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嘆息自己人到中年依舊碌碌無為,這不光和你天生的資質有關,更可能與你身邊的人有關係。
一個人與什麼樣的人經常來往,就往往會沾染對方的習性。人到中年要學會做選擇題,選擇和什麼樣的人交往則後半生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三十歲我們可以放肆結交,四十歲我們則需要有選擇結交,五十歲則需要謹慎結交。
在自己主導的人生里,我們需要審慎選擇,是否在後半生可以過的幸福,關鍵是看身邊有怎麼樣的人,下面這四種人,如果可以,請自覺遠離吧。
一,遠唯利是圖之人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說"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社風浮躁,世人多重利而淡情,對於世人來說,身邊的你僅僅是可用之工具,有用則捧之優待之,無利則棄之。至於朋友情誼只是互相利益關係中小小的插曲而已。
和唯利是圖之人相處,從未將你視做血肉之軀。對於他們來說你就是他們結交勢利以及獲取財富的梯橋。人若過橋頭則橋可拆之。他們喜歡榨取身邊人最後一絲一毫的利益,千萬不要把那些你正春風得意之時結交你巴結你的人當做兄弟,俗話說患難處見真情。等你落難或不如意時方能見到世間真心。
人到中年以後,那麼唯利是圖之人就不要再勉強交際了,因為你們二人根本不存在友誼,只存在赤裸裸的單方面交易,毫無意義。
二,無容人之量之人
洛學創始人程頤曾說過:"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識量過人者能之。"
心中無容人之量往往心眼彷彿針眼,容不下任何與自己向左的意見,喜歡搞一言堂。對於與自己意見不同之人,喜歡背地裡使絆子、說三道四甚至編造謊言圍攻對方。這一類人所為所為均非君子所為。
弘一法師說過,"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正如弘一法師所說,和這類無度量之人交往,我們只能一味忍讓或者努力化解,但是我們的忍讓和化解是否能獲得對方的認同和理解卻不得而已,而人到中年,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忍讓和化解,所以遠離則是另外一個解決出路。
無容人之量則容易眼光手低好高騖遠,一門心思用在與天鬥去地鬥與人鬥中,而無腳踏實地的能力,人到中年需要遠離這類人,避免受其影響頹廢心智。
三,心存城府精於算計之人
作家三毛說"比較快樂的人生看法,在於起床時,對於將臨的一日,沒有那麼深沉的算計。"
受幾千年的儒家思想影響熏陶,中國人格外喜歡謙謙君子,所謂的謙謙君子是有樂於助人、心無旁念、光明正大。而與謙謙君子相反的詞彙則是猥瑣小人,這類人城府極深且精通於算計。他們秉承著不算計就是吃虧的原則,橫行於世間。喜歡用利益關係和計謀來維繫日常的關係。
和這類人相處,我們似乎時刻走在陽光地,而對方一直在陰影下窺視我們的一舉一動。我們彷彿是對方的獵物一樣,這種狀態下的交往也許是誰都會感覺背後陰冷、瑟瑟發抖。和他們溝通交往則需要打起十二分的注意力。被算計、被利用不奇怪,如果哪天他們對你溫柔以待那才是真正奇怪的事情。
人到中年,體力和智力都處於衰退期,我們沒有精力和這類人周旋。工作、生活、家庭壓力已經夠大了,不要再給自己生活增壓,遠離他們方是上策。
四,行屍走肉之人
泰戈爾講,"熱情,這是鼓滿船帆的風。風有時會把船帆吹斷,但沒有風,帆船就不能航行。"
無論生活對我們怎樣,我們都要對生活充滿熱情。人到中年,身邊有許多人開始滿足於現狀,他們覺得人生過半,雖然生活如意但是也就這樣子了。無改變之心更無改變之力。開始像行屍走肉一樣每天過著循環往復的生活。
無論是對家庭、工作都沒有任何激情可言。沒有什麼事值得他們擊掌相慶,也沒有什麼事讓他們悲傷欲絕。他們自己認為這是成熟的表現,但這和成熟一點關係都沒有。
人到中年如果身邊有這樣毫無鬥誌之人,他們散發的負能量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從此一天接著一天挨日子成為生活的主旋律。但這種墮落的方式活一天和活一年又有什麼實質區別呢?著名的詞作家黃霑患病時,有人為他難過,他卻依舊樂觀,他反倒安慰探望他的人說,"人生一世,你道簡單是聲笑",樂觀精神可見一斑。
人到中年了,要活的明白通透,遠離那些消極沮喪之人,不要讓行屍走肉進入自己的生活。否則後半生將是一片死水。
結語
人到中年一定要有雙鷹隼一樣銳利的眼睛,勇於給自己加減法。哪些人值得交往,哪些人需要遠離,自己清清楚楚。人到中年也無須再委屈自己和讓自己不開心的人相處。人到中年遠離那些令你人生之路越走越窄的小路,後半生才會幸福美滿。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GKFvuERF1DAJWEjBok-oT4N0DcuIeJqeMz2dWZoG3u5biOx6WD80lzJOdo-UfoXc/?source=tuwen_det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