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4日消息,「本報告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人民幣有望在兩年內超越日元和英鎊,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全球第三大貨幣。」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表示。
24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發布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6》。該報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穩步提高,人民幣國際使用程度5年間增長逾10倍。
上述結論的得出基於該研究所設置的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RII),該指數綜合考慮人民幣在貿易計價、國際金融計價和官方外匯儲備的全球占比計算得出,取值範圍為0—100。RII數值不斷變大,則表明人民幣發揮了更多國際貨幣職能,其國際化水平越來越高。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RII已達3.60,同比增長42.9%,5年間增長超過10倍。
與此同時,美元的國際化指數為54.97,歐元為23.71,日元為4.29,英鎊為4.53。
在當天召開的2016國際貨幣論壇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發布會上,向松祚闡述了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三個突出表現。
一是中國對外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接近30%,將全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份額推高到3.38%;二是國際信貸、國際債券和票據交易中的人民幣份額快速增長,使得國際金融交易的人民幣份額躍升至5.9%;三是央行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餘額達3.31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的比例達到1.1%。
去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新貨幣籃子確定的人民幣權重10.92%將於今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報告指出,雖然人民幣被官方認定為「可自由使用貨幣」,但「官方身份」未必自然產生國際貨幣的「市場地位」,「入籃」並不代表人民幣國際化目標已經實現,其最終目標是要獲得與中國經濟和貿易地位相匹配的貨幣地位。人民幣能否成為主要國際貨幣之一,還是要取決於國際市場使用和持有人民幣的實際情況。
向松祚表示,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後將使人民幣國際化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宏觀政策不能急於求成,要「穩健推進」,處理好匯率波動對國內經濟金融運行的衝擊,儘快適應跨境資本流動影響國內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以及實體經濟的全新作用機制,尤其要重視防範和管理系統性金融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