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曾說: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
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但是在很多的中國家庭裡,缺少的就是恰到好處的界限感。
尤其是一個人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後,就會對原生家庭產生疏離感。無法在父母身邊心無芥蒂地生活,這是很多人都要面對的事情。
太多的父母喜歡把孩子抓得緊緊的,容不得孩子有半點選擇。殊不知,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懂得適時放手。
所以,真正聰明的父母,會在合適的時間裡得體地退出子女的生活。當你老了,會跟子女一起住嗎?3位老人說出了心裡話,很現實。
*****吳女士,58歲。*****
俗話說得好,距離產生美,少接觸就少矛盾。
很多家庭中婆媳矛盾是一個家庭最難處理的家庭關係。如果老人和子女分開住的話,婆媳相處時間少了,矛盾自然也就少了。
老人不和孩子們在一起,各過各的日子最好。畢竟婆婆和媳婦來自不同的家庭,年輕人和老人觀念不同,生活習慣也不同,住在一起很容易產生矛盾。
比如,在生活起居方面就表現得很突出,年輕人喜歡外賣小吃,老人卻喜歡清淡的家常菜;年輕人喜歡熬夜遊戲晚睡晚起,老人起得太早。所以,人老了,還是分開過最好。
現在的年青一代不知道感恩和孝順,如果孩子小需要老人幫忙,最好老人能早上來晚上回去,所以最理想狀態是父母和兒子一個小區,各人有房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陳女士,62歲。*****
我覺得也還是老人自己住比較合適,畢竟差一代人,生活方式還是不一樣。
人老了以後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最重要。子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後,父母和子女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我和老公都打算好了,兒子將來去哪里工作,我們給他在哪買房,我們就買一套小房子,兒子媳婦有孩子就幫著帶帶,絕對不去和兒媳一起住。
我覺得兩代人生活習慣不一樣,老人早睡早起,年輕人是夜裡不睡,早上不起,老人衣食節約,兒女們看不慣。所以,不管孩子再怎麼孝順,老人也不能去和他們一起住,這樣對彼此都有好處。
*****宋先生,56歲。*****
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私人空間,人到老了要自己過。否則遇到不知道感恩的子女,就算你做他們帶工資的保姆,也會過得很難受。
不管孩子有多孝順,老人都不要和孩子一起住,要給他充足的自由。人老了,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跟不上節奏,就會在方方面面與年輕人有很大的觀念差異。
兩代人同住有了矛盾,就不可能一直隱忍,總會有爭吵,都會產生不和諧的家庭矛盾。與其到時候產生摩擦惹孩子厭煩,還不如一開始就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彼此都能過得輕鬆。
常言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還是自己家好。兒女需要你的時候你去幫幫,一但不需要了,趕快離開回到自己的家,這樣雙方都方便。
如果等到子女對你有意見了時,你再離開就不好了,這時雙方就有隔閡,難免產生不愉快。
結語:人老了之後,要和子女之間保持距離感。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界限感讓我們生活更輕鬆,讓我們彼此更尊重。小孩子需要依靠家庭,可別忘了他們也需要獨立,父母的不越界,才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
父母應該意識到,自己與兒女之間不是一種隸屬或絕對服從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成人間的相處,總會保持相對舒適的距離。
那麼老了以後,你會跟子女一起住嗎?這是3位老人的內心實話。我覺得他們說得非常實在,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界限不清,是中國式家庭最大的問題之一,想要家庭關係和諧,我們就必須學會劃清界限。在自己老了之後和個子女保持一定距離,才會一家人和和氣氣,其樂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