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在古人眼中究竟有多少種意義?
詩中的意像是指詩人透過觀察客觀事物,創造出的富有情感色彩和哲理意味的藝術形象。
我國古詩詞中的傳統意象往往意涵豐富,能表達多種情感。譬如明月,古人對月而思,對月而歌,他們用一支妙筆寫下了不少經典的古詩詞。
文人墨客們對月色的描寫描述繁多,有憐月自憐,愛月自愛,嘆月自嘆,還有惜月解憂,透過托月言情、言志。慢慢地,月色與人的情感就這樣自然地交融在了一起。
中秋佳節,帶孩子了解古詩中的月亮,感受詩人筆下的詩情畫意~
月亮象徵美好:
在古詩詞中,月亮也被視為美麗、純潔和神秘的象徵。詩人們常常透過描繪月亮的形象來表達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稱它為白玉盤。又懷疑是瑤台仙鏡,飛在夜空青雲之上。
詩中寫孩提時代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寫出了月亮初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緻。
以「白玉盤」、「瑤台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顏色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月亮代表思親懷鄉:
月亮在詩中的出現,往往被賦予了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特殊意義,成為了故鄉的代名詞。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上,好像地上泛起一層銀霜。
抬頭看天窗外一輪明月,低頭思念我遠方的家鄉。
這是一首語言淺顯的但感情真誠的思鄉詩,全詩刻畫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無聲地撥動著詩人的心弦,觸發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之情。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海上面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賞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長夜,徹夜不眠將你苦苦思念。
滅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愛,披衣起露水沾掛濕衣衫。不能手持美麗銀光贈你,不如快入夢與你共歡聚。
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從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兩地相思之苦,竟夕難眠,又覺得還是只有在睡夢中才能相見,描繪出了深深的懷遠之情。
月亮蘊含邊人的悲愁:
明月往往寄託離愁別緒、思念親人、盼望團聚的情感。在邊關將士眼中,明月是如此冷清、淒涼地掛在天上,漠然看著人世的悲歡離合。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裡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邊關月色,常為觸發徵人思鄉的景物。
第二句寫怨情。久戍邊關的戰士,目睹眼前的景物“明月”、城“關”,不禁觸發起鄉關之思,不禁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整個民族的悲劇命運!
後兩句,以側面烘染的筆法點出詩篇的主題:假如李廣將軍還活著的話,就決不會讓胡馬越過陰山,邊境安定,徵人也就可以回家與親人團聚了。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願望。
月亮象徵孤獨:
許多文人都是在極度落寞的狀態下寫下了不朽的篇章,而冰冷的月色無疑為這份孤獨增添了一筆神韻。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
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醒時一起歡樂,醉後各自分散。
我願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月亮象徵悠閒自在:
在恬淡閒適、樂觀曠達的人的眼裡,月亮這一意象就是清幽雅緻、悠閒自在的代名詞。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驕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空曠的山脈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盪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詩中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7wFK_Hd71ZUeWlhhCftcQCojamS7psPNrDuMo830X8Q/?source=tuwen_det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