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年輕就是本錢」這句話,其實應該改成「年輕就是存錢的本錢」。
因為財富想要隨著年齡同步增長,就要把握25~35歲這段重要的黃金存錢期。
出社會工作、還沒有養兒育女之前,是最能夠存到錢的時候。
只要從每月存下1萬元開始,就可以奠定日後千萬財富的基礎,讓自己在35歲之後更有錢!
在貿易公司上班的珍妮佛,今年二十七歲,
月薪三萬元,住家裡、吃家裡,但工作五年下來,
沒存到半毛錢,因為她每年花四個月的薪水
出國玩樂血拚。
在燈飾店當業務的嘉莉,今年三十四歲,
月薪五萬元,工作在台北、父母也住台北,
卻因為想要享受自由的獨立空間,
寧願每月花二萬五千元在外租房子,
至今存款也空空如也。
「活在當下」是現在年輕粉領族寵愛自己的最好方法,
加上晚婚,單身時期拉長,在沒有太多負擔下,
導致很多美人容易「對自己太好」而把錢花光光,
結果一晃眼,就錯過了二十五到三十五歲
這個人生最重要的黃金存錢期,
使得很多人辛苦工作多年,薪水、存款仍原地踏步。
25至35歲是黃金存錢期
為何人生的存錢黃金期是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
因為大學畢業為二十二歲,
以現在年輕人大多會再進修碩士約二至三年,
所以真正進入社會工作的年齡,大約是二十五歲。
至於三十五歲呢?
「過去古人說三十而立,三十歲事業有成、經濟獨立,
現在年輕人起薪低又重享樂,有的人還有學貸,
恐怕要延後到三十五歲才能﹃而立﹄。」
博育金融技能研修院執行院長曾志堯說
出自己對時下年輕人的觀察。
然而,即使種種原因讓「而立之年」延後,
曾志堯認為,年輕人最晚都應該要在三十五歲前
存到人生第一桶金,否則三十五歲之後進入家庭、
結婚生子、開銷負擔變大後,更存不了錢,
「想要以後更有錢,三十五歲是人生財富
決勝的關鍵點。」
以嘉莉來說,假設她搬回家住,
把每月二萬五千元房租省下來,一年可存三十萬元,
三年又四個月就能存到一百萬元。
存到了之後,再把這一百萬元
拿去買每年報酬率七%高殖利率股票,
不但可每年幫自己加薪七萬元,在複利滾存下,
十年後一百萬元就會變成二百萬元,
二十年後變成四百萬元,三十年後變成八百萬元……
(圖片來源)
從存下1萬元奠定千萬財富
「從年輕時就要練習花錢要有節制,
千萬不要因為小錢而不存,即使薪水少,
也可以從每月薪水的一○%開始存起,
慢慢的增加到二○%,然後隨著加薪幅度,
逐漸拉高到每月存下薪水的一半,
一步一腳印打下財富的基礎,」
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說。
想要在三十五歲以後更有錢,輕鬆滾出大財富,
曾志堯和李佳蓉一致認為,
美人必須把握二十五到三十五歲黃金存錢期,
做好三個致富準備。
致富準備1 創造加薪機會 打造穩定現金流
對上班族而言,「現金流」是指每月的薪資收入,
而絕大多數上班族的第一桶金都是靠死薪水
一點一滴擠出錢硬存下來的,所以想比別人更快有錢,
不僅要有穩定的現金流,更要想辦法提高職場競爭力,
讓薪水持續成長。
「我把二十五到三十五歲定義
為進入職場的第一個黃金十年,
這十年妳的工作能力帶來的加薪幅度,
往往會超過妳投資理財的報酬率。
所以在這個黃金十年,最好要全心投入工作,
讓老闆幫妳加薪。」曾志堯舉例,
一個主管和基層員工的薪水可能相差二萬到五萬元不等,
而這個差距就足以拉大存錢的速度。
李佳蓉也認為,在職場的第一個黃金十年,
一開始薪水少沒關係,而是要評估工作的未來性,
更不要計較工作的時間,
「如果一昧的計較工作時間,未來只會越來越窮,
若希望三十五歲以後是鑽石歲月,
就要把握在黃金期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
雕琢自己的競爭力,才能有發光的一天。」
(圖片來源)
致富準備2 練習小額儲蓄 薪水多少都要存錢
身價超過上兆台幣的「股神」巴菲特
曾在電梯裡彎腰撿起沒人要的一塊美金,
他說:「一塊錢,是下一個十億美元的開始。」
同樣的,要存到新台幣一百萬元,
就必須從薪水少的時候,練習從小錢開始存起,
累積本金後,再運用方法變成大錢。
「如果覺得一百萬元太困難,就把目標降到三十萬元,
從小目標做起。」曾志堯強調,
可別小看三十萬元,一旦達成目標,
代表妳已經養成儲蓄、消費的好習慣,
之後要再存到一百萬元就變得容易許多。
李佳蓉也認為,一開始存得少、存得慢沒有關係,
重點是要練習「收入大於支出」,才能強迫儲蓄。
當妳存下第一個一萬元時,就會累積存錢的成就感,
存錢的興趣提高後,自然就會對人生充滿希望與動力。
(圖片來源)
致富準備3 用錢滾錢更省力 存款千萬不是夢
養成積極省錢、存錢的習慣後,接著要練習「滾錢」,
也就是找一個符合自己投資屬性的理財工具,
慢慢的把第一桶金滾出第二桶金、第三桶金……
曾志堯提出「三十、一百、一百」三個致富魔術數字:
存下的第一個三十萬元只是基礎,
接著要設定在三十五歲存到一百萬元,
四十五歲時再存下一百萬元,
然後利用八%的理財工具複利滾存,
那麼到六十二歲至六十三時,
就會有一千二百萬元退休金,
替老年生活帶來安心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