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需求者免費註冊:9597借錢網。全台前三大借錢網站!
Google Ads
Google Ads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觀看人數:20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榮寶制《自聞居士二十四節信筒》重溫中國傳統的文化時間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元日、元夕、清明、端午七夕、中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榮寶制《自聞居士二十四節信筒》

重溫中國傳統的文化時間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

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元日、元夕、清明、端午

七夕、中秋、重九、除夕

上巳、寒食、中和、花朝

人日、社日、伏日、臘日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元日,亦稱元旦、元正、朔日等,即農曆正月初一日。因其日為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故又稱“三元”。相傳自堯、舜時,已為節日。

此箋繪以酒器爵作箋圖,上題“自慚書跡濫劣,合飲墨渖一升。《北齊書》元日有此故事。”畫家以北齊正旦會的典故來創作“元日”箋。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舊俗立春,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先秦至漢,天子在此日親至東郊舉行迎春典禮,以祈求豐年,獎勵農耕。郡國亦如此。

此箋用“白鹿夾轂”典,題“白鹿未能忘夾轂,今朝還為使君來。”典故見於謝承《後漢書》:“鄭弘為臨淮太守,行春,有兩白鹿隨車,夾轂而行。弘怪問主簿黃國鹿為吉凶,賀曰:'聞三公車轓畫作鹿,明府當為宰相。'弘後果為太尉。”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相傳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

此箋以剪紙春燕入畫,題“宜春”二字。“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舊時把春節所剪的字樣和圖畫叫“宜春”,又稱“宜春帖子”,也就是今天的剪紙。《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可見剪紙也是人日舊俗之一。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元夕,即元宵。漢代正月十五日為祭祀、祈福之日,後受到道教思想影響,以此日為“上元”,是夜稱“元夕”、“元夜”、“元宵”等。至北魏時已成為固定節日。元夕有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等民俗文化,此箋以猜燈謎點題——“暗藏深意待君猜”。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社神相傳為共工氏之子,名曰后土,掌土地與農業之事。社日,即古代祭祀社神的日子。春以祈穀,秋以謝神。漢以前僅有春社,漢以後才開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為社日。古時傳說,社日飲酒能治聾疾。聾道人此箋畫榆錢一枝併題“取彼枝上錢,釀作社中酒。與君共飲之,果能治聾否?”既點出了節日習俗,又多少有幾分自嘲意味。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農曆二月初一中和節為漢族民間傳統節日,始於唐貞元五年。是日,人們以青布口袋盛五穀、瓜果種子,互相贈送,號稱“​​獻生子”。往往還互贈刀、尺之類的禮物,勉勵努力勞作。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花朝節,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晉代在農曆二月十五日,至宋以後,始漸改為二月十二日。節日里,人們結伴到郊外踏青賞紅,游春撲蝶,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之一。此日如天朗氣清,則預兆一年作物的成熟。此箋用《莊子·齊物論》典,題“栩栩然而來,週耶?蝶耶?不可得而知也。”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春分既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亦是傳統節日。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

高濂《遵生八箋》記載:“春分宜採雲母石煉之,用礬石或百草上露水,或五月茅屋滴下簷水,俱可煉,久服延年。”此箋畫雲母石,題“延年。春分採雲母煉服,可駐顏。”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據記載,春秋時介之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介休綿山。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為悼念他,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

此箋上所題“鞦韆院落沉沉夜,一刻千金是此宵”典出蘇軾《春夜》詩。鞦韆即鞦韆,舊時寒食有打鞦韆的習俗。此寒食箋用蘇軾詩典,或許還與其書法名跡——書法史上的重要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寒食詩帖》不無關係。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自古詩家多茶客,“詩清都為飲茶多”為南宋永嘉四靈之一徐璣的詩句。“湖州常以清明貢茶,味頗佳也。”畫家用清明急程茶典畫清明箋。唐代李郢《茶山貢焙歌》:“十日五程路四千,到時須及清明宴。” 說的就是湖州顧渚貢茶院的貢茶規定須於清明前飛騎送至京城長安。貢茶到京後,先薦宗廟,再分賜皇親、近臣。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江浙一帶,立夏日有嚐新飲茶之俗。“紫筍朱櫻寫贈君。杭州以立夏日傳送櫻筍,今仿其意。”《杭州府志》也有記述:“立夏有新茶、新筍、朱櫻、青梅等物,雜以枝圓棗核諸果,鏤刻花卉人物,極其工巧,各家傳送,謂之立夏茶。”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唐太宗於天中節書飛白'鸞鳳'字以賜群臣,俾增美德。今於丙申午日適得山谷所書,喜而摹之。”此箋用《唐會要》典。“天中節”即“端午節”,古人認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

“山谷”即與蘇軾、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的黃庭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天中山墖,夏至亭午無影,影正在塔中也。舍利子,是諸法空相,須悟得此中自有三昧。”上古時期,汝南屬豫州,豫州為九州之中,汝南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稱。此箋繪“天中山墖”,即汝南“悟穎塔”, 為唐代和尚悟穎所建,因有傳說每年夏至日中午沒有影子,又名無影塔。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伏日,三伏的總稱,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古代也專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春秋時秦德公始作伏,祠社,此為設伏日之始。夏日炎熱,尤以三伏為盛,故人於伏日有避暑之舉。

明清時,皇宮中例於三伏日為畜養之象洗浴,屆時遣官以鼓樂引導,監浴。往往河兩岸觀者萬眾,其情形多於詩人吟詠見之。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始於中國漢朝。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女子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節”。“乞巧得巧,喜爾不寐。網盒穿鍼,盡如人意。”箋上畫“喜蛛應巧”和“穿針乞巧”兩種古老乞巧習俗。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立秋,也稱七月節,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梧桐樹開始落葉。此箋畫“一葉落知天下秋”來點明“立秋”。畫題“桐葉坐題詩”,詩句出自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駕梯取月在我手,懷中一寸光照人。”此箋描繪唐人張讀《宣室志》中周生中秋梯雲取月的故事。唐太和中,週生善道,中秋客至,其夕霽月澄瑩,且吟且望,有說開元時明皇帝游月宮事,週生笑曰:“能挈月致之懷袂。”因取箸數百,繩而架之。閉戶良久,忽天黑,仰視又無纖雲,俄,呼曰:“至矣”,手舉其衣出月寸許,一室盡明,寒逼肌骨。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此日晝夜時間均等,並由晝長夜短變為晝短夜長,而氣候也由熱轉涼。

相傳,秋分這天南極星君會帶著他的壽桃出現在人間,能看到壽星是祥瑞的象徵,因而秋分有“候南極”的習俗。歷代皇帝會在秋分這日早晨,率領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極星。唐代詩人趙蕃《老人星》一詩中所寫“大史佔南極,秋分見壽星。”應該就是這個舊俗吧。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參軍落帽渾閒事,自有毛錐與解嘲。”此箋畫用“重陽落帽”典。《世說新語》引《孟嘉別傳》:“晉孟嘉為征西大將軍桓溫參軍。九月九日溫遊龍山,賓僚咸集,皆戎服遊。風吹嘉帽落,初不覺。溫令孫盛作文以嘲之,嘉即時以答,四座嗟服。”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道教謂人身中元氣有紫、白、黃三色:脾為黃素,肺為白素,肝為紫素,合稱“三素雲”。《黃庭內景經》“上有章第二”:“四氣所合列宿分,紫煙上下三素雲。” 此箋畫“立冬”題“三素雲”不知是否與《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經》中這一句相關:“立冬清旦,西南望有綠紫青云者,是上清真人帝君皇祖三素雲也。”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長至即冬至,自夏至後日漸短﹐自冬至後日又漸長,故稱。

《唐雜錄》載,冬至後日漸長,宮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線之功。此箋繪繡花繃架與針線筐,上題“報導日長添一線,可無詩句答分陰?”杜甫七律《小至》也描寫了冬至後白天漸長,刺繡女工就可以多繡幾根絲線:“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此箋用“甄宇瘦羊”的典故來描繪“臘日”,故事載於《東觀漢記》:“甄宇,北海人,建武中,為青州從事,徵拜博士。每臘,詔賜博士羊,人一頭。羊有大小肥瘦,時博士祭酒議,欲殺羊,稱分其肉。宇曰:'不可。'又欲投鉤,复恥之。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復有爭訟。後召會,詔問瘦羊甄博士,京師因以號之。”

《孟子·萬章下》名句曰:“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畫家即效其體而作題畫:“聞瘦羊博士之風者,貪夫廉,貧士有立志。”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二十四節信筒裡的傳統節俗典故

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大年夜”等。“爆竹聲中一歲除”,除夕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古已有之,並與“守歲”等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此箋畫鞭炮一串併題“聽爆竹聲聲,便引上眉梢喜。”以應除夕燃放爆竹的傳統習俗。

 

按讚 是一種美德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這裡滾動定格
重要聲明:102like.com 分享投資理財網,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發表,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在102like.com張貼的文章。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聯絡我們告知,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侵權舉報聯絡我們借錢貸款借錢網借钱贷款評價易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