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一詞,相信對於職場上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在曾經來講,被裁員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它意味著你能力不夠,或者被拋棄的一種狀態。然而,在如今這個時代來看的話,裁員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大家都知道,目前的市場行情不好,就拿繁華所在的東莞來看,每年所關停的企業都是上千家。而那些企業在關停前,也都會有個裁員的動作。哪怕是一些沒有關停但仍然在苦苦掙扎的企業,每天都會上演裁員的戲碼,讓人為企業擔憂的同時,又為自己的前程擔憂。
那麼,被裁員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那些被裁掉的員工,真的是能力稍遜的人嗎?他們又找到好工作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企業裁員那些事兒。
一、裁員偏好的一面,主動裁員
對於一些有責任心的企業來講,哪怕是裁員,也會事先發布通告給全體員工,告知目前企業生產效益不佳,企業有可能在某某某日期內關停,或者說為了縮減人員,將會裁掉一批人。
這類企業,算是比較有良心的了。不光如此,在這種企業當中,如果被裁掉,也會是有錢賠的。說白了,人家能夠體會員工的辛苦,也非常感謝員工這些年的付出,所以會賠償一部分錢。
而這部分企業,在賠償方面也會參照現行的勞動法,給予員工N+1的賠償金。即入職半年以上未滿2年,賠償2個月薪資;而做了N年的員工,則賠償N+1的錢,甚至有些企業還會專門多發一點,便成了N+2以及2N+1等等。這種裁員,員工也幸福,企業也得到了口碑,算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二、裁員不好的一面,逼你走人
比起上面那種企業來講,在現實當中還有一類企業,那就是公司效益不好的時候,便千方百計的想要縮減人員。而所謂的縮減,便是故意做出一系列慘無人道的規定,說白了,就是逼員工走人。
例如,曾經所在的一家私營手機廠便是如此,效益不好或者說沒事情做的時候,便讓全體辦公室員工去產線上以全脫的形式支援生產,而晚上,則強制性要求你加班,完成你白天沒有做完的屬於自己的工作。
不光如此,還出了一系列的不合理規定,例如不得看手機、每個辦公室裝了攝像頭,哪怕是拍到你發呆超過5分鐘,也會直接記警告處分,一次就是200元。如此不合理的情況之下,走的人自然會是大把,而當人走到了一定的程度,這些規定便自然取消了。
如果說這家公司只是搞了一次這種情況,那還情有可原,但每年只要一到淡季時分,便會執行上述的這些規定,讓員工們抱怨不已。哪怕是小胖離開了這家公司2年之久,還是依然有之前的同事抱怨又去支援產線了,言語中有著無奈,又有著辛酸。
三、裁員,並不一定是壞事
其實,現在這個社會來講,很多城市以及很多企業都能夠提供工作,加上大多數的企業都同質,所以找工作真的不是難事。而如果運氣不好,遇上了公司大裁員,也不用太過於擔憂,畢竟這是大局勢所引起的。
站在個人的角度來看,裁員並不意味著能力不夠強,很多時候員工是沒得選的,所以頂多便是換一下工作即可。當然了,現在雖然工作好找,但好工作卻不好找,如果能可能,也盡量的在公司裡秀出自己的能力,然後避免成為被裁員的那一位。
縱觀所認識的朋友,也有一些是因為各種各樣原因被裁掉的,但他們也都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工資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漲幅。所以,裁員並不是壞事,也不用糾結是不是自己能力問題。
站在某種的角度來看,當然是不希望自己成為被裁員的那一位,但是如果的確是公司的問題而又遇上了這種情況,那坦然的接受即可,畢竟抱怨是沒有用的,我們還是得向前看。
在東莞這邊來看,製造業的行情普遍不是很好,所以避免裁員最好的方法,便是努力的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成為企業的專用資源而非通用資源,讓自己的替代性變低,這樣才能長久工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