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話說,善不積,不足以得福;德不立,不足以聚財。
一個人的福氣,藏在他的善良裡。有善之人,將福澤貫一生。
一個人的財運,藏在他的德行裡。有德之人,將財氣滿天下。
劉理仁道長也曾說:造善積福,以德養壽。

*****01、善,可積福。*****
《世說新語》中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顧榮施炙。
西晉末年名臣顧榮,在一次應邀赴宴時,捕捉到了烤肉的僕人臉上顯露出對烤肉渴望的神色,明顯想要吃幾塊。
於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讓僕人食用。
同席的人都嘲笑他有失身份。
顧榮卻淡淡一笑:“一個人每天都烤肉,怎麼能讓他連烤肉的滋味都嘗不到呢?”
後來顧榮遇上戰亂,過江避亂,每每遇到危難,常常有一個人在身邊保護他。
顧榮頓生感激又奇怪,便問他原因,原來他就是當年送烤肉的僕人。善意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能力。善良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曾子曾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一個好善樂施的人,距離福報也不遠了。
福報也許不會馬上奔踏而來,但是禍端已經漸行遠去。
《太上感應篇》曰:“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災禍和幸福不是注定,是每個人自己造成的,與平常的善舉惡行有關。
金錢名望不是為人所有,而是為人所用,而善惡之報是如影隨形的。

*****02、德,能聚財。*****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人活一世,很多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德行才是地基、是根本,錢財反而是枝末。
即使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也同樣講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道才能聚財,有德才能禦財。
清末,有位商人在生意中慘敗,急需大筆資金周轉。
他找到阜康錢莊的主人胡雪巖,求他低價收購自己的產業。
胡雪巖確認情況屬實後,堅持按照正常的市場價格收購了對方的產業。
商人又驚又喜,問胡雪巖“白白的便宜為何不佔?”
胡雪巖笑著說:“你放心,我只是代為保管這些資產,等你挺過這一關,隨時都可以來贖回屬於你的東西。”
二人也成為最真誠的合作夥伴,生意越做越大。
潛心修德,財富自來。
正如《了凡四訓》裡指出的:
“享百金財富,必定是百金人物;享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厚德載物,同樣的,厚德才能配得上厚財。

*****03、福由善生,財由德養。*****
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因果最大。
無德無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禍;善行善德而受磨難,必有後福。
德薄而財厚,財必移其位,外財不富德窮人。
一個品德不夠的人,若財富來得太容易,往往會輕視付出與勞動,一條“人生捷徑”走到黑。
在大量的金錢面前,會見錢眼開,腐蝕心智,丟失立場與原則。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到頭終有報。
善,並非是大善舉,做一個大善人。
只要心懷善念,心懷真誠,對他人一個小小的援手,世界都會從在別的地方回報給你。
只問本心,不求得失,一心向善,一路光明。
大道至簡,福由善生;陽德陰德,因果不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