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世俗的解釋:心地純潔,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地好。
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良、向善之美;
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
對己要求,主張善心常駐。
記得一位名人說過,
對眾人而言,唯一的權力是法律;
對個人而言,唯一的權力是善良。
善良的心不究竟,善良的心有分別,因為善良的心有感情在裡面。
慈悲是沒有任何本別心的大愛,對待一切的眾生,無論他們犯了什麼錯,都願意無條件的幫助他們。
佛家講慈悲為懷,出世而入世,是一種大乘菩薩境界。
慈悲是佛法的中心,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怎樣才有慈悲?念眾生苦,要救眾生,這叫菩提心。
菩提心必須要由慈悲來鞏固,比如樹根,必須要雨水滋潤,才能發芽、開花、結果。
大悲就像雨水一樣,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雨水,否則不能生長。
只有大悲心的對象、空間、時間、目標才是廣大的。
惟賢長老說:佛家的慈悲有何特點,慈悲為懷的對象就是胎卵濕化,
甚至包括一切飛潛動植物(飛的、潛藏的、動物的、植物的),植物裡有生機,也是不能隨意損害的。
空間很寬,指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世界,這麼一個寬廣的空間。
我這個家、我這個集團、我這個民族、我這個國家,
這個空間在佛教來說是很窄的,有「我」字在裡面。
時間長,就是不但我現在要利益他,生生世世我都要利益他,都要救苦救難,時間很長。
目標遠,什麼目標遠?
使他不但得到衣食財物的解決,而且得到法身慧命,將來都成佛,入無餘涅槃,證得菩提。
所以佛家的這一個慈悲啊,
就不是一般的愛、一般的仁、一般的道德了,超過道家,超過儒家,超過一切宗教。
《心經》的頭一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個「一切」包括得很寬,度一切苦厄到哪裡去呢?
到涅槃境界、菩提境界。
這個境界很廣大,佛心就是廣大心、清凈心、正直心、平等心、慈悲心。
若沒有這些心,就不能度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