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芯絨,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
它沒有像絲絨那般高不可攀,但其獨有的質感卻又足以區別開其它常見面料,獨樹一幟。
憑藉著深厚的歷史沉澱和質感,燈芯絨散發著濃厚的複古氣息,對於穩重的紳士熟男來說最適合不過。
燈芯絨的複古淵源
如我們所見,現代的燈芯絨外觀基本就由依次更迭的帘線狀絨感坑條排列而成,亦有更加形象的術語可以描述—— 脊絨。
儘管該詞的詞源能從法文中的“corde du roi”得到解釋,意思是“國王的線”。但實際上它來自於“cord”和“duroy”,一種18世紀在英國盛產的粗羊毛布。
Leo 之所以在開篇將燈芯絨跟絲絨相提並論,其實不無道理。
最初的它是以農民的鄉村裝束展現於人前,一些貧窮的藝術家和工人階級尤其青睞這種舒適耐看的布料,加上頗有高級感的折光效果,甚至以“ 窮人界的天鵝絨 ”在老百姓中享有盛譽。
久而久之,備受簇擁的燈芯絨就像花呢一樣,將其鮮明的條坑紋理深深紮根於英國著裝文化中,其影響力甚至能媲美格子呢。
由於常見於當時高度工業化、紡織產業發達的曼徹斯特、貝德福德等城市,所以燈芯絨也會被當時的歐洲人稱為曼徹斯特布或貝德福德布。
邁入20世紀,耐用的燈芯絨基本上就是工、軍裝的定番級用料,在美國和西班牙軍隊中還有官方發行的燈芯絨軍服(尤其是褲裝)。
適逢好萊塢的蓬勃發展,眾多電影和銀幕形象的渲染讓燈芯絨成為了浪漫主義的標誌性元素。
凹凸的紋理造就了自然折光效果,配合獨特的觸感和耐用品質,它在60年代的風頭成功壓過了飾有條紋圖案的布料,並跟隨回到校園的年青軍人一度撼動了常春藤風格體系。
用燈芯絨打造的服飾,穿著舒適,剪裁多元,從70年代開始已經使它成為一種用途廣泛,經久耐用的面料,重新回到了公眾的意識中。
燈芯絨能被稱為“窮人界的絲絨”,我們自然難免會將兩者進行比較。
首先大家的織法相同,明顯區別就只在於燈芯絨擁有了更具辨識度的自然條紋效果。而規格通常按每英寸的脊數來判斷,常見的是11脊,及後列數越少,絨條越粗。
最終出來的外觀和手感更為立體豐盈,在兼顧了優雅的複古氛圍之餘,柔軟、運動感、溫暖和舒適都是關於燈芯絨布所能聯想到的關鍵詞。
而它表面那層肉眼可見的細絨毛,無疑是為燈芯絨的質感錦上添花。
另一方面,從工、軍裝的採用就大概可以推斷,棉花原料的高性價比也是燈芯絨普及度更勝一籌的主要原因,畢竟用起來不用太過擔心磨損等消耗情況。
雖然絲絨布同樣柔韌、舒適,但明顯更為矜貴的蠶絲原料成本,以及光澤飽滿的奢華外觀,固然是水漲船高了。
綜合以上種種表現,把燈芯絨視為秋冬季的定番面料之選可謂是毫無懸念。
一旦選定了它,基本上就能夠輕鬆包辦一系列的日常服飾,從帽子、服裝乃至鞋款,應有盡有。
當然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豐富的質感也奠定了它偏向休閒的取向,但沒有牛仔布的工裝氣息那般濃厚,寬容度夠高。
今天休閒服飾就不多作介紹了,主要來捋一捋關於西裝的思路。
比起沉溺於燈芯絨的美好當中,先掌握這款布料的局限性絕對是更有利於往後的操作。
沒有延展性,是燈芯絨為數不多的缺點之一。
這歸咎於作為原料的棉花,製作出來的布料缺乏自然彈性。即使上衣的腰部線條可以盡可能做得乾淨利落,但如果留的餘量稍微不足,扣上鈕扣後其實很難保持到理想的舒適度。
這種情況在褲子的表現上更為明顯。
特別是對於刀鋒戰士們來說,面料的垂感能夠決定褲子的線條美觀與否。
就如上衣的Drape cut 一樣,整件衣服是掛在肩膀或胸部,而不是鬆軟地貼附在身體各個部位,出現太多的變化。
理想的西褲僅僅會在臀部或腰部這些較為突出的部位得到支撐,然後褲身流暢地順著線條走向懸掛下來。
這樣才能讓穿著者在行走坐臥、自然伸展的時候,褲裝依然保持鋒利的線條和褲型。
只是以上種種都需要綜合抗皺性、挺括性和一定的回彈性(使布料在受壓後能恢復其形狀)來協同考量。
而相對鬆軟的燈芯絨雖然具有良好的抗皺性,但由於挺闊度和回彈性不足,做出來的褲裝通常不太保型,對刀鋒戰士們來說肯定是敗筆的存在,基本只能當休閒褲來著用。
再加上面料的延展性不足,倘若褲裝的空間逼仄,在集中受力的部位一不小心就會出現破損、撕裂等窘況。
所以無論如何,首先建議選購或定制燈芯絨夾克或者褲裝要預留更多的餘量。
解決方法也不是沒有,大家可以選擇與具備彈性的纖維混紡的面料來平衡。
如果是純天然黨,不少西裝面料會添加少量的羊毛或羊絨進行補強,既增加了自然回彈的手感,又沒有丟失柔軟的表現。
雖然燈芯絨和羊毛都具有毛感,可基於棉花跟羊毛的染色方式不同,意味著這兩種布料的顏色永遠不可能接近到無法區分的地步。
充滿條坑感的燈芯絨,給我們的感覺甚至比亞麻更為休閒,好就好在它的抗皺性、柔韌性和親膚度實在是讓人愛不釋手。
但質感和格調的優勢,賦予了它可塑性極高的西裝表現。進可配成套裝著用,搭配針織領帶凹一把復古調性的紳士造型。
退可拆成單西和單褲著用,與像粗紡法蘭絨、人字紋、牛仔布等質感相仿的面料相得益彰,能夠保證毫無違和感的和諧度,大方得體。
規律的條紋和絨毛感,散發出深沉低調的氣質氛圍,所以個人會推薦氛圍近似的中性色以及大地色係作為首選。
像棕色、卡其色、焦糖色等,偏暖的色調契合秋冬講究的溫潤感,低調有致。色彩也不至於過分跳脫,比較百搭易襯,而橄欖綠、海軍藍、繡紅色之類的彩色同樣大可一試。
根據坑條的粗細與緊密程度也會展現不同的取向,單西/單褲固然是沒有太大影響。絨條越寬,風格越粗獷。
至於整套休閒套裝著用個人是覺得比較挑氣質的,做倒是無妨,如果想搭配性高一些,建議選擇細條絨。
是會削弱一些個性,但好處在於可拆可不拆,混搭其它厚重的毛感單品也沒有違和感,容錯率更高。
如果條絨太粗間距較大,呈現的線條觀感會偏硬,做單西的話對褲子的線條就要非常講究了。
最簡單的造型構成,莫過於(麂)皮鞋、牛津紡襯衫/針織毛衣和牛仔褲,一套下來充滿以往紳士風格的懷舊致敬。而那極具辨識度的外觀,絕對是秋冬玩花的風格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