩子能夠分辨真心與假意,帶著目的去接近孩子,不如敞開真心跟他交朋友。用自己的優點去打動他,用自己的特點去吸引他,只要孩子覺得與你的立場接近,就有了產生連接、加深了解的可能性。而在這個過程中,媽媽要給他們兩人創造相處的機會。媽媽適當的退遠,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有可能從朋友成為親人。
▼
最後,孩子的適應和調整期有長有短,媽媽切勿期望過高。
如果再婚行為本身就帶有隱疾,孩子不接受也是正常的。有太多單媽所託非人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例子,旁觀者就是那個孩子——Ta看到了這段感情的不合適,並拒絕融入。
除此之外,是更多這樣的情形:在組合家庭伊始,尚能對孩子循循善誘特別有耐心。可是毀在急躁,一旦過了一段時間孩子還不屈服,就開始不耐煩,覺得孩子太不懂事,太乖張、太冥頑不靈。
須知,孩子的適應時間和接受過程,確實是因人而異的。有可能你和你的新伴侶做了很多努力,仍然面臨諸多抗拒和阻撓,與其一味責怪孩子,不如好好觀察一下,是否孩子還有隱藏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家庭關係中還有潛藏的焦慮沒有被發覺與釋放,或者,是不是還有一些外部的影響讓孩子無法釋懷。
記住,當你選擇了一段愛情和婚姻,孩子是沒有這個義務與你一樣感同身受的。孩子不接受,你沒有權利強求,只能自己在中間斡旋調整。
我常說,單媽再婚家庭裡,媽媽就是一切的軸心,是聯動所有成員的原始驅動力,必須不停的轉動來使新的家庭產生向心力。你自己不動,就不要責怪旁邊的孩子和伴侶,不能朝著一個方向靠攏。
我們期望接下來的日子歲月靜好,萬事太平,每個人都能得償所願幸福成長。但期望和現實往往存在距離,縮短距離的唯一方式,就是堅持做——溝通、交流、維護孩子的利益、保證家庭的溫度,堅持做,不要停。
▼
作家溫·卡維林曾說:“ 推心置腹的談話就是心靈的展示。 ”在處理單媽再婚時的親子問題,唯有真誠的溝通,才能讓一切問題迎刃而解。最後列一些你可以對孩子說的話,提供給你處理親子關係時作為參考。
“孩子,媽媽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想和他重新組建家庭。這樣,你就有一個完整的家了。你不是一直想這樣嗎?”
“你喜不喜歡這位叔叔?他很喜歡你,他覺得你是個勇敢、能幹的孩子。他很想多了解你,你願意多了解他嗎?”
“這個人會是我們新的家庭成員,他會盡他所能去保護我們,關心我們,就像爸爸一樣。我很希望你能和他相處愉快。”
“我知道你或許會有一段時間不太適應或者不太喜歡這樣,沒關係,當你感覺不太好,儘管告訴媽媽,我們一起看看如何解決。”
“我知道你生氣了,這很正常。沒有人會逼你接受一個新的爸爸,你可以先和他交朋友。交朋友是很正常也很容易做到是不是?”
“媽媽對你的愛不會改變,永遠不會。我依然可以每天給你做你喜歡吃的,依然可以每天說說悄悄話,依然可以周末一起出去玩耍。你依然是媽媽的最愛,不可替代。”
......[ 全文完,歡迎轉發]......
母鯨灣,讓媽媽更強大
答疑、傾訴,請給我們發消息或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