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帶女兒去一家早教中心玩的時候,巧遇朋友的女兒。這個小姑娘和我女兒年齡相差一個月,小嘴挺甜的,上來就叫我女兒“姐姐”,女兒很高興,兩人立刻開心地玩在一起了。我和朋友見狀相視一笑,就坐在旁邊看著她們玩。誰知沒過一會兒,兩個小姑娘之間就忽然發生了爭執。 起因是教室裡有藍、粉兩輛小推車,我女兒先拿到了粉色的推車在玩,朋友的女兒看到後,居然走過來直接從我女兒手裡搶車說:“姐姐,我喜歡粉色的車,給我玩!”。 我知道女兒一向都超級喜歡粉色的,果然她並不想放手,跟妹妹說:“不行,妹妹,我也喜歡粉色的,是我先拿到的,請你去玩那個藍色的吧!” 做妹妹的看了一眼藍色車,還是用力把粉色車往自己的方向扯,義正辭嚴地說:“我不喜歡藍色,我就要粉色。你是姐姐,應該讓著妹妹!”。 眼看兩人爭來爭去都快打起來了,朋友還無動於衷,我礙於情面,趕緊出面去勸女兒說:“寶貝,你是姐姐哦,要大方一點,把車讓給妹妹玩一會兒吧。
她比你小,你應該讓著她哦!”。 女兒一開始不答應,但經不住我軟磨硬逼,終於戀戀不捨地把車讓給妹妹了。得償所願的妹妹拿著車連聲謝謝都不說就歡蹦著跑開了。中心的老師和朋友以及我自己都誇張地讚揚了女兒的“高風亮節”,她看起來似乎也沉浸在一種當大姐姐的榮譽感中了。只是小眼睛還是會時不時地盯著那個滿場飛的粉色小推車看。 後來我們出了早教中心,牽手回家。我發現她一路上情緒都很低落,就停下來準備逗逗她,誰知當我扳過她的小臉蛋時,居然驚訝地發現,她眼裡噙滿了淚水,一副隱忍又難過的表情。
我不明所以,心疼地問她怎麼了,她看著我,用那種使勁憋著又有點氣噎的語調說:“媽媽,其實,其實我不想把粉色車車讓給妹妹,明明是我先拿到的,你為什麼要我讓給妹妹?是不是我不大方你就真的不愛我了?”
看著她委屈的淚水和難過的眼神,我突然一下子覺得自己剛才逼她忍讓的行為對她來說是多麼殘忍和無理。我礙於大人的所謂面子,愚蠢而又盲目地按照“大的應該讓著小的”的所謂常理,半逼半哄著讓她讓出了心愛的東西,根本就沒有顧及到作為一個小孩子內心的掙紮,也沒有遵循先來後到的公平原則,那被讓的孩子也並沒有因此而感謝,似乎還覺得理所應當。這樣的忍讓其實對兩個孩子都沒有起到正面的引導,根本就不應該提倡。 於是我愧疚地蹲下身,向女兒道了歉,並告訴她:“以後如果是你先拿到的而你自己又很喜歡的東西你可以不讓,如果你玩了一會兒之後心裡真的願意讓了,也要別人先說了謝謝再給他。因為這是最起碼的禮貌!” 女兒點點頭,此後,我不再犯與那天同樣的錯誤,雖然仍會鼓勵她主動分享,但不會強迫她作不公平的忍讓。 昨天晚上臨睡前,她告訴我一件事情:“媽媽,今天我們在樓上老師家玩遊戲,是我先跑到沙發最裡面的位置睡下的,但是朵朵妹妹說她也想睡最裡面,說姐姐應該讓著妹妹。” 我問“那你讓了嗎?” 她說:“沒有。” 我問“為什麼呀?” “因為我也很想睡裡面呀,是我先跑到的就應該是我睡裡面的!” 我擔心地問:“那妹妹有沒有哭?” 她說沒有,妹妹同意睡外面的位置了。 我又問:“那老師怎麼說的?” “老師說,是誰先跑到的誰就睡裡面,如果妹妹想睡裡面了,那沒關係,只要下次努力跑快一點就可以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大讓小”作為一種美德推崇著,我們都想把孩子教成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但是這種謙讓,應該是一種良性的互動,要“讓”的心甘情願,“受”的心存感激,而不是“讓”的忍氣吞聲,“受”的理所應當。久而久之,那個讓的會滿腹委屈心生不滿,受的會霸道任性不講道理。這樣的結果只怕已經遠遠背離了謙讓本身的意義,也不是我們樂於看到的。 所以,尊重孩子吧,請不要盲目和強硬的教孩子忍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