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婆婆當自己的媽媽。」最近聽到這段話,感觸良多。
媳婦進門的時候,公公、婆婆多多少少要講出「把媳婦當自己女兒疼」,這樣的話。這個硬功夫,要真正入門之後,才能看出有沒有機會通過考驗。
如果分開住,維持禮貌性的互動,容易一些。但是如果住在一起,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磨合,那就是要把雙方過去修養的結果拿到檯面上來檢視。
某位專家,談到婆媳關係,特別勸告媳婦,要把婆婆當自己的媽媽來對待。對我來說,表面話我們還是要說幾句,但心裡別當成真理,要看狀況。
婆婆跟自己的媽媽,對待方式當然不一樣,甚至可以天差地遠。在自己的媽媽面前,表現也許可以直接一點,但在婆婆面前,就要委婉禮貌一些。
從挑語病的角度來說,媳婦可能跟自己的媽媽就容易吵架了,怎麼還能用這種方式解決婆媳問題?
講的不好聽一點,媳婦如果嫁到夫家,好多年之後,還一直感覺自己被當「外人」對待。不要說是媳婦情感上沒辦法把婆婆當自己的媽媽對待,媳婦如果真的勉強自己這麼做,婆婆還不見得會接受勒!
婆媳問題多,一部分是因為角色過於複雜。兩者可能是競爭關係,不管是在家事的部分,或者家人間錯綜複雜的情感上。又可能一方扮演「監督者」,一方扮演「受害者」。一方帶著過去的觀念,一方接受新一代的教育。一方在生理與社會角色不斷地失落,另一方則容易常有疲憊感…
像有一位媳婦說,她如果回婆家,就要把先生「讓」給婆婆。因為婆婆對她先生的依賴很深,也常像小孩一樣要競爭她先生的注意力。這位媳婦也是多年以後,才明白這個道理。
有些婆媳,要競爭的部分,還包括孫子的教養權。以及在假日家族活動的規劃,誰有主導權?每個人個性不一樣,有的婆婆想掌控,大小事都管,有的婆婆則樂於配合,讓年輕人做主。
有的婆婆明顯護短,自己的兒子做錯事,不明是非,只要求媳婦容忍,甚至回過頭把錯歸到媳婦身上。有些夫妻之間的事,做長輩的也要插手,甚至到處宣揚,真是越管越糟。
不只是婆婆的個性各有不同,媳婦本身的特質也各異。有些媳婦本身就是女強人,婆婆只敢在背後抱怨幾句,表面上不敢說什麼。有些媳婦個性強勢,連公婆見孫子都還要她同意。有些媳婦還很愛玩,喜歡在外面參加活動,連先生都勸不聽。有些媳婦嫌相處麻煩,盡可能避開跟夫家互動的機會。有些媳婦愛花錢,家庭預算大部分都花在她個人身上。有些媳婦是大小姐,連家事都不太做,也不想學…
再把妯娌、大小姑、街坊…等因素加進來,我只能說,家務事清官難斷。日子能過得去,受得了就可以。
嘴甜跟尊重,這是我對媳婦的基本款建議。這兩點能做到,就非常非常不簡單了!
把婆婆當成一個人,重新看待與了解。撇開她的角色,回到人的層次去探討,她需要什麼,我們能給什麼,在兩者之間求平衡—這是進階款的建議。
然後,請我們深深地內省。我們跟媽媽之間的關係問題,是不是帶到了現在跟婆婆的相處?有時候,我們會無意中把婆婆當成自己的媽媽,然後因為預期落空,而衍生了種種煩惱。
以前我們講一個人是「小媳婦」,像是講這個人很可憐,不但在團體中可能最弱勢,可能連哭都不敢放聲哭出來。我曾經當場,真的看過一位小媳婦哭,這位媳婦年紀很小,才20齣頭,她哭的時候,講實在話,婆婆根本不當一回事,連正眼也沒看過幾次。
那種感覺,好像媳婦的「功能」,就是用來生小孩以傳遞香火,或多或少有機會賺一點錢貼補家用,僅此而已。連講話,都沒媳婦的份,什麼都要聽婆婆的轉述。
媳婦有時候太年輕,人生經驗不夠,在應對起複雜的人際情境,真的有點吃力。我這個旁觀者,只希望婆媳輕鬆過,情緒少放一點,讓大家都多一點空間,日子好過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