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深深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對孩子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成長環境的優劣,決定了能否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換言之,孩子將來是否優秀,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原生家庭,究竟是在滋養孩子,還是在消耗孩子。
01
房間髒亂的家庭,養不出勤快的孩子
常言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一個家庭的房間狀況,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生活的模樣,藏著一個孩子的未來。曾氏家族有“治家八字訣”:早、掃、考、寶、書、蔬、魚、豬。這是由曾國藩祖父曾玉屏留下的傳統。其中的“掃”,即是打掃。曾國藩的祖父,年老時,即使乾不動什麼了,也會將田間地頭、家裡面、院子裡打掃得乾乾淨淨。
到了曾國藩時,他不僅親力親為,還寫信督促弟弟:“諸弟不好收拾潔淨,此是敗家氣象。”
言下之意是,房間不干淨,不收拾,就是對自己沒要求,沒有上進心。如此得過且過,自是敗家之象。
等兒子曾紀澤成了家,曾國藩也要求他,每天將所有的屋子打掃一遍。
曾紀澤謹遵家訓,踏踏實實地每天打掃。不僅掃乾淨了房子,也掃出了內在的篤定和性格的沉穩,為他後來成為近代史著名的外交家打下了堅實的心理基礎。
後世之人多驚嘆於曾氏家族200多年人才輩出,故深研其家書家訓,以期教育子女。其實,若能從最基本的打掃開始,孩子的優秀就已拉開了序幕。
《朱子家訓》開篇即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內外整潔。”
如果父母懶得收拾房間,孩子只會更不愛收拾,更不講衛生。房間髒亂的家庭,注定養不出勤快的孩子。
反之,如果父母能保持房間的干淨整潔,孩子會潛移默化的被影響,從而勤快的收拾自己的房間、書桌、書包。
勤,則百弊皆除。一個從小開始打掃的孩子,會將“勤”的習慣帶到學習上,也會用“勤”的收穫滋養自己。
反之,懶,則諸事不順。當發覺生活一團糟時,不妨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動手,擦桌子、疊被子、拖地板。
家乾淨,心安靜;人安定,福自來。養成每日打掃的習慣,養一個乾淨的家,養出一個勤快的孩子。
02
作息紊亂的家庭,養不出自律的孩子
古人有云:“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不僅對身體好,還能讓生活變得井然有序。
李鴻章年輕時在曾國藩府上做幕僚。曾府有一條規矩:黎明即起,所有幕僚一起吃早飯。
在一個大冷天的早飯時間,除了李鴻章,所有人都到齊了。曾國藩遣人去叫他,李鴻章卻謊稱頭痛,今天就不吃早飯了。
誰料,曾國藩不依不饒,再次派人去叫,並捎帶上一句話:“你不來,我們都不吃。”
李鴻章一聽,嚇得連忙起來趕過去。
曾國藩以往吃飯時是一邊吃,一邊聊天,唯獨這一次,曾國藩全程一言不發。
吃完飯之後,曾國藩當著眾人的面對李鴻章說:“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處所尚,唯有一'誠'字而已。”
聽罷,李鴻章“悚然久之”,心裡又尷尬又難受,暗暗下決心悔改。
從此以後,無論是上馬治軍,還是下馬治國,李鴻章都能堅持做到早睡早起,為晚清立下了汗馬功勞。
早睡早起,簡簡單單的4個字,成就了多少人,又讓多少人望塵莫及。
有位作家說:“早睡早起,使人富有、聰明、身體好。”
為了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很多家長不遺餘力,卻往往收效甚微。只因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家長是否晚睡晚起。
作息紊亂的家庭,注定養不出作息規律的孩子。
如果父母能夠早睡早起,孩子就會跟著學,跟著做,這是他律的過程。
久而久之,當孩子能夠從從容容的吃一頓早餐,能夠精神飽滿地上好每一節課時,他就再也不需要家長的督促了。
因為他實實在在地體驗到了早睡早起的好處。這就是他律走向自律的過程。
而這,正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是為了不教,是為了讓孩子能夠進行自我教育。
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個世界,一直都在偷偷獎勵那些早睡早起的人。從今天起,從自己做起,言傳身教,做一個自律的家長,養一個自律的孩子。
03
內心混亂的家庭,養不出上進的孩子
朱熹曾說:“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反而會適得其反。
《紅樓夢》中的賈代儒,是焦慮教育的典型代表。
他把三代人的希望都寄託在孫子賈瑞身上,對他動輒打罵,這也不許,那也不可以,可以說完全忽視了賈瑞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其中有個這樣的場景。
賈瑞被王熙鳳捉弄,在寒冬臘月的冷風中凍了一夜,好不容易回到家。賈代儒卻沒有任何的關懷,而是認定他非飲即賭,即刻施以重罰。
首先是發狠打了三四十板,不許他吃飯;然後又令他跪在院內讀文章,定要補出十天的功課來。
類似的嚴苛教育時常上演,使得賈瑞的內心充斥著委屈、害怕和屈服,自然沒有心思讀書上進,反而落得吃喝嫖賭樣樣齊全。
毫無疑問,賈代儒的家庭教育是失敗的。
然而,歷史雖不會重複,卻總是驚人的相似。今時今日,很多家長不自覺地就走入了“賈代儒式”的教育困局中。
想跟孩子溝通,變成了嘮叨指責,讓孩子的內心充滿煩躁;想讓孩子更拔尖,變成了揠苗助長,讓孩子的內心充滿焦慮;想讓孩子聽自己的,變成了大吼大叫,讓孩子的內心充滿恐懼...
所有的煩躁、焦慮、恐懼的體驗,都會在孩子內心一點一點地累積,一點一點地消耗掉本來用於學習和成長的生命能量。
一個內心混亂的家庭,注定無法養出上進的孩子。
有位哲學家說:“教育非他,乃心靈的轉向,引導孩子轉向愛、善和智慧。”
好的教育,不是苛責,不是強迫,而是喚醒孩子內心的力量。
養一個內心篤定的孩子,讓他能夠慢下來,靜下來,能夠看清前方的路,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結語
凡事有果必有因。
房間髒亂,源於習慣,養不出勤快的孩子。
作息紊亂,源於榜樣,養不出自律的孩子。
內心混亂,源於氛圍,養不出上進的孩子。
凌亂的家庭,注定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為人父母,既是一場生命的體驗,也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願每一位父母都能做孩子生命中的一盞明燈,一路守護,一路指引,護佑孩子成長。
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wPfe8DJBIa8u_NK9efDZxsrW1O8rOdaL8TyqDT3o6lU/?source=tuwen_det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