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前選粒大、飽滿、整齊一致的種子,用50℃~55℃的熱水浸種,並不斷地攪拌,待冷卻後再浸泡7~8小時,然後用乾淨的濕布包好,置於28 ℃~30℃的溫度下進行催芽。每天用溫水清洗1~2次,經2~3天后即可出芽,待芽長到1~1.5公分時即可進行播種。春節瓜最好採用營養缽或營養盤育苗,便於集中管理,減少病蟲害,有利於防寒保苗,培育壯苗,可提早定植,緩苗快,達到早熟豐產。營養土的配製,一般是用80%的腐熟基肥(馬糞50%、牛糞30%),10%的肥沃園土,另加適量的過磷酸鈣、草木灰或草炭,混合均勻,加水調成濕潤程度,放入高7~8公分,直徑6~7公分的圓柱形塑料薄膜筒內,成形晾乾,即為營養缽,也可用特製的營養缽。營養土的配製方法各地不一,原則上要求配製好的營養土應是堅而不硬,鬆而不散,有機質多,養分豐富,通氣良好。
播種前,營養缽內澆足底水,打孔,排放在溫室或陽畦內。播種時每孔播1粒發芽種子,用營養土覆蓋1公分厚,噴水,如有種子裸露,再用土蓋嚴。播種後,床上加蓋塑料薄膜保溫。晚間在溫室上覆蓋草簾防寒。幼苗出土後,撤掉床上薄膜。節瓜播種後至出苗前,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5℃,夜間保持在15℃以上,2~3天出苗後及時揭去地膜,白天溫度控制在20℃~22℃,夜間應保持在15℃以上。濕度不能太大,若床土缺水時可用噴壺噴1次水,以保證幼苗茁壯生長。定植前7~10天開始煉苗,適時放風,風口由小到大循序漸進,以達到苗齊、苗壯。節瓜苗齡一般為30~35天。
秋季栽培節瓜,育苗地應採用遮陽網或搭遮陽棚,防止陽光暴晒和大雨沖刷。也可用濕播法直播在園田,即將種子從種瓜取出後,拌上草木灰播種,不作其他種子處理。
2.定植
節瓜生長較旺,結果多而產量較高,因此需要充足的營養。定植前先深翻整地,深翻27公分,結合深翻667平方米施入腐熟有機肥4000千克,複合肥100千克,然後耙磨平整,細緻整理。節瓜採用起壟定植,壟寬1.6~1.8米,壟高15公分,壟頂呈半圓形。春節瓜植株生長較旺,生長期較長,定植密度應小一些,1.6~1.8米的壟,雙行定植,平均行距為0.8~0.9米,株距為30~35公分,每667平方米栽苗2117~2779株。夏秋節瓜植株生長勢較弱,易早衰,應適當密植。一般株距為25公分,每667平方米2900~3000株。
節瓜定植時選擇今天上午進行,先挖定植穴,帶土坨定植。苗放好後,先覆一半土,然後澆水,把土坨泗透,待水滲完後,再覆土至穴平,這樣有利於緩苗。
3.田間管理
(1)肥水管理:節瓜營養生長旺盛,果實產量較高,是吸收養分較多的蔬菜。但不同栽培季節和不同生育時期吸收養分也不一樣,應根據其需肥特點進行施肥。春節瓜生育前期因氣溫較低,生長慢,需肥較少,應適當控制施肥量;開花結果期後,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需肥量大,必須供應充足的肥水,以提高產量。夏季瓜在苗期氣溫高,降水增多,要適當控制肥水,防止徒長,以培育壯苗,抽蔓後應加強肥水供應。
秋節瓜生長期間氣溫逐漸降低,為促進生長,提早結果,從苗期開始即應供給充足的養分。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在節瓜的整個生長期內,每667平方米追肥數量大體是:濃人糞尿1500~2500千克,硫酸銨15~25千克。追肥的濃度應掌握逐步加大的原則。以人糞尿計算,幼苗期追肥濃度宜在10%
~15%,抽蔓期約30%,開花結果期為40%~50%。追肥種類,在整個生長期內要持續供給氮肥,結果後要增加磷、鉀肥,使莖葉良好生長和持續結果。在開花結果期,結合灌水一般每隔7天左右追肥1次。
節瓜喜濕潤,但不耐澇。苗期需水較少,除遇乾旱可適當灌溉外,要注意控制水分,特別是春、夏季雨水較多的地區或年份,更要注意排水,防止幼苗徒長和發生疫病。開花結果後需要水分較多,要適時灌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
(2)插桿搭架:節瓜植株長出5~6節,幼苗期結束,莖節伸長,開始抽蔓,並在節上生出卷鬚,但卷鬚的攀緣能力較弱,所以當蔓長10~25公分時應及時支架引蔓、縛蔓。節瓜蔓長可達3~4米,其基部30公分要爬地生長,引蔓時要將莖蔓沿支架方向理順,用細土壓蔓以增發新根,然後引蔓上架。支架材料可就地取材,但多數是採用竹竿或樹枝;支架的形式各地不同,有每株立一樁,在1.3~1.5米高處用一橫竹竿連貫縛緊的“一條龍”形式,還有“人字架”“三星架”等。不論何種支架,都要求排列整齊、均勻和插結穩固,架高一般為1.5~2.2米。
(3)打權和整蔓:節瓜的主蔓和側蔓均能結瓜。據資料介紹,夏節瓜的產量組成,主蔓產量佔全部產量的4/5,側蔓產量佔1/5。按採收期分,前半期主蔓產量佔9/10以上,側
畝產量佔1/10以下;後半期主蔓產量佔4/10,側蔓產量約佔610。因此,結果期以前,架高1.5米以下的側蔓應全部摘除,其餘的側蔓可留2~3個。這樣既可以集中養分,保證主蔓結瓜,又能擴大植株同化面積,增加後期產量,以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
4.病蟲害防治
節瓜生育期中常見的病害有疫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和白粉病;常見的蟲害有黃守瓜、蚜蟲和薊馬。
(1)疫病:屬於真菌性病害。葉片、莖、果實均可受害,尤其幼莖和植株嫩梢受害最重。幼苗被害初期嫩尖呈暗綠色水浸狀軟腐,之後枯死,形成禿尖。成株葉片被害呈暗綠色至灰白色水浸狀近圓形大病斑,蔓延至莖的基部後,皮層軟化腐爛,造成病部上端植株萎蔫青枯。果實受害呈暗綠色凹陷軟腐,表面長出稀疏白綿狀黴,病部組織腐爛發臭。
病菌隨病殘株在土壤中越冬,種子也能帶菌。定植後,借濺起的雨水及地面流水傳播侵染。高溫、田間濕度大或暴風雨後流行。綜合防治: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在非瓜類作物實行2~3年的輪作。
③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上,採用高畦或高矽覆膜栽培。雨後及時排水,並適當追施化肥,可減少發病。發現中心病株要及時拔除,深埋,用生石灰對病株穴消毒,並立即對全田連續噴藥防治。
④藥劑防治。可選用25%的瑞毒黴可濕性粉劑800~
1000倍液,或90%乙麟鋁4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濕性
粉劑600倍液,或40%的多福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成株期可噴灑1:0.8:200倍的波爾多液,每隔6~7天噴1次,連噴2~3次。
(2)炭疽病:屬於真菌性病害。本病初發期葉片上出現水漬狀斑點,以後擴大為橢圓形黃褐色病斑,斑外有一圈黃暈。病葉由下向上發展,嚴重時引起葉片枯黃。葉柄和莖上病斑稍向內陷,後期縱裂。果實上病斑初期呈水漬狀、淡綠色,擴大後為橢圓形或紡錘形,褐色,稍凹陷,但不深人果皮內部,中部常開裂,周緣有時隆起。在潮濕環境下,病斑表面常產生粉紅色黏稠物。
炭疽病菌以菌絲體和擬菌核隨病殘體留在地面越冬,菌絲體潛伏在種子內越冬,或腐生在溫室的舊木料上。越冬後,菌絲體和擬菌核發育形成分生孢子盤,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地面流水及某些昆蟲傳播。本病在溫度為24C左右,相對濕度為80%以上容易發生。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偏施氮肥,連作,種植密度過大,都會使病害加重。
綜合防治:
①選用無病種子,或播種前用55 C的溫水浸種15分鐘,或用福爾馬林100倍液浸種20 ~ 30分鐘,用水洗淨後播種。
②加強田間管理,低窪和排水不良的園田不宜種植節瓜。
③採取3年以上的輪作。
④藥劑防治,可用50%的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 1000倍液,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500~ 600倍液葉面噴灑。在發病初期,每隔5~7天噴灑1次,連噴2~3次。
(3)枯萎病:屬於真菌性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
主要為害莖、葉。苗期發病,子葉變黃,不久乾枯,幼莖、葉片、葉柄及生長點萎蔫或根莖基部變褐,縊縮或猝倒。成株發病莖基部縱裂或部分葉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復,葉色變淡,後全部萎蔫,最後植株枯死。乾燥後呈黑褐色,有的出現縱裂,常溢出琥珀色膠狀物。濕度大時病部產生白色或粉紅色黴狀物,橫剖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病菌最適溫度為28C,土溫在25C ~30C時發病最多。連陰雨後突轉晴暴晒,或大暴雨後發病迅速。重茬地、地勢低窪、過量澆水、肥料不腐熟和土壤呈酸性受害也較重。
綜合防治:
①此病侵染主要依靠土傳,應與非瓜類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②播種時種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水500倍浸種1小時,再浸種催芽。
③無病土育苗,定植時不傷根,地溫低時不澆水,勿施未腐熟透的有機肥。
④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水500倍或高錳酸鉀1300倍灌根,每株灌配好的藥液0.5升,隔10天左右再灌1次,連續防治2~3次。
(4)病毒病:由多種病毒侵染引起的病害。發病後病株嫩葉首先呈現濃綠與黃綠相間的花葉症狀,葉片縮小,略有皺縮,或濃綠部分突起,葉面不平。節間縮短,植株矮化。有的果實呈濃淡綠色相間的斑駁,嚴重時果實畸形。
病毒可在薺菜、刺兒菜、苣梗菜、反枝莧等多年生雜草的宿根上越冬,然後通過蚜蟲為主要媒介傳染瓜苗;也可藉莖、葉間摩擦傷口的汁液傳染;常年栽植瓜類蔬菜的地區,感病株就是初次侵染源之--。在高溫乾旱、日光強烈蚜蟲大發生時易發病。缺肥及生長衰弱的植株發病較重。
綜合防治:
①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從無病植株上選留種瓜,播種前用抗毒1號藥劑浸種消毒。
②實行2~3年的與非瓜類作物輪作,深翻土地,施足基肥,及時剷除田邊雜草。
③用40%的樂果乳劑1500~2000倍液早期防治蚜蟲,是減少毒源和防治病毒病的重要措施。
④苗期和成株期結合防治其他病害噴藥時,配合雙效微肥各噴2次,既可抑制病毒病的發生,還可增加微量元素養分。
(5)白粉病:屬於真菌性病害。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黃綠色斑點,在斑點上逐漸產生近圓形的白色粉斑,以後擴大聯結成片,葉片上似覆蓋一層白粉。
白粉病菌以閉囊殼隨病殘體在地面上越冬。南方或北方溫室中,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株活體上越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主要靠氣流傳播。陰雨天,田間相對濕度大,溫度在16C~24C的條件下容易流行。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雨天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③適當摘除老葉,及時摘除病葉,以利於田間通風透光和減少病源。
④藥劑防治,可用50%的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以及50%的膠體硫100~150倍液噴霧,每隔6~7天噴1次,連噴3~4次。(6)黃守瓜:又稱黃螢子,是全國性的為害瓜類蔬菜的害蟲,也為害十字花科、茄科、豆科蔬菜作物。幼蟲和成蟲都能為害,幼蟲在土中專為害作物的根部;成蟲咬食葉片、嫩莖、花器及瓜果,嚴重時全株死亡。在南方,是瓜類苗期的毀滅性害蟲。黃守瓜的成蟲體長6~9毫米,全身橙黃或橙紅色,前胸背板的寬倍於長,中央有一條彎曲的橫溝,鞘翅上分佈許多細密刻點,腹部末端露於鞘翅外。卵淡黃色,球形,表面密布蜂巢狀皺紋。幼蟲體長約12毫米,頭部褐色,體黃白色,腹部無足,各節生有不太明顯的小黑瘤,瘤上生細毛,尾節有1對突起,蛹為裸蛹,長約9毫米,乳白至淡黃褐色。
綜合防治:
①適當提早節瓜的播種期,當越冬成蟲出現盛期時,幼苗真葉達5片以上,可減輕受害程度。
②在成蟲產卵盛期,可單用或混用草木灰、石灰粉、
秕糠等撒在植株的根部附近的土面和瓜苗葉片上,防止成蟲產卵為害。
③藥劑防治,可在定植前後,掌握成蟲盛發期,噴灑90%的敵百蟲1000倍液連噴2~3次。
幼蟲為害時,用90%的敵百蟲1500倍液或煙草水30倍液灌瓜根。
(7)蚜蟲:通常稱之為瓜蚜的實際上是棉蚜,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在北方為害嚴重,遇乾旱年份,在南方也會嚴重發生。蚜蟲可為害多種瓜類蔬菜,以成蟲或若蟲集中在葉片背面及嫩心上吸食汁液,使葉片蜷縮、畸形,生長不良,造成減產,並能傳播病毒病。蚜蟲的無翅成蚜體長1.5~1.9毫米,夏季體色為黃色,春、秋季為深綠色或黑藍色,體表有蠟粉;有翅蚜體長1.2~1.9毫米,體色有黃色、淺綠色和深綠色。卵橢圓形,橙黃色至黑色。
蚜蟲1年可發生20~30代,春、夏季孤雌生殖,秋末冬初兩性生殖,以卵在木槿、夏枯草等枝條上越冬。翌春3月份孵化,在越冬植物上繁殖幾代以後,產生有翅蚜,遷飛到瓜地,由點片發生逐漸擴展到全田。高溫、乾旱有利於蚜蟲繁殖,在夏季溫暖條件下,4~5天就能完成1代。
綜合防治:應盡量少用農藥,以保護食蚜蠅、瓢蟲、蜘蛛、蚜繭蜂等天敵,控制蚜蟲為害,可收到長久的防治效果。大發生時,可用25%的速滅殺丁8000倍液,40%的樂果乳劑1 500倍液,或煙草水30~40倍液噴灑葉片背面進行防治。
(8)薊馬:主要為害節瓜的心葉嫩芽及幼果的汁液。可用2.5%的敵殺死4000倍液或10%鐵沙掌3000倍液噴灑防治,一般7~10天噴1次,連噴2~3次,防效很好。
5.採收與留種
節瓜主要以嫩果供食用,-般開花後8~10天,果重250克左右即可採收,供外銷的,果重150~ 200克便可採收。如果開花後15天再收穫,其瓜籽發育變硬,不但降低食用品質,也影響以後坐果和果實發育,降低產量。開花至生理成熟需1個月時間。充分成熟的果實,肉質尚好,耐貯藏,可備淡季上市。
節瓜留種田應與其他品種的節瓜有足夠的隔離距離,防止天然雜交;在留種田中選擇具有本品種典型性狀,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第1朵雌花早、節位低雌花多、結果良好的植株。並應採摘植株中部第2~3朵雌花所結果實作種。留種的果實要充分成熟,以保證種子質量。節瓜剖取種子時,先將採收的種瓜放在14C ~16C的倉庫中,經過20天左右的後熟期,然後再剖取瓜種,因為經過後:熟期的種瓜,其種子不但籽粒飽滿,而且發芽率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