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否對這些話很熟悉:
“這個太貴,所以不買”
“家裡很窮,所以不買”
“家裡連買菜的錢都沒有了”
“掙錢不容易,爸媽上班很辛苦”......
在他們眼裡,萬般皆下品,唯有省錢好。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消費觀念不同,很正常
節儉本是美德,可凡事要有個度,節儉過度就成了摳門
孩童時期,碰上捨不得花錢的父母,
孩子會受很多委屈,過於摳門的父母,
還會影響家庭兩代人之間的關係,一心盯著存款有多少的父母,大多會犧牲生活質量來省錢
如果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當成一個'窮人',她一輩子都會是個'窮人'。
當然,會花錢不是瞎花錢,擺闊綽,
而是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用物質裝點自己的生活。比省錢更重的是,加強孩子的財商教育家庭教育從來都與貧富沒有關係,我們教育孩子,
不是為了讓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負擔,只知道自家的窮,而是應當教會他如何“給予”和付出,
讓孩子明白錢不僅僅是滿足物質需求,而是自食其力,自信而勇敢地面對今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