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定要做一個會花錢的媽媽
過年的時候,回家和同學們聚會,其中的很多人都當媽了。
幾個媽媽聚在一起就開始討論,哪裡買奶粉尿不濕童裝更便宜,等著做活動的時候囤,還可以送券打折。
她們看我在旁邊也不參與,就好奇的問我,你平時給孩子買東西都怎麼買啊?
我說,我一般就在品牌店買,每次需要的時候才買。她們說,那這樣多不划算啊。
很多人當媽媽以後,總覺得什麼都要省著點、精打細算,買什麼都要比價,卻不知道無形中讓自己陷入了柴米油鹽中。
我也曾經在雙11的時候熬夜買下七八罐奶粉還有各種寶寶的玩具衣服,三四天裡收到幾十個快遞,
先生說:再大的家,這麼堆也都堆不下了。
我還很不高興的反駁:有了孩子之後,不都是這樣嗎?
後來發現,習慣了囤貨,家裡越來越擁擠,到處都是東西,感覺空間狹小。
客廳裡各式各樣的玩具,孩子並不珍惜,而且有很多他並不喜歡玩。
而那些打折的衣服,看著款式很潮,卻好容易起球掉色,穿過兩三次之後就不好看了,還佔滿了衣櫃。
更重要的是,想買什麼,總是習慣性抱著手機到處比價,那點空閒時間全被這樣耗掉了。
我仔細算了一下,看起來似乎省下了錢,但整體算下來,一樣便宜一點,一年最多省下幾千塊錢,並不能真正省下太多,卻讓自己和孩子心態上像“窮人”。
省小錢費大錢,當我意識到這一點以後,我再也不管老人的嘮叨了,精打細算是需要的,但人不能陷在“省錢”的思維裡,一定要做一個會花錢的媽媽。
2.會花錢的媽媽,都會花錢買時間
我記得小時候,每次和我媽逛街,看到一件喜歡的衣服,
她就會說:這件太貴了,再逛逛,說不定有更便宜的。
於是我們不得不再走半個小時,去到下一個商場,再去討價還價。
直到今天,他們依然會為了一斤青菜便宜一塊錢,而多走幾公里路去到另一個更遠的超市買菜。
老人已不需要工作,也覺得走路就是鍛煉身體,可對於我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啊。
尤其是媽媽們,更要把錢花在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的事情上,而不是為了省錢花費掉更多的時間。
我的一個閨蜜說,因為要買一家老小的東西,她晚上都會習慣性的打開手機看看有什麼要買的,不知不覺一個小時就沒有了。
現在她只去幾個熟悉的固定渠道買東西,竟然每天睡前多了時間貼面膜、護理皮膚,還能看幾頁書再睡覺。
漸漸的,因為睡前這一個小時的改變,她感覺自己的狀態簡直好了太多,不僅皮膚有光澤了,
而且一年下來,竟然多看了幾十本書,壞情緒少了,人也覺得充實了。
我身邊優秀的媽媽們,幾乎個個都是規劃時間的高手。
如果要讓她們在省錢和省時間上做出選擇,她們一定會選擇後者。
因為省那麼一點錢並不能讓你成為富翁,可省下來的時間利用得當,卻能改變你的生活。
3.會花錢的媽媽,都會花錢買舒服
松浦彌太郎所說的—— 要把錢花在最讓我們感到幸福的地方,不然錢就會不高興。
那什麼才是令人感到幸福的地方?我這麼多年的經驗,就是把錢花在貼身的、並且使用頻次最高的東西上。
它會讓你每一次使用,都能感到物有所值,舒服體面。
比如,以前我不會買很貴的家居服。但現在我會去品牌實體店選購家居服,甚至可能比我某些外穿的衣服還貴。
因為只有真正好品質的家居服,才能讓你的皮膚貼身穿著時感受到柔軟舒適,洗後不變形不起球,一直妥帖體面。
更重要的是,你不會在家照鏡子時,被自己邋遢醜醜的一面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