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親情。
親人,是我們的“社會支持系統”中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有親人的存在,我們從這個龐大的關係網裡,感受到了諸多溫情和力量。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親情脆弱又現實。那些我們以為永遠不會變的親情,不知道從那一刻起,慢慢發生了變化。
母親生病後,才發現,親情很現實
老家有一個男鄰居,今年54歲,我喊他劉叔,劉叔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父母健在時,姐弟三個一直相處得還不錯。雖說各自有了家庭,逢年過節仍然會聚在一起熱鬧熱鬧,老人有什麼小病小痛的,也都能把力量聚到一起。
劉叔的父親去世後,姐弟三人的感情依然如前,守著一個老母親,日子過得也算是和和美美。
平時老母親跟著劉叔一家生活,劉叔的弟弟雖然忙,也總能抽空去看望母親,劉叔的姐姐休息時會和丈夫一起回娘家,有時姐姐回不去,姐夫也會主動去看望岳母。
劉叔的母親對這個女婿很滿意,逢人就誇女婿好,知道疼人,女婿也始終在岳母面前畢恭畢敬的。
誰知道近兩年,老太太生了一場病,直接癱在床上動不了了,女婿卻是最先變臉的人。
劉叔才54歲,兒子尚未成家,一直打工賺錢想給兒子買房。老太太癱瘓後,姐弟三人商量好輪流伺候,輪到誰了,誰就把老太太接回家照顧。
結果,輪到姐姐照顧時,老太太被接回家不到一個月,就又給送了回來,說是因為老太太住在那兒兩口子總吵架。
到現在,照顧老太太成了劉叔和弟弟的責任,姐姐每週來看望一次,姐夫壓根就不露臉了。
聊起姐夫,劉叔頗為無奈和難過,他說:“母親生病後,才發現親情很現實。前兩年姐姐不眠不休照顧病重的婆婆,卻落得個這樣的回報,但為了姐姐的家庭和睦,再也沒有讓母親去姐姐家住過。”
明明曾經相處得還不錯,彼此有情有義,來往密切,為什麼面對一個生病的老母親,親人之間的和諧便瞬間被打破了?
我們很難揣摩人性。親人之間,也許一切風平浪靜時,彼此能夠和諧相處,卻不能共同對抗那些風雨。對此,也只能用一句“人心易變”來掩蓋親情的脆弱。
為何如今的親情,變得沒有那麼純粹、簡單了?原因有三,個個都很現實。
第一,利己心理作祟,影響了親人之間的感情
親人之間,最容易因為“利益”二字翻臉,也許因為利益分配不均,也許因為看不見利益。
見過不少兄弟姐妹,因為爭奪父母遺產鬧得不可開交,遺產爭完了,親情也斷了。從古至今,類似的事情層出不窮。
父母在時,兄弟姐妹之間之所以能夠和諧相處,是因為父母作為家族的“大家長”,連接著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
一旦父母不在了,或者需要被照顧,父母在家庭裡的角色便被削弱,失去威嚴。
此時,如果家裡的長子或長姐無法承擔起父母的角色,兄弟姐妹之間的連接便會被減弱。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一個癱瘓在床的老人,需要有人二十四小時貼身照顧,親生子女尚且心力憔悴,就更別提女婿或者兒媳了。
拿上文的女婿舉例,他覺得家裡有個癱瘓的老人,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其實就是站在利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他的做法錯了嗎?好像無法論對錯。
我們不妨自問: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如果我剝奪妻子盡孝的機會,我只在意自己的感受,眼裡沒有親情,我會過得幸福嗎?
親情也許現實,但作為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眼裡卻不能只有現實和自己,更要有點人情味。
人情味是什麼?
是想他人所想,將心比心;是記著別人對我的恩情,懂得回饋這份恩情;是我心裡不僅裝著自己,還裝著那些愛我的人。
如果一個人不講親情、不論人情,奉行利己主義,最後被反噬的,也許是他自己。
第二,生活壓力大,不想增加自己的負擔
現代社會,每個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五六十歲依然在工地上打工的人大有人在。
那些辛辛苦苦養育孩子長大的父母,即使孩子畢業工作,有了獨立的能力,也依然無法撒手去過自己的生活。
面對年邁需要照顧的父母,有些人心有餘而力不足,一邊是父母,一邊是自己的小家庭,心中的天平難免會偏向小家庭。
親生子女尚且在兩者間左右搖擺,女婿或兒媳推卸責任,不想給自己增加負擔,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這其實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大多數難處的確可以用金錢解決,於是,現實讓許多人成了生活的奴隸。
從理性層面講,女婿或兒媳對岳父母、公婆並無直接責任和義務,但從感性層面講,我們真的可以做到嗎?
如果因為生活壓力大,就只顧追求利益,拋卻親情,我們真的會過得幸福嗎?
幸福分為兩種,一種來自物質,一種來自精神。
大多數人究其一生都無法享有想要的物質生活,卻能輕易感受到來自親情的溫暖。也許,這就是親情的力量。
有時候,看清親情的現實,才能明白親情的可貴。
第三,夫妻感情不好,影響親人之間的團結
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是影響親人團結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夫妻感情不好,因為心中無愛,丈夫或妻子很難站在伴侶的角度思考問題。
特別是面對那些有點大男子主義的丈夫,他們覺得妻子嫁給自己就是自己的家人,與娘家人的關係就要保持距離。
公婆生病需要照顧,兒媳照顧公婆天經地義。一旦角色互換,岳父母生病需要照顧,女婿不僅無法照顧,還會覺得妻子去照顧岳父母,耽誤了自己小家庭的生活。
近幾年,雖然我們不停地喊男女平等,但是類似“兒媳是婆家的人”這樣的想法依然很難從個體中剔除。
前文提到的那位女婿不正是如此嗎?他不覺得夫妻之間是平等的,更不覺得自己需要為妻子付出什麼。
一邊是親情,一邊是夫妻關係,性子柔軟一點的女人,只好選擇小家庭。
但是,阻止伴侶盡孝心這種事,一定會成為伴侶心中的一根刺,成為夫妻關係的定時炸彈。
不論夫妻感情好或不好,都不該成為阻礙親情的因素,但凡有點良知的人,應該都不會把事情做得這樣絕。
親情的確有它的現實之處,也許在現實面前,我們不該高估人性。
但拒絕親情,並不會讓我們變得幸福。
人這一輩子,總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人做事問心無愧。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m6vUwnDOpf-lf_88eOqLXWJsVbeUM733N4I5LTAMoaw/?source=tuwen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