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鐵總)負債4萬億的消息又上了頭條。對此,《北京青年報》5日發表評論稱,鐵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的債務,從某種角度看,是福不是禍。
文章認為,我國長期以來運力十分緊張,供不應求,正是這種供求關係,決定了鐵總用巨額債務換來的是推動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重要優質資產。
在動車段內檢修的CRH380A動車組
文章也指出,鐵總應該提高危機意識,重視可能出現的風險,積極推行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將地方政府和民間資金納入到鐵路建設中,以鐵路多元化發展化解潛在風險。
據觀察者網了解,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吸引民資的口號已經喊了多年,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遭遇了「國退而民不敢進」的尷尬。去年年底,總長214公里的 川南鐵路開工建設,總投資額預估為280億人民幣,不過,和當初設想的不同,這條「沒有鐵總入股,對民資、外資開放」的、被外界稱為「中國近年來首條民資 為主」的鐵路,最終還是因為沒有民資參與入股而願望落空,原則上已經不再參與地方鐵路投資的鐵總,最終不得不出資10%。
鐵總依然是鐵路建設的主力,而另一方面鐵路貨運又在大幅下跌,財報自然不會好看。數據顯示,鐵總2015年總收入合計9162.58億元,較去年同 期減少785.95億元,同比減少7.9%;2016年第一季度總收入2019.60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96.15億元,同比下降4.54%。其中貨運 收入521.12億元,同比下降14.59%。
民間投資都有回報要求,不願意投資風險高、回報周期長的項目也在情理之中。觀察者網統計過,中國的高鐵票價可能是全世界最便宜的,所以投資回收期也 會很長。雖然鐵總收回了定價權,但在輿論的重壓下,估計不敢漲價。一方面背負著「4萬億」的質疑,一方面又不敢漲價,鐵總也確實挺難的。
以下為評論原文,題:鐵總負債四萬億是否很可怕:
中國鐵路總公司日前公布,2016年一季度實現收入合計2008億元人民幣,稅後利潤為虧損87億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值得注意的是,鐵總目前負債突破4萬億元,達4.14萬億元。
「四萬億」是個很大也很敏感的數字。當年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後,正處於外向型階段的中國經濟,增速快速回落,面臨硬著陸風險,為應對危局,中國政 府推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媒體稱之為「四萬億計劃」。彼「四萬億」是針對整個國民經濟,而此「四萬億」則是鐵總一家獨扛,這種高負債的經營局面看上去 有些可怕。由鐵道部改制而來的鐵總,身系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這個「四萬億」對其未來發展是否構成重大風險,進而是否會影響到國計民生,相關問題值得重 視。
「四萬億」看著嚇人,但究竟是福是禍,還需要具體研究。鐵總的巨額債務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而是來自長期積累。在我國鐵路建設全面提速的大背景下,近年來鐵路總公司的負債持續擴大,年均債務增長都在四千億以上。鐵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的債務,從某種角度看,是福不是禍。
長期以來,我國鐵路運力十分緊張,伴隨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運輸的瓶頸制約日趨嚴重。鐵路繁忙幹線運輸能力與運輸需求量的矛盾更是突出,京滬、京 廣、京哈等幹線,部分區段運力處於飽和甚至超飽和狀態,無法滿足客貨運輸的巨大需求。正是這種供求關係,決定了鐵總用巨額債務換來的是推動經濟發展、民生 改善的重要優質資產。鐵路建設投資可以拉動經濟增長,可以完善基礎設施、促進環境改善和提高城鎮化水平,鐵路建設投資最終帶來的是,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高 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增長。鐵總「四萬億」通向的遠景,是中國將具有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軌道交通體系,這樣的未來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無疑是福。
然而福禍相依,在走向美好遠景的途中,如果處理不好潛在的危機,後果可能十分嚴重。我國鐵路建設最大的風險點,在於投融資渠道過於單一。目前鐵總的 建設資金主要來自銀行貸款,這種籌資模式讓鐵總成為銀行的打工仔,每年的利潤還不夠還利息。短期看,鐵路建設依靠債務性資金還可以維持,但就長期而言,無 異於飲鴆止渴。
數據顯示,鐵總負債額度雖然已超過四萬億,但負債率已在2015年出現拐點,從最高時66.32%降至當前的65.2%。這是一個好消息,但其中的 隱憂不可小視。鐵總負債率降低的時點,與央行的降息同步,這說明其資產負債表的好轉,並非練內功有了進步,而是拜外部環境所賜。目前鐵總每年需為相關債權 支付的利息高達500億元以上,可以想像,一旦通脹預期抬頭,加息周期來臨,鐵總的資產負債表有可能迅速惡化。屆時,巨額債務不僅會令銀行業吃不消,對國 家財政也將造成巨大威脅。
十三五期間,我國鐵路投資額還將維持高位,在完成高鐵幹線網的布局後,城際鐵路將成為建設重點。同時,目前地方和民間修建鐵路的熱情高漲,今年全國 兩會上,各地提交的有關鐵路的建議和提案數量遠超往年。外部環境不錯、國家政策明朗,在種種有利條件下,鐵總應該提高危機意識,重視可能出現的風險,積極 推行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將地方政府和民間資金納入到鐵路建設中,以鐵路多元化發展化解潛在風險,為保障經濟健康發展、民生持續改善做出更多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