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伯虎
唐伯虎,名寅,字伯虎,自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在影視劇中,唐伯虎從來都是以風流才子的形像出現,而歷史上的真實唐寅,經歷了親人接連病逝,感情諸多不順,嚐遍人生悲情,飽含心酸淚水,地地道道一個悲劇人物!生活中的窮困潦倒甚至讓唐伯虎發出滿車書籍不如一代前囊的感慨,可見他在當時以文為貴的社會是多麼的失意。

這首《桃花庵歌》作於唐伯虎第三段感情前期,那段時光正好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片段。他迎娶了妓女沈九娘,並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桃笙。夫婦倆以賣字畫為生,但生活談何容易,所以唐伯虎在《貧士吟》中感慨生活的艱辛:“老天處處作弄自己,沒人欣賞自己的字畫。《桃花庵歌》飽含了詩人的悲情失意之情,尤其是“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一句更是千古流傳。

桃花庵歌
——唐寅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詩文翻譯:
桃花塢裡有一座桃花庵,桃花庵下有一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了很多桃樹,他把桃花枝這下去換酒錢。
酒醒了就在桃花前坐著,喝醉了就睡在了桃花下。
日復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復一年的喝醉了又清醒了。
我不願意在富貴前折腰,,只希望在賞花飲酒中老死。
車馬奔波是富貴人的情趣,窮人更想要酒杯和花枝。
如果將富貴和貧賤拿來對比, 那就是天壤之別的差距。
如果將清貧的生活與車馬勞頓的生活相比,一個是奔波之苦,一個是閒適之樂。
世間的人都笑我太瘋癲了,我卻笑他們太膚淺看不透紅塵。
你可知道五陵豪傑的墓前沒有花也沒有酒,如今都被鋤作了田地。

詩文賞析:
唐伯虎15歲時少年出仕,然而官途不順。後因牽涉科考弊案,被革去功名,此後便縱情山水,逍遙於天地間。現實卻跟他開了大大的玩笑,親人們的接連逝世,家道的中途沒落,一次次摧垮著他的內心,終於他又遇到了自己的紅顏知己,開始了一段安穩的生活。此時正是作於此間。

“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一提起桃花,很自然想到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陶淵明作為田園派的代表人物,其歸隱的思想影響了後世很多文人,包括唐伯虎。唐伯虎寫這首詩其實是幻想著自己能像陶淵明一樣,遇到一個世外桃源之地,無憂無慮地自在生活。“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日復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復一年的喝醉了又清醒了。然而這終究是詩人的一番空想,現實是冰冷冷的,又將酒醒之後的他帶回了苦悶中。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自己做的事情,有多少人能夠看得清道得明呢?別人看到的往往只是表象而已,他們以為的其實只是自己的妄自菲薄測而已。這也是唐伯虎發出“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的緣故吧。知己難求,這種思緒在文學上也是多次體現。就像白居易的“平生知心者,屈指有幾人“。這種孤獨苦悶的心境,是只有文人才特有的孤獨憂鬱色彩。

這首《桃花庵歌》其實是唐伯虎多年艱辛生活的感慨,他的苦悶心情也寄寓於此。“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不如在花酒間清貧地瀟灑自在。他在詩中多次把富貴於清貧比較,極力塑造一幅清新瀟灑的畫面,以及大量的飲酒作樂的場景。”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結尾處讓人猛然一醒,將詩人帶回了冰冷的現實。這表明唐伯虎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他對現實生活的一種逃避,酒醒之後更是悲情失意,更是他對自己潦倒淒涼一生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