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雲曾經說過:“女性喜歡購買的東西是全球代購,專注在兒童用品、家居、度假和家庭消費上,而男性喜歡外賣、手機、電腦、車、網絡遊戲,女性考慮的是家庭和別人,男性都考慮自己。”他強調,“沒有敗家的女人,只有愛家的女人。”
估計看到這個標題,很多爸爸們坐不住了,“什麼?花錢還有理了?花錢還有助於孩子成長了?”
我說這話,爸爸們還真別不愛聽,“我們女人買東西,還不都是為了這個家著想,
因為女人的購物車記錄裡,大都是孩子和老公的東西,那裡面藏著的,是女人對這個家的熱愛。”
女人花錢和會花錢,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一個家庭裡,媽媽會不會花錢,將帶給孩子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
會花錢的媽媽,更容易讓孩子擁有幸福感。
一個小女孩將要過6歲生日,媽媽給了她一個粉色大書包,讓她提前看看自己的生日禮物。

小女孩滿心歡喜地打開書包,一件件鍾意的禮物讓她歡呼雀躍。
待她看完所有禮物後,媽媽問她:“想把這些禮物帶到哪去”。

她回答:“就放這裡。”

媽媽又問,“你可以說一個你最想去的地方,哪裡都可以。”

她雙手高舉,毫不猶豫地說出:“迪士尼!”

媽媽笑著說,那好吧,我們現在就去迪士尼。但小女孩有些不敢相信。

在反复確認媽媽說的沒錯之後,她開心地大哭起來,
哭著擁抱媽媽爸爸和弟弟,那種發自內心的激動,感染了家裡的每一個人。
這種願望被滿足的驚喜和幸福,在孩童時期彌足珍貴,在成年後更顯奢侈。
一個人的一生,父母陪在身邊最多也就前面二三十年,
後面的人生他開始去闖蕩社會,結交他的朋友,打拼他的事業,經營他的家庭。
而孩提時父母精心準備的禮物,充分準備的驚喜,
能讓孩子留念一生,成為他童年中的美好回憶,成為一家人相聚的談資,
而那一刻的幸福,是現在這個捨得花錢的媽媽換來的。
也有人說,一個家庭的較量就是媽媽之間的較量,生活品質過得好不好,老公孩子生活的舒不舒心,
很大程度取決於媽媽們會不會花錢,是否懂得用有限的錢為孩子、為老公、為家庭創造更大的價值。

一、女人為什麼要有錢?因為財務自由,才有幸福可言。
1、一個女人真正的獨立就是有錢
只有經濟獨立,才能真正做到人格獨立。這並不意味著你有花不完的錢,而是當你失去父母、丈夫和子女供養的時候,你有能力保障自己最基本的生活。
2、經濟獨立的女人更美麗
自己需要珍愛自己,安全感在自己身上,不在別人那裡,自信是由內而外的美麗。
3、經濟能力代表選擇權與話語權。
通過經濟能力,來給予家庭朋友支持,在他人拮据時有能力捨與,人格的獨立是自由的前提,也代表了更多選擇。
二、媽媽會理財對整個家庭的重要性。
1、理財是對家庭的保障。
如果突然面臨變故,我們有能力獨立管理自己的財務嗎?如果我們的配偶突然沒有了收入,我們仍能支付得起房貸和其他基本費用嗎?我們準備好遺產規劃文件和保險單了嗎?
2、為父母長輩著想。
從財務角度來講,為照顧年邁的父母做準備與為迎接新生兒做準備有著許多共通之處,但我們總是很容易忽視父母早晚也會需要我們照料這一事實。
3、做孩子的好榜樣。
我們就是自己孩子的榜樣,而我們的孩子以後也會為人父母,他們在觀察我們是如何消費、儲蓄、投資和捐贈的。

三、金錢是“人生轉折點”的結實後盾。
1、有二胎了,別慌,好的理財習慣會讓你應對自如。
理想的生育時間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每個媽媽的情況都各不相同。
我們能夠為自己和家人所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做出明智的養育決定,,然後儘最大努力應對工作及生活中發生的一切。
2、即將退休的媽媽們往往面臨一些重大的財務抉擇。
退休在即, 職業道路卻動盪不定,媽媽們通常都會在這時捫心自問:
我應該怎麼安排自己攢下的這些錢?
等我老了之後,我該怎麼繼續賺錢?
四、財富,是內心的富足的顯化。
1、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帶來熱情。錢不是攢出來的,是賺出來的。
媽媽們該如何投資?
聰明的媽媽通常會早早開始投資,她們會盡可能多地自學投資理財知識,
仔細研讀金融新聞,耐心比較不同金融公司提供的各種服務,然後選擇最合適自己的那個。
2、強大的女人,不是要求男人要對自己怎麼樣,而是她無需對方做什麼。
合則來,沒有依賴,更沒有傷害,獨立從人格到生活。
五、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需要方法。
事實證明,媽媽的確在家庭消費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這主要是因為許多家庭消費行為都是由媽媽來完成的。
絕大多數的消費品都由媽媽購買,這些購買決定可比選哪種洗衣液重要多了。
你的個人目標不一定全都是圍繞金錢展開的,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目標都是跟錢掛鉤的。
金錢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暗流,金錢能夠給我們自由的同時也束縛著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