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解釋》第一卷讀完了。這才明白了為什麼有人說:句子裡的每個字都明白,組合成句子就是看不懂。
如果不是事先聽說過張五常教授的書難懂,或許我早就放棄讀這套書了。
“邊際”、“消費者盈餘”等等,好多概念沒有讀懂,即使讀了好幾遍。
但還是有所收穫,學會了用經濟學的觀點看待生活。

壹.最好的蘋果為什麼總是銷往外地?
記得去青島旅遊的時候,逛當地的海鮮市場,發現青島市場的海鮮遠不如濟南市場的海鮮肥美。
無獨有偶,煙台棲霞出產最好的紅富士蘋果,
但當地人幾乎吃不到一級果,反而是二級果、三級果占市場主要份額。學了經濟學才知道緣由。
我們以蘋果為例。好蘋果和差蘋果在產地的價格分別是
2元一斤和一元一斤,運往外地的時候,運費是一樣的,每斤蘋果的運費是一元。
則運往外地之後,好蘋果的價格是3元每斤,在產地價格的1.5倍;
差蘋果的價格是2元每斤,是產地價格的2倍。
兩者相比較,好蘋果運到外地後相對價格更便宜,所以賺的錢就越多。
或者可以這樣解釋:好蘋果之所以質優是因為糖分高,糖分的運輸價格是一樣的,
所以運到外地的蘋果糖分越高比產地同等質量的蘋果越便宜,因此好蘋果越多銷往外地。

貳.利息的概念?
一直以為只有把金錢存到銀行里才會產生利息。根據經濟學理論,有市場就有利息。
想起了小時候每次有人借奶奶家的木盒走親戚,還回木盒的時候,總會在木盒裡放一個饃。
利息在生活中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優先享受。當一個好電影上映,我們要先睹為快。這個優先享受之價,就是利息。
二:投資的機會。投資是有回報的,當你將一桶新釀的葡萄酒放在山洞裡,過上幾年,酒更醇了,價值的增加就是回報。

叁.收入、財富與投資
我一直覺得收入和財富是一回事。收入高的人肯定是有錢人啊。但其實不是的,收入是一連串的事件,是流動的,有時間性。
財富是現值的,本身沒有時間,是靜止的。
舉例來說,工資收入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甲是月光族,每天生活非常光鮮,退休後只有退休金可拿。
乙量入為出,每個月總能拿出部分錢進行理財,同樣退休後,不僅有退休金,還有理財所得,很明顯乙的財富多於甲。
從財富積累的角度來說,月光族是最要不得的生活方式。
量入為出是值得提倡的,而過度消費是最不理性的。
那麼投資呢,投資是放棄今天的消費來換取明天的消費。
今天多讀一小時的書,將來的收入會增加一點,是投資。
今天在菜園裡種樹,種菜,這都利於今後的收入,是投資。
今天認真鍛煉身體,是投資;今天少玩手機,好好睡覺,也是投資。買了一幅畫,價格低於一個時期的收入,是投資。
做基金定投,是投資。

投資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值錢,是最好的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