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記帳?無論是公司的經營者或員工,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裕。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就必須讓公司持續成長、茁壯。
因此,獲取更多利益,也就是提高「獲利」,並充分運用這些獲利確實累積「資產」,是公司最重要的工作。
記帳就是用來計算獲利及資產的方式及手段。
公司的經濟活動可用資金流向加以呈現。剛創業的時候,需要籌措資金,
把資金用來購買商品,再以更高價格銷售出去,回收更大的資金。
公司盡可能不斷重複這樣的動作以提高獲利,也就可以累積更多資金。
由此可知,公司的經濟活動可用資金流向加以呈現。記帳便是將這些資金流向,記載到帳簿的行為。
分錄是記帳的起始點
帳簿裡記錄了各種交易,而在一開始,為了記錄每日的交易而施行的手續就是「分錄」。
藉由這個分錄,×月×日進行過何種交易,一目瞭然。
我們一直使用「交易」這個用語,在記帳中,交易到底指的是什麼?
交易是指公司的所有經濟活動中,造成資產、負債、權益、收益、費用等增減與變動的經濟行為。
這和我們日常生活的交易幾乎一樣,
例如火災燒毀建築物時,建築物的焚毀相當於資產的減少,當然也屬於記帳上的交易。
精通記帳的第一步:不假思索
記帳前首先需要熟記固定的規則。
帳簿分左右填寫,是記帳的基本原則,但這個原則往往成為我們最大的關卡。
由於職業關係,我常接觸許多學生,發現用「理論」去思考、解釋規則的人真的很多。
當然,當學習到相當程度,已達到可用研究學問的觀點去思考這些規則時,
用理論去思考當然沒有問題,但是初學者卻不適合這麼做。
所謂規則指的是既定的事。初學者不要想太多,先記熟規則,反而是精通記帳的捷徑。
就像交通規則一樣,日本行人靠右走,車輛靠左行駛。
這是既有的規定,相信沒有人會去思考理由。
接受交通規則進而遵守;確保了交通安全,目的就算達成了,不是嗎?
學習記帳的時候,也請大家先接受記帳的規則,不要去想所謂的理論。
當學習告一段落,相信各位自然能理解整個會計的結構,也肯定會折服於先人的智慧。
整理全年度的結果,製作財務報表並報告無論是個人自營商或公司,每年都要做一次年度財務報表。
個人自營商以曆年制為基準,以1月~12月為會計期間,製作一整年度的財務報表。
而公司則不一定依照曆年制,可以自定會計期間,再以這段時間內的結果製作財務報表。
日本的大企業多數是將期間訂在4月1日~次年3月31日。(編按:台灣企業的會計期間以曆年制為主。)
根據統計結果,可以計算出公司在這段期間內的獲利情形,整理並作成「損益表」,
同時在期末整理出公司到底擁有多少財產的「資產負債表」。
財務報表主要有以下用途:(1)股東大會時報告業績;(2)確定報稅時的所得;(3)向銀行貸款時的審查資料;(4)向行政機關投標時的審查資料;(5)比較公司歷年業績等。
在此特別提醒,財務報表是用在上述用途,不是為了特殊目的而製作的。
財務報表的相關知識,不僅對於公司會計人員來說很重要,對一般員工來說也是不可或缺。
因為一旦能充分了解財務報表的含意,也就能更明確理解公司的問題與可改善的目標。
看餘額式試算表,就知業績試算表的主要格式有總額式、餘額式、總額餘額式三種,常用的是餘額式試算表。
餘額式試算表一般可分為按月製作及按年製作兩種。
為了確認從日記帳過帳至總分類帳的過程有無錯誤,每個月底製作的試算表是月試算表。
而年度末的決算,確認一年份科目餘額的試算表,則屬於年試算表。
在這裡說明的是月試算表的製作方法,不過年試算表的作法也是一樣。
製作餘額式試算表並沒有特別困難的地方。
方法就是將各會計科目的餘額記載到如右頁圖所示的一覽表中,計算借方與貸方的合計額而已。
在分錄上,借方與貸方的左右金額必須是一致的,
因此依據分錄結果,進行過帳手續後的餘額,兩方的金額自然也必須取得平衡。
所以,當餘額式試算表的借方、貸方的合計金額一致時,表示過帳沒有錯誤。
另外,由於餘額式試算表是各科目餘額的一覽表,因此確認每月合計的銷貨收入,自然可掌握業績的動向。
本文授權刊登自大是文化/ 金井猛《想有錢,一定要懂帳 想存錢、做投資、當主管、學會計,這是必備的入門工具。》
圖片來源:pixabay
來源 http://www.knowledger.info/2016/06/11/understand-accou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