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家司
東港聖德宮十二家司,原為姚府四千歲,受漢高祖封為【掃北兵馬司大元帥】時追隨千歲南征北討至今之愛將,其成員有將軍爺.劍童.印童.和尚.道人.百總爺兩位.千總爺兩位.文判官.武判官,及六位差爺,總共十九位.其中和尚跟道人為當時千歲捐軀後為千歲超渡,而千歲成神後提拔該二位而入千歲帳下。十二家司乃姚府四千歲特向 上蒼請旨再領旨成為姚府四千歲駕前之家司,其步法及陣法皆為,在受禁時由千歲親自教導陣法有四門五花陣.七星陣.八卦陣.九連環陣及十獻花陣,每一種陣法皆有其變化及含意其中以八卦陣變化最多有內掛及外掛。而其臉譜也各具特色及涵義由前至後每一位家司都有一定的特徵這是由開始至今一直傳承下來而不變。如將軍是鷹嘴臉.差爺有歪嘴臉.陰陽臉.七星臉等...
天后元君護衛聖將
豐隆堂位於下頭角的豐漁里內,其主祀神為天上聖母,據 許耀燦 先生所言:已供奉有上百年歷史,從其曾祖父時代便已流傳下來,自清代以來另有供奉北斗星君統兵府的楚府千歲,而十三金甲戰帥是天庭配給楚府千歲的駕前,相傳這些神是由封神榜而來,為商朝人。
該陣的教授者為 許進成 先生(四十三歲),亦為豐隆堂的乩童,他說明楚府千歲則為該堂的主公,於統兵府任職,後北斗星君撥下十三金甲的兵力給予楚府千歲,但他們不算楚府千歲的部屬。該堂供奉十三金甲神不到八年,於八十三年那一科迎王才組織的,為莊內的熱鬧如迎王和迎媽祖等,而組織起來的,因為迎王活動算是地方上的大型祭典,若沒有陣頭出來熱鬧,會變得很單調,沒有新鮮感,所以為了增加迎王熱鬧氣氛而配合組織新陣頭。
剛組織時便是由 許進成 先生指導,但他本身沒有學過,彷如神蹟般,是由神明在暗中指導他的,而他臨時就能教出來,據說十多年來,十三金甲戰神分別在他睡夢中現身,只報其姓氏,陸陸續續讓他清楚記得這些金甲神的面貌和身形,到後來才得知這些神明原來是和其主公一樣下凡來濟世,並為驅除邪魔的英勇元帥。
據 許 先生回憶:當初這些金甲戰神剛顯身時還沒什麼, 兩兩 出現在他眼前,彷如人般英俊瀟灑,到後面的六位金甲神現身時,一變臉,害他當時於睡夢中摔到床底下。到經過主公同意確定是十三金甲戰帥要來此駐駕,才將其臉譜、身形、姿勢畫下來,並告訴佛具店他們的特徵,才統一為其安金身。
鍾馗傳奇
鍾馗相傳為我國古代唐朝文武兼具之秀才,更在開元年間科試一舉得名,文章受文武百官所青睞。後在殿試當中,皇帝見其面容之醜惡,而我朝之狀元除文武兼備之外,更應是相貌端正、品貌間優之士,遂令將鍾馗斥退。鍾馗立於金殿之下,呼聞此訊,心中若干不平,欲以死明志,便在皇帝面前撞階而死。某日唐明皇講武驪山,在回宮的塗中山染怪病日逾日,某夜夢見鍾馗率領二鬼前來謁進皇帝,鍾馗曰:「臣雖舉試不能如願,但誓為陛下除盡天下之妖孽」。夢醒,唐明皇隨之復癒,乃令畫工吳道子將鍾馗之樣貌畫下,掛於宮中,遂而流傳至民間。
八家將
八家將的起源,目前在學界中尚無定論,雖然許多廟宇,如城隍廟、王爺廟、嶽帝爺廟等,都有八家將的組織,但基本上,與台南、嘉義較為普遍。也有部分學者專家任為,應與『五福大帝』有密切關係。因為臺灣最早的八家將,是由台南府城的『白龍庵』所發展出來,它的主神就是『五福大帝』。 但在台南當地閭山小法一詞中卻顯示:「…..,原在常山為上將,今在主公駕前用…」,與嘉義地區普遍相信,八家將原應為福建漳州常山「九天千古佛」所收編之上將,而由五福大帝借為家將說法,不謀而合。八家將雖然名為八家,但這只是一個代名詞而已,實際上成員並不一致,隨著全台白龍庵的成立,按造五福大帝職責所不同,出軍陣容而有所區別。如以五福大帝之首張部顯靈公(主宰),可配置較為齊全之什將。依序鍾部應靈公(檢察)四將、劉部宣靈公(進表)八將、史部揚靈公(糧草)六將、趙部振靈公(刑事)八將。其中家將成員包括了刑具爺、文差、武差、甘爺、柳爺、謝將軍、范將軍、春大神、夏大神、秋大神、冬大神、文判、武判,有的甚至會多一員擲黑旗。八家將的職務大抵為主神下令-文差接令-武差傳令-謝范捉拿-甘柳刑罰-四季拷問-文判錄口供-武判押罪犯。八家將的這套巡捕理論,應係模仿自『城隍體系』,但若放到人間的行政組織來看,則似由巡捕系統蛻化而來;國立成功大學石萬壽教授即認為它是清季縣署巡捕組織的神格化:什役-民壯。文武差-禁卒。甘柳爺-皂班館的皂役。謝范爺-快班館的捕快。四季-門政、堂事、直堂、招房。文判-名幕友。武判-刑幕友。
官將首
官將首,相傳為新莊地藏庵(大眾廟)所發展出來的陣頭,昔日流行於北部一帶的廟會,如今已發展至全台,為廟會中常見的陣頭之一。關於新莊地藏庵之官將扮相,起源甚早,源於在每年地藏王出巡之時,信眾在駕前扮相開路還願,在當時稱之為「八將腳」或「香腳」。但扮相之期並無固定,短則三年,長則終身,並無一定組織或者聯繫,純屬自發性行為。民國三十四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在當時新莊地藏庵子弟團『俊賢堂』,黃秋水先生於新莊老街開設化妝品店,巧遇時常到新莊訪友的『周漢儀』少將。當時周漢儀少將發現地藏庵的八將,眾人只隨行還願,並無實際的喊班、開光..等儀式。因此,便將在大陸家鄉關於地藏王駕前『增、損將軍』之信仰,與符祿、陣勢教與黃秋水,在民國三十八年,正式以『官將首』之名成軍,意味著眾八將之首領。早期的官將首,僅有三人, 一為較常呼略的『陰陽司公』,僅在『領令出軍』與『繳令收軍』時才會出現動作,一般都乘坐輿車,隨在官將之後作為壓陣。另二人就為較常見的紅臉增將軍,以及綠臉損將軍。在民國三十九年,俊賢堂為了演出之美觀,把官將首作更進一步的突破,改為一損二增。而為求演出的完美,以及時代的演進,在民國六十三年成軍的中港厝官將首,也在民國八十五年的時候,首度在官將首中加入了引路童子與虎將軍,作巡遊天地之領路。後來甚至有官將首加入了差役、范、謝將軍...等,多種不同的組合與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