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一天,萬物此時的生長都達到極點。每年6月21日到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經90°時為夏至。
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俗話說“ 熱在三伏 ”,真正的暑熱天氣,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立秋前後,我國各地的氣溫才達到最高。
夏至過後,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各地天氣越來越熱,常伴有雷陣雨或暴雨。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鳴,三候半夏生。是說夏至這天,公鹿鹿角開始脫落,五天后,雄性的知了開始鼓腹而鳴,再過五天,藥草半夏值此陰陽半開半闔之際開始生長。
夏至風物
1/楊梅
“小滿枇杷黃,夏至楊梅紅”,每至盛夏,便是吃楊梅的季節。
2/九九歌
《夏至九九歌》: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濕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樹頭清風舞;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七九六十三,夜眠要蓋單;八九七十二,當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熱的季節。它與“冬九九”形成鮮明的對照。
3/面
“ 冬至餃子夏至面 ”,夏至這天講究吃麵。按照舊時風俗,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麵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4/扇子
古時為了消暑,夏至後,皇家會拿出“ 冬藏夏用 ”的冰“消夏避伏”。民間則有互贈折扇、脂粉、香囊的習俗,《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子生風祛暑,脂粉防生痱子,香囊驅趕蚊蟲。
5/合歡
《神農本草經》:“合歡,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芒種至夏至期間,萬物蓬勃生長,粉色的合歡花盛放在高高的枝頭,花瓣絲絲如火,令人愉悅。
夏至習俗
1/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農作物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漢《周禮·春官》有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 過夏麥 ”,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2/吃夏至餅
夏至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麵等。《吳江縣志》:“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 麥粽 ”作為禮物,互相饋贈。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
3/吃夏至面
中國民間自古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 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的說法,夏至吃麵是江南一帶及北方的重要習俗。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嚐新的意思。
夏至養生
1/宜清補
夏至後,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慾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飲食勿過鹹、過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如白菜、苦瓜、絲瓜、黃瓜等。
2/宜吃薑
夏季暑熱,多數人食慾不振,而生薑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宜養心
夏至後重在養心。夏日炎炎,往往讓人心煩意亂,而煩則更熱,可影響人體的功能活動,從而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響。俗話說:“ 心靜自然涼 ”,因此,要善於調節,多靜坐,排除心中雜念。
4/宜喝水補鹽
氣候日漸炎熱,人體排汗逐漸增多,汗液的大量分泌導致體內諸如鉀、鈉等電解質也隨之流失,如水分和電解質得不到及時補充,人們就會感覺倦怠疲勞、精神不振。此時最適合飲用溫熱的白開水或淡鹽水補充人體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
夏至食單
1/綠豆湯
材料:綠豆100g、白糖少許
做法:鍋裡倒入泡好的綠豆,鍋中加入少量清水,開火將水燒沸,然後將準備好的綠豆入鍋,開大火再次將水燒乾。鍋中水燒乾之後,倒入1000ml熱水,此時,綠豆與清水的比例為1:10。大火煮沸改小火,加蓋子煮至綠豆開花後關火,調入適量白糖,放涼後即可食用。
功效:清涼消暑。
2/雞絲涼麵
材料:麵條、黃瓜絲、胡蘿蔔絲、綠豆芽、雞絲、香油、調料(芝麻醬、蒜泥、醬油、糖、花椒粉、鹽)、辣椒油、醋、香菜
做法:綠豆芽焯熟濾水備用。麵條下鍋煮至七成熟出鍋,倒入加熱後的香油拌勻,用扇子或風扇吹涼,同時用筷子挑散防止粘連,直至麵條冷卻。黃瓜、胡蘿蔔絲、綠豆芽和雞絲一起碼放在面上,澆上調料、適量辣椒油、香菜與醋即可。
功效:清爽可口,促進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