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消費電子領域亘古不變的主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始終伴隨著電子產品的發展。 以智能終端為首的電子產品,將持續以性能提升為自身訴求,另外,外觀工業設計方面則將在質感及美觀上給用戶以新的體驗,或許外觀創新將接棒內部性能器件的創新趨勢,成為下一階段的主流。金屬機殼,則將代表著外觀創新的一大重要方向,逐漸形成規模應用之勢,產業投資機遇將會到來。消費電子創新趨勢將從內到外。 近年來,晶片、螢幕等關鍵元器件技術指標的不斷提升,使得智能終端內部性能持續提升。一方面是半導體製程工藝升級步伐在近幾年有所減弱,另外由於前今年智能終端各類硬體層面升級過於迅猛,進入2013年,內部器件的發展速度已經有所減緩。其中,最明顯的體現即是核戰升級的步伐有所減弱,2013 與2012 年均是以4 核機型為主打,核數上的提升並不明顯。 智能終端內部組件升級趨勢 2013年主流 2012年主流 2011 年主流 處理器核數 4核 2-4核 1-2核 處理器主頻 2GHz 2GHz 1.5-2GHz 螢幕尺寸 4-5寸 4-5寸 3.5-4寸 螢幕解析度 全高清 全高清 半高清 觸摸屏 GFF 、OGS GFF 、OGS G-G 攝像頭像素 800-1300w 800w 500w 資料來源:產業信息網整理 反觀智能終端的外觀,近年來的發展則一直較緩慢或者說有所倒退,手機的外形從功能機時代的百花齊放到智能機時代的千篇一律。這一點,一方面是近幾年智能機產品架構所限,另外一方面則是廠商發展重心也不在外觀上。 智能機時代,外觀同質化日趨明顯 然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隨著智能終端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個性化的體驗尤為重要,所以,消費者對於美觀與質感有著剛性需求;而對於消費電子廠商來說,外觀創新可以帶來新的升級點,廠商可以在工業設計、模具製造以及生產管控上大幅度的提升,大量廠商已經在這一點上開始發力。因此,我們認為,消費電子的創新趨勢將由內部轉移到外部。 蘋果手機外觀變動 近年來以蘋果公司始終是智能終端外觀潮流的引領者,從第一代iPhone 到最新一代產品,外觀上的持續升級,代表了龍頭廠商引領外觀創新的潮流。蘋果推出iPhone5c/5s,史無前例的推出3 種顏色的金屬外殼與5 種顏色的塑膠外殼。蘋果iPhone 的外觀創新,不僅僅是顏色的增加,材質及工藝精度的提升同樣也是創新之處。從蘋果新機傳導出的思路可以看出,外觀創新已經占據愈發重要的地位。 2013-外觀創新與金屬殼 2013 年可以說整個智能終端領域外觀創新最顯著的一年。自去年底iPhone 5 以全鎂鋁合金開啟金屬風潮之後,進入13年以來,每隔數月就可以看到一款耳目一新的機型展現在用戶面前。HTC One、聯想K900、華為P6、小米3 等多款機型均從外觀及質感上給用戶新的選擇。同時,這些機型的共同特徵就是不同程度的採用了金屬外觀件。 對於智能終端的外觀創新,我們認為金屬殼的大規模採用將是當前階段的主要措施。與現有的塑膠材料相比,以鎂鋁合金為代表的金屬機殼具有諸多優點: 金屬機殼有諸多優點 金屬機殼有點分析 (1) 較現有的工程塑料耐衝擊且強度韌性高 (2) 熱傳導及防止電磁輻射較工程塑料好 (3) 比強度高:其硬度是傳統塑料機殼的數倍, 但重量僅為後者的三分之一 (4) 其外觀及觸摸質感極佳,而且其易於上色, 更能表現產品美觀及設計感。 可以通過表面處理工藝變成個性化的粉藍色 和粉紅色, 這是工程塑料所無法比擬的 (5) 鎂鋁合金為可回收材料,可以最大限度 減少廢棄物產生 資料來源:產業信息網整理 各種材料的結構件對比 鎂鋁合金 不鏽鋼 聚碳酸酯(PC) 工程塑料(PC+ABS ) 外觀加工 可以製成各種美觀的造型 加工較難 需要不同程度的電鍍處理 加工性能好,外觀可塑性強 觸感 較好 好 不同表面處理工藝帶來效果差異 導熱性差致使觸感較差 重量 較輕 較重 較重 較重 散熱 較好 好 一般 較差 射頻性能 可以通過特殊設計來解決 可以通過特殊設計來解決 無影響 無影響 防電磁波 佳 好 不良 不良 價格 適中 較貴 較低 低 回收 可回收 可回收 難回收 難回收 資料來源:產業信息網整理 另外,從材料的角度看,金屬機殼對無線電信號存在有一定程度的屏蔽,目前主要的解決方式是對天線的巧妙布局以及在機殼上不同部位進行開孔以達到信號導通的目標,不斷改善的天線設計即能排除金屬機殼普及的障礙。 從目前消費電子的發展趨勢上看,外觀革新的首要途徑是機殼的金屬化。相對於平板及筆電等終端設備,手機中的金屬機殼比例還比較低,隨著無線通信屏蔽的逐漸解決,未來金屬殼在手機中的持續滲透將具更大的潛力與空間。 當前主要消費類電子金屬殼滲透率情況 手機 平板 筆電 當前金屬殼滲透率 10%左右 50%左右 30%左右 金屬應用於終端發展趨勢 大屏化、輕薄化、多功能化 平板電腦已經大量使用金屬背殼作為整體外觀件 筆記本電腦外殼材料種類多,各類金屬殼較普遍 未來潛力 全金屬或將成為未來潮流 金屬背殼普及率較高,未來看點在於量增 超級本全金屬外殼或將成為標配 資料來源:產業信息網整理 從智能機發展的趨勢可以看出,智能機逐漸走向大屏化、輕薄化、多功能化。隨著主流螢幕尺寸的不斷增長,更大的螢幕需要更高強度的材料來進行支撐,而金屬機殼能夠在材質輕薄的同時,提供高強度的支撐。 從滲透率的角度看,除了iPhone 為金屬殼外,越來越多的廠商在逐步跟進,從產品出貨量的角度看,我們認為2013 年金屬殼的滲透率能達到15%,而考慮到三星、小米、華為等廠商對於金屬殼的大規模採用,2014年智慧型手機金屬機殼的滲透率會大幅攀升,同時考慮到智能機出貨的持續增長以及金屬殼價格(單個10 美元的加工成本)的小幅下降,我們認為智能機金屬殼這一市場規模將逐步擴大,將會從2012 年的8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持續上升到2016 年的83 億美元,四年內10 倍空間將形成。 2016年手機金屬機殼透率將達到38%左右 行業機遇:國內品牌大規模導入金屬機殼。智能機多核大屏化已接近極限,必須謀求外觀差異化,以目前能見度判斷,2017年之前的iPhone都會保留金屬元素。我們預計2017年全球智能終端金屬件市場183億美元,復合增速20%,華為、小米、OPPO,ViVO都有望在2015年大規模啟動金屬機殼,使得國內金屬機殼的滲透率從2014年5-10%,提升到15-20%,達到1億部水準,按照標準產能測算,需要15000台新增CNC產能。決定CNC加工行業供需和訂單分配不能看總量,而要看關鍵工序的產能,目前是嚴重不足的。我們行業調研了解到,已有大陸廠商不接1800元以下手機金屬機殼的訂單。 需求端的變化帶來兩大利好:客戶分散化,增收又增利。 1)不用依賴訂單極不穩定的三星,國內品牌眾多(中華酷聯米,OPPO,ViVo),金屬機殼供應商可規避單一客戶依賴的風險; 2)2014年金屬機殼行業開工率高,但盈利不足,表面是良率問題,本質是單款手機出貨量不足,導致經驗曲線爬不上去。按照行業經驗,2000元檔次的智慧型手機的保本點在100萬部以上,以華為、小米為代表,其明星機型2015年均有實力達到1000萬級的累計出貨量,將成為供應商必爭之地,國內大品牌的前三名供應商有望「增收又增利」。 低成本工藝支持金屬外觀滲透率突破30%。金屬外觀滲透率要突破30%,必須下探到1000-1500元市場,此類機種一般無法承受100元以上的金屬外殼成本;現有成本結構中,CNC加工占大頭,且按機時計價,成本相對剛性,要降低成本,必須大幅減少CNC的用量; 目前的替代方案中,有潛力的新方案是壓鑄+少量CNC+陽極氧化(表面處理),能夠將成本降到100元以下,且保留了金屬質感。以前壓鑄金屬材料無法過陽極,近期已有韓國和華東地區企業在材料和工藝上取得突破,消費者對於金屬的偏好會倒逼廠商研發低成本方案。 一張圖看懂金屬機殼行業投資邏輯 有別於市場的認識 市場目前最擔心的,莫過於2015年大規模投資後,2016年很快引發產能過剩,導致全行業盈利能力下行,我們認為: 第一,過剩沒那麼快到來,先做好2015年的「黃金時間」; 第二,現在選好標的,可以享受2-3年的高成長期。 1、過剩沒那麼快到來,先做好2015年的「黃金時間」。 1)即便看總量,要滿足國內品牌(中華酷聯米等)1億部金屬手機需求,需要15000台新增CNC產能,遠大於2015年的新增產能; 2)CNC加工行業供需和訂單分配不能看總量,而要看關鍵工序的產能,目前更是嚴重不足。我們行業調研了解到,已有A股廠商不接200元以下手機金屬機殼的訂單; 3)500台以下規模的小廠只能接到前道粗加工的轉單,不能直接進入真正有量的大客戶; 4)真正的價格壓力會在2017年,屆時2014年新增CNC產能已能夠收回投資。 2、現在選好標的,可以享受2-3年的高成長期。我們認為兩類廠商能夠在這輪浪潮中勝出: 第一,在單一工藝(純CNC, 壓鑄,或者衝壓)具有技術和規模優勢; 第二,具有外觀件整體解決方案能力的廠商,同時具備金屬、塑膠、玻璃、陶瓷材料的設計和加工能力。此外,必須趁著2015-16年行業高景氣,完成大客戶的適度分散,以應對產品周期、客戶周期帶來的不確定性。 雖然智慧型手機產品周期進入後半程,但金屬機殼行業剛進入量價齊升的「黃金增長期」,我們嘗試給出A股金屬機殼的投資時鐘: 第一步,2015年,國內品牌的高端手機金屬化,行業整體都有機會。純CNC加工的路線雖然成本高(單價200元以上),但技術成熟,因此我們調研發現,為了配合手機客戶,國內的機殼供應商都在投資CNC產能,類似2012-13年的觸摸屏行業,此時產能為王,投資大的新供應商也會有機會,這也是投資金屬機殼的「主升浪」; 第二步,2016年,金屬機殼中端向中端市場滲透,行業開始分化。手機品牌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很有動力將金屬外觀導入中端市場。但純CNC的機時成本(30-40min)相對固定,降價空間不大。此時,行業的新供應商最有動力推進低成本的替代方案(衝壓、壓鑄、粉末冶金,液態金屬等等),此時新供應商靠創新取勝,原有供應商靠CNC的規模取勝; 第三步,2017年,價格壓力顯現,行業進入整合期。進入2017年,2014年新增CNC產能雖然還要計提折舊,但已能夠收回投資,行業價格很可能因此下行,2016年才大規模投資CNC的廠商面臨較大壓力;同時替代方案已經成熟,成本可以下探到800-1200元手機市場。行業洗牌在所難免,必須精選每種技術路線的龍頭廠商。 一、國內品牌大規模導入金屬機殼,客戶分散化,增收又增利 行業機遇:國內品牌大規模導入金屬機殼。智能機多核大屏化已接近極限,必須謀求外觀差異化。我們預計2017年全球智能終端金屬件市場183億美元,復合增速20%,其中大陸廠商增長不低於30%。華為、小米、OPPO,ViVO都有望在2015年大規模啟動金屬機殼,使得中國手機品牌金屬機殼的滲透率有望從2014年5-10%,提升到15-20%左右,達到1億部水準,按照標準產能測算,需要8000-10000台CNC產能。我們行業調研了解到,已有A股龍頭廠商不接1800元以下機種的訂單,ViVo這樣付得起錢的客戶也苦於找不到匹配的金屬加工資源。預計蘋果下一代iPhone依然具有金屬外觀元素。 需求端的變化帶來兩大利好:客戶分散化,增收又增利。1)不用依賴訂單極不穩定的三星,國內品牌眾多(中華酷聯米,OPPO,ViVo),金屬機殼廠商可規避單一客戶依賴的風險;2)2014年金屬機殼行業開工率高,但盈利不足,表面是良率問題,本質是單款手機出貨量不足,導致經驗曲線爬不上去。按照行業經驗,2000元檔次的智慧型手機的保本點在100萬部以上,以華為、小米為代表,其明星機型2015年均有實力達到1000萬級的累計出貨量,將成為供應商必爭之地,國內大品牌的前三名供應商有望「增收又增利」。 二、低成本工藝支持手機金屬外觀滲透率突破30% 我們認為手機消費者已經普遍認同金屬外觀是「高檔元素」,這將會對整個產業鏈帶來重要影響。我們認為兩類廠商能夠在這輪浪潮中勝出:第一,在單一工藝(純CNC, 壓鑄,或者衝壓)具有技術和規模優勢;第二,具有外觀件整體解決方案能力的廠商,同時具備金屬、塑膠、玻璃、陶瓷材料的設計和加工能力。此外,必須趁著2015-1 6年行業高景氣,完成大客戶的適度分散,以應對產品周期、客戶周期帶來的不確定性。 要達到智慧型手機金屬外觀滲透率30%目標,意味著4億部金屬外觀手機。CNC工藝的價格不可能大幅下降,其他工藝也會均衡發展。由於CNC是按機時計價,複雜結構的CNC工藝看不到明顯縮短加工時間的可能性,CNC的價格不可能大幅下降,只有高端產品能夠承擔CNC的高成本。創新產品,如可穿戴設備同時需金屬、塑膠、橡膠等多種材料的整合方案,能夠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也能獲得不錯的盈利。 衝壓工藝不能製作複雜結構,全CNC工藝成本高,製造資源受限。壓鑄工藝能夠大量減少CNC使用的前提下,形成複雜結構。成本和量產性取得平衡。近期壓鑄工藝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更安全,可陽極氧化,低成本。 1)用鋁合金材料替代鎂合金材料,不僅毛刺和氣泡少,還解決鎂粉塵易爆炸的問題,目前三星韓國工廠和春興精工掌握該特種鋁合金材料的生產工藝; 2)使用這種材料和專用設備製造的手機機殼,不僅可以噴漆,可以使用陽極氧化工藝,得到與鍛壓+CNC工藝類似的金屬色澤和質感; 3)與鍛壓+CNC動輒200元以上的成本不同,壓鑄+陽極氧化工藝的機殼成本有望做到100元以下,可以滿足1000-1500元手機的成本要求。 三、A股金屬機殼上市企業具有後發優勢 大陸手機品牌強勢崛起背景下,A股金屬機殼上市企業具有後發優勢。 1)華為、小米尚難跟蘋果搶資源。以華為為例,我們預計2015年金屬機殼手機出貨量3000萬部,對應3KK/月的需求量,峰值需求量可達5-6KK/月,相當於iPhone機殼需求量的1/7-1/3,而全球大廠鴻海系、可成等CNC產能被蘋果壟斷,國內大品牌難以獲得很好的資源。 2)金屬產能的投資強度很高。根據行業經驗,如果生產常規CNC金屬機殼(2000元價位手機用),80%稼動率,70%綜合良率測算,每1000台CNC大致對應60萬件/月的產能,不含基建,需要設備和流動資金共計6億元左右;財務回報上,單機年收入60-80萬元(蘋果系100-120萬元),凈利率20%,正常投資回收期2-3年。要接到大客戶訂單,自有+外包的CNC產能資源至少要到2000台,非上市公司幾乎不可能大規模投資CNC產能。 3)決定行業供需不能看總量,而要看關鍵工序的產能。CNC加工涉及多道連續加工工藝,真正的核心能力在於工序設計和分解,後道CNC精加工的工藝能力,和需要環評牌照的陽極氧化工藝。上述關鍵能力對應的產能才能決定行業供需和客戶訂單的分配。國內幾百台CNC規模的小廠眾多,但只能接到大廠轉包的前道粗加工訂單,其好壞生死,都不會對行業格局發生重大影響。 4)需求外溢利好A股金屬機殼供應商。除了蘋果系,還有比亞迪,但主要產能已被三星占據,可供國內品牌分配的產能也不足。因此沒有歷史產能包袱,具有後發優勢和融資優勢的A股金屬機殼供應商直接受益於需求外溢,只要自身工藝能力過硬,就能將收入增長轉化為利潤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