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小寶寶對金錢的興趣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
早期的金錢教育對兒童樹立一個正確積極的金錢觀,
形成良好的理財習慣與技巧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在作用,
如何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錢在對寶寶進行金錢教育時,首先要幫助他們樹立幾個重要的觀念:
●金錢來之不易(告訴孩子要有計劃地慎重理財)。
●金錢並不能換來你想要的所有東西(提醒孩子不要一味地沉迷於金錢世界)。
●付出才會有收穫(不要有不勞而獲的懶惰思想)。
●收入是為了支付全家人的開銷,任何對金錢的濫用都可能影響全家人的生活(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勒索的對象(教育孩子」錢不露白」的道理)。
理財訓練把各種大小不同、面值不等的錢幣擺在寶寶面前,逐一地告訴他,這是多少錢,那是多少錢?
上面的圖案是什麼?
是什麼時候製造出來的?
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故事?
講解完後,可以挑幾種錢幣,看看小寶寶是否記得它們各自的價值。
我們可以講諸如《金錢島》、《索羅門的寶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等故事激發寶寶對金錢的興趣;
也可以通過《蘇秦列傳》(選自《史記》)等故事告訴孩子金錢就像一面鏡子,
可以照出世間的人情冷暖;
還可以講述寶寶身邊的故事,不失時機地對寶寶進行金錢教育。
問與答
●」我們家很有錢嗎?(我們家很窮嗎?)」
無論實際上你有多富或相對較窮,只要告訴寶寶」中等」就可以了,並可以稍加解釋:」
我們有足夠的錢買食物、衣服和許多我們需要的東西。」
美國兒童財經教育學家曾這樣告誡父母們:
即使你家產豐厚,也不必讓孩子以為他們可以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或以此向左鄰右捨去吹噓。
●」你掙多少錢?」
回答中不應該提及具體數目,因為不論你說個怎樣的數字,
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們難免會以為你富得不得了。
簡單地告訴他,你掙的錢足夠養活他並能得到許多他需要的東西就可以了。
●」錢從哪裡來?」
要明確地告訴寶寶,錢是通過勞動付出取得的報酬,不付出是不會有收穫的。
以此消除寶寶以為錢是」機器(ATM)里生出來的」等錯誤概念。
專家提醒:到底該不該給幼兒零用錢,給多少算合適,至今看法各不相同。
教育界有人士認為還是上學後再給孩子零花錢比較適當。
然而,隨著市場經濟觸角的不斷延伸,
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士主張幼兒期就可以給孩子適當的零花錢、壓歲錢。
不管怎樣,有一個問題是明確的,那就是———不要把零用錢和對寶寶的愛直接關聯。
我們一不小心容易走入一個誤區:因為我愛你,所以我要多給你一些零用錢。
這是非常危險的,日後孩子可能會以為錢也能用來買到愛情與友誼。
因此,給孩子零用錢的同時,一定要讓他清楚,這是鍛鍊他理財能力的一種工具,與愛無關。
2009年6月1日接受福建電視台公共頻道《公共事線》欄目訪談,
做了兒童健康教育的第二期節目——傳統家庭教育是不願意讓孩子接觸金錢的,
認為從小持幣會使孩子思想受到銅臭氣的不良影響,這種消極防範導致孩子從小缺乏經濟意識,
懂事以後反而會出盲目消費、不會理財的現象。
因此適當地注意增強孩子的經濟意識,從小培養孩子的經濟頭腦,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有利。
(1)如何讓孩子學會節儉、量入為出?
現在不少獨生子女有浪費、高消費、攀比消費等不良習慣。
家長以[愛」的名義給孩子提供過多的物質享受,使得孩子不懂得珍惜和節約,
容易讓他們養成什麼都不幹,躺在父母積累的財富上心安理得地揮霍的惡習。
為了培養孩子節儉的品質,下面幾個建議可供家長參考:
1、要讓孩子懂得錢來之不易。首先要讓孩子正確認識錢的作用和地位,給他們講述錢是勞動成果。
讓孩子從小懂得珍惜父母勞動成果,不奢侈浪費,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2、教孩子學會花錢。孩子的消費行為是由被動逐步走向主動的,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應該教孩子買東西,如何用錢,如何選擇物有所值的物品。去商店買東西,和孩子一起分析怎麼購買東西才最節省錢。例如在品質一樣的情況下可以挑選有買一送一的,有打折的,有相同價錢但凈重多的(如牙膏,洗衣粉等),還有簡裝肯定比精裝要便宜。
讓孩子養成先認真思考再花錢的習慣,避免盲目消費。可以讓孩子記收支帳,這是教孩子學會理財、培養節儉品質的好方法。
3、教孩子懂得量入為出。要讓孩子明白,先存錢再花錢,花錢必須有經濟來源。克服孩子的攀比心理。比錢比物只能使孩子貪圖安逸,失掉勤勞樸實的品質。要教育孩子克服攀比心理,教孩子比學習、比勞動、比品德。
4、教育孩子珍惜物品,不浪費。讓孩子愛惜書本、文具,節約一張紙、一支鉛筆、一塊橡皮。
要讓孩子懂得,真正需要的時候買新東西。
舊的衣服和鞋子/書包,如果還能穿和用,那就讓他繼續用,
但我們必須給孩子一個」合理」的折舊價錢,把剩餘價值補給孩子,
讓他知道節省是能省出錢的,愛惜財物。
5、營造節儉的家庭生活氛圍。言傳不如身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自己的節儉行為影響孩子,用自己艱苦樸素的作風感染孩子。
如將洗衣服的水留下來沖廁所;愛惜家庭物品,不要隨便遺棄東西,要求孩子多留心關掉所有不用的燈等。
(2)如何給孩子零花錢?如何教他們學會管理零花錢?學會為了目標而儲蓄。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亂花錢,就」剝奪」孩子們掌控錢的機會。比如孩子要買什麼東西,統統向父母伸手要。這樣做的弊端是,孩子們就會因此養成要花錢就伸手,一有錢就趕快花光的習慣,而缺乏對消費的規劃意識。
怎麼給孩子零花錢?
時間:年齡越小,間隔越短。孩子年齡越小,計劃與控制的能力越差,因此,給零用錢的間隔應該越短。一般說來,10歲前的孩子一周給一次,10歲以後的孩子可以酌情半個月、一個月給一次。
定人定時發放零用錢的發放最好定時定人,如每周一發放,類似工資的發放形式。在這個時間發放,可避免周末發放迅速赤貧的現象;定人發放,保證只能從一個渠道得到零花錢,可防止重發冒領。
給多少零花錢,給孩子的零花錢數量要看孩子的年齡水平(通常的」周薪」是0.5~1元乘以孩子的年齡。以5歲的孩子為例,每周給他2.5~5元),另外要考慮與他的同伴大致相當。零用錢可效仿成人薪酬的結構工資制,由基本工資與額外的獎金構成。除每周固定的」基本工資」外,孩子可通過家務勞動獲得報酬或通過出色表現獲得獎勵。這樣,孩子會慢慢領會到,只有靠勞動與努力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如何教他們管理零花錢?
孩子手上有零花錢了,父母每周都關心一下零花錢是如何花掉的,對好的花法,如買必需品,注意節儉、儲蓄起來,可以誇獎他,並給他額外的錢做獎勵,讓孩子體驗到節約可以生錢。
孩子由於年齡、經驗等因素所限,剛開始消費時他們難免比較任意和盲目。此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制定消費計劃,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零花的基礎上,提一些建議就可以,如果父母管得過嚴,孩子買什麼東西都要聽父母的,那麼孩子不過像是一隻」儲蓄罐」,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錢來培養其精明消費和理財本能的意義。父母要清楚,孩子在用零花錢上走一些彎路,也是讓其積累經驗的必由之路。
學會為目標而儲蓄。
教孩子學會理財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是讓孩子學習儲蓄的方法。對於孩子們來說,如果他們有自己購買的目標——他們認為很重要的東西,存錢就更有意義。鼓勵孩子設立短期目標,讓他們存入零用錢,兩三星期後就能買到他想要的東西諸如玩具、書籍和學習用品等等,然後讓孩子轉向更大的目標,存錢幾個月,乃至存上一年,才能實現更大的目標。之所以採用該方法,是讓孩子覺得目標和進展離他們並不遙遠,通常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標上,而不是把零錢亂花在其他東西上。通過儲蓄的過程,孩子得到的絕不僅僅是他嚮往已久的一輛腳踏車或一個會說話的布娃娃,他還得到了能夠讓他終生受益的意志力和計劃性,這可就不是用金錢能夠衡量的,教育文摘《如何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3)是否可以讓他們學會通過勞動賺取零花錢?/如何鼓勵他們通過社會實踐或打工知道賺錢的不容易
世上最富有的家族」沃爾瑪集團」的華頓家族,從來不給孩子零用錢,他的孩子很小就開始打工,在商店擦地板,幫助修補倉庫的貨物,老華頓則根據一般的工人標準付給他們工資。許多日本家長都鼓勵孩子長大一點,就利用課餘時間在外打工掙錢。在猶太人的集市上,不時會看到一些只有五六歲的小孩子在出售他們用過的玩具,他們這是在學習掙錢。猶太家庭並不缺錢也不貧困,但他們的孩子從七八歲就得打工、送報、送廣告單掙零花錢,這是猶太孩子的父母在培養孩子養成自力更生、辛勤勞動的習慣。讓他們理解掙錢的辛苦,理解錢的來處與用處,讓他們學會用錢和掙錢與理財的本領,培養他們自立的能力。
中國家庭也應該鼓勵孩子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來賺取零花錢。可設立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比如:掃地、擦地、洗碗、洗衣服等,孩子在學習做各種家務時,是在學習獨立生活的各種基本技能,同時,也讓孩子懂得勞動能獲得報酬,而勞動獲得一點報酬又是多麼艱難。另外還可以鼓勵孩子平時注意收集家裡的廢舊報紙、飲料瓶賣到收廢站來攢錢,從小培養孩子廢物再利用,環保的理念,也讓孩子知道錢是一毛一毛攢起來的,來之不易。還可以鼓勵孩子種花和做手工等。
(4)是否在買東西時候教會孩子學會選擇和比較價格?
小孩5-6歲的時候,就可以告訴他」什麼東西是需要的,什麼東西是不需要的,並不是所有好東西都要買」。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是欲求不滿,就是孩子想得到什麼東西立即就要得到,不能等待,如果父母不給,就撒潑耍賴。這時候父母要做的是溫柔地堅持,不要生氣,站在孩子身邊等著孩子自己收場,鬧一兩次沒效果孩子就放棄了。處理欲求不滿可以鍛鍊孩子對焦慮的忍受能力。學會處理這樣的焦慮,學會自我管理和等待,長大後面對學習、社交、生活焦慮時就有經驗。
八九歲的孩子就已經完全有能力幫助家庭理財了。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讓孩子提前參與到家庭購物的事情上來。不妨讓孩子參與列購物清單。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想這次購物需要買些什麼東西,一一列出來,在列出清單之後,再一起來看,哪些東西是想要的,哪些東西是需要的,哪些是必買的,然後再做調整。孩子經常從頭到尾參與到家庭消費環節中,孩子可以收穫很多。他會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如何將錢花得最有價值,如何將錢花得心中有數。
等孩子上學後,通常開始有了基本的數字概念,這時就可以教孩子學會看物品的價簽,學會了貨比三家,精打細算。比如購買文具時可以多看幾家商店,誰的便宜買誰的;也可以讓孩子聯合同學進行砍價,或到批發市場去購買,這樣可以節省不少錢。
(5)對不同年紀的孩子怎麼進行財商教育?
不同年齡階段財商培養計劃
3歲:辨認紙幣和硬幣。
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泡泡糖、小食品。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籤,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的購買能力。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如賣舊報獲得報酬。
9歲:能夠制定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
10歲懂得每周節約一點錢,留著大筆開銷時使用。比如買溜冰鞋、滑板車等。
11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從中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並有打折、優惠的概念。
12歲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約觀念。
12歲以後,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的嘗試,以及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
孩子5、6歲的時候,可以告訴他什麼東西是需要的,什麼東西不是需要的,並不是所有好東西都要買。
孩子上小學後,父母讓孩子手上有點零花錢,但孩子自制力比較差,要指導孩子怎麼做消費的計劃,但不要強行限制、控制孩子花他自己的錢。讓孩子知道邊界,知道錢是有個人標誌的,不能沒經過同意隨便拿家裡的錢。
孩子到了十二、三歲由於社交需要,對錢的需求就多了,父母要學習在用錢方面和孩子談判。不要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好,就給孩子買名牌或高檔的東西。家境不好的父母,也不要過於強調沒錢來拒絕孩子正當的經濟要求,比如正當的集體活動需要錢,要幫孩子達成願望,讓孩子過有尊嚴的生活。
在教育孩子對待金錢的觀念上有兩個技術,一個是部分滿足技術。孩子要買某個東西時候,給他支持20%-50%,其他讓孩子自己去攢。另一個是延遲技術。很多孩子買東西很衝動。突然特別想買就開始磨父母,這時候父母反對,孩子就被挫敗了。這個時候父母要說,」雖然那個東西不錯,但要等一等」,要讓孩子慾望延遲一下,這是對他的心理一個很好的訓練。這說明孩子有能力自控和管理自己。
(6)帶孩子投資:例如帶孩子上銀行辦理一些基礎業務。
除了教會孩子合理地花錢、有效地掙錢,家長們也可以試著告訴孩子一些普及性的金融知識,帶著他們做一些簡單的投資。
可以帶孩子走進銀行,進行投資啟蒙。告訴孩子銀行的作用是什麼,將錢放在銀行里可以做什麼,如何填寫存單和取款單,怎樣給外地的爺爺奶奶匯款等等。讓孩子對銀行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如銀行的儲蓄是一種風險最低的投資,我們可以根據存款的形式和期限,按期獲得一份收益,等到時間取出時,我們會得到比存入時更多的錢;父母還可以給孩子講講為他們上的各種形式的教育儲蓄或保險的作用,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投資,使錢生錢,給孩子的成長以更安全的保障。這樣孩子就會慢慢明白,錢不僅可以用來花,更可以用來投資,越理越多。
(7)如何教孩子處理壓歲錢?
教會孩子善用」壓歲錢」,有這樣幾個步驟:
一、以孩子名義在銀行開個戶頭,告訴孩子積水成河的道理,讓孩子將壓歲錢逐一存入,到需要時再取。這樣既能讓孩子將壓歲錢不花在春節,又可以監督孩子日後的消費。
二、幫助孩子草擬」壓歲錢」使用計劃,按照」先學習,後生活;先添衣,後零花」的次序安排支出,並嚴格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使用這筆錢。
三、教會孩子記錄收支流水帳,每用一筆錢,都要記清時間、用途和餘額,讓孩子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心中有數。這樣孩子既能養成會管理錢、會花錢、把錢用在該花的地方等好習慣,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自立意識。
家長還應該告訴孩子,壓歲錢是長輩愛心和祝福的體現,除了自己使用外,還可以買一些禮物送給長輩,表示對長輩的孝敬和熱愛。當社會和有困難的人需要時,也可以拿出來作為愛心捐助,使壓歲錢的使用更有價值、有意義。這種壓歲錢的使用是對孩子愛的情感的教育體現,使孩子感受從接受別人的關心關愛,到對別人的關心關愛的一種情感體驗與轉化。
(8)如何通過遊樂性和娛樂性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3、4歲時,孩子已萌發了花錢的意識。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好奇心,結合數字的概念,與孩子玩購物遊戲。比如讓孩子找到指定的價格標籤,尋找等值的商品等。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一系列理財訓練遊戲,可以讓孩子從實際的體驗中學到理財技巧的奧妙之處。
現在社會上還興起培訓孩子財商的集訓營,所有的理財課程都通過遊戲和小組練習等活動形式,將抽象的概念用淺顯的語言和生動的形式表達出來,使孩子在活潑的氣氛中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幫助學員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了解基本金融知識,養成良好的『金錢習慣』(如花錢和儲蓄等),為日後的生活與理財打好基礎。
市場上常見的」大富翁遊戲」算是入門的理財學習法,有買賣、投資行為,而機會、運氣的設置,更是讓參與遊戲的人可以體認到,人生有許多不能預期的變數和風險,所以必須要有適度的規劃,否則有可能面臨負債纍纍甚至破產的情況。從遊戲中體認,善於理財才能致富。家長們可以先和孩子們玩一些」大富翁」的遊戲,從遊戲中建立起對投資的初始印象。然後介紹給孩子簡單的投資知識,譬如帶著他們在電腦前查看基金的凈值,簡單地告訴他們凈值漲跌對自己的財富會有什麼影響。而對於12、13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們接觸一些投資類的模擬遊戲或直接投資,讓他們對投資開始有第一手經驗。比如可以教孩子使用網上銀行,通過網上銀行購買基金。
(9)美國401(k)計劃的誘導方法,舉例:
怎樣鼓勵孩子養成儲蓄的好習慣?張先生家的」家庭銀行」的模式就很值得借鑑。張先生為了讓女兒對存款、貸款有更加切身的印象,和太太一起為女兒建立一個」家庭銀行」。女兒每個月省下的零用錢、家務勞動所獲得的收入,過年時候的壓歲錢都可以存在張先生家的」銀行」里,他都會一一記錄到女兒的」存摺」上。為了鼓勵女兒多存錢,張先生還按照類似美國401(k)計劃的誘導方法,就是當女兒每儲蓄1元時,張先生也會同樣地幫她存入1元,使她得到雙倍的金錢。但是,」高息」儲蓄是有代價的,張先生就規定,如果女兒在某一時間內取出儲蓄的話,父母便會把自己的那份取回。借著這樣的方法,除可以增添女兒儲蓄的動力外,更加可延長儲蓄的時間。
還可以借款給孩子,培養貸款觀念。張先生還教會了女兒怎樣使用貸款。他用家裡的住房來舉例,」雖然我們家的房子很大很舒服,但是爸爸媽媽是不可能一次性支付這麼多房款的,只能依靠銀行貸款,也就是向銀行借錢,代價是每個月要按時地繳納房屋貸款,還要多支付給銀行一些利息。所以,在女兒有大宗的支出的時候,張先生就會」貸款」給女兒購買她想要的物品,但是女兒必須按照分期付款的方式,按月地從零花錢里抽出一部分來償還」分期貸款」。在這些半真半假的金融活動中,孩子可以真切地領會到儲蓄與借貸的意義與價值。
孩子有時候想購買的物品的價格和自己存的錢有很大的落差,這時候,除了要孩子調整目標之外,其實可以適度的」借錢」給孩子,讓他有借錢、還錢、並支付利息的觀念。不過,一定要先讓孩子提出還款的方案後,才能借出,並且要徹底執行,避免孩子耍賴,另外,孩子也可以向兄弟姊妹借款,這時父母最好當仲裁人,讓其約定如何還款、何時還清等,最好可以白紙黑字記錄下來,使孩子了解到借、還錢的重要性,培養其責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