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不外乎為“捨得”二字。“得”是一種權衡成功的表示,而“舍”更是一種成熟的標誌。捨棄就意味著收穫,只有放下,我們才能夠拿起那些有價值的東西。所以,舍取有道,並且能夠“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方顯人生真正大智慧。
1 .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在這個世界上,想獲取任何事物都必須自備成本,因為天下根本就沒有“免費的午餐”。如若想得到一件東西,就必須能夠承擔相應的風險、付出一定的代價。於是,人們漸漸學會用自身擁有的一些同等價值的東西,去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任何事物只有建立在等價的等價基礎上,才能順利進行交換,而“天上掉餡餅”的現象往往都不是什麼好事。越是大利在前,就越是要小心謹慎。
丹尼佛是聖約翰公司的一名低級職員,在其他同事的眼中,丹尼佛就像一輛開足馬力的汽車,總是在辦公室里風風火火地忙來忙去,即使別人都無所事事,他也依然忙個不停。
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丹尼佛被內部調崗分配到銷售部。很明顯,銷售部是一個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同時存在的部門,主要看業績發放薪金。做的好,你的年薪與獎金甚至可能超越你的上司;同樣,做的不好,那麼你連以前最低級的職員崗位薪金都不可能拿到。新年伊始,公司下達了新的銷售計劃,規定本年度每人必須完成100萬美元的銷售額,這個規定一公佈,全體銷售人員都感到很吃力。
可是丹尼佛在接到任務之後,馬上進入了“拼命”狀態。即使是在休假時間,他也會挨個拜訪客戶,接下來的一年中,工作幾乎佔用了丹尼佛大部分的時間。每次週末朋友們張羅的聚餐,丹尼佛也總是赴約後匆匆吃完離去。
在自己犧牲掉如此多的閒暇時間後,趕在年終之前,丹尼佛超額完成了他個人的銷售額,其他的同事最多也只完成了任務的60%而已。
“如果你要想得到更多,那麼你就必須得犧牲掉更多。”這也成為了督促丹尼佛奮鬥不息的一句座右銘。
俗話說,“貪小便宜吃大虧”。我們的所得,應當是用自己相應的付出換來的,而不是學習某些心機叵測的人,用投機取巧的方式獲取。
其實,只要你用心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周圍充斥著明暗交替的等價交換。大到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小到一件商品通過買賣易手,每件事物都有著自己的價值所在。當你想要獲得別人即將為你所捨棄的東西時,你也應該盡量捨棄別人想要的你手中的東西。
天上沒有“餡餅”可掉,要掉也只會掉“陷阱”。“貪心不足蛇吞象”,你就會立馬摔進居心不良者挖好的陷阱裡。如果你只想著索取,而從不付出,那麼就得承擔索取後所有接踵而來的麻煩,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在非洲森林裡,當地的土著人在抓狒狒的時候有一個絕招。當土著人發現了狒狒時,他們絕對不會輕舉妄動,通常都會將事先準備好的食物放進一個小洞口,然後,躲在遠處細細觀察。
當狒狒看見人們離去後,都會興奮地高呼,然後跑到洞口拿食物。但是由於洞口很小,它的爪子攥成拳頭後根本無法抽出來,直到獵人來了,它也不願意放下唾手可得的“免費”食物逃走。這個時候,在一旁守候的土著一擁而上,很快就捉住了貪心的狒狒。
其實,只要狒狒撒手,把食物放下就能逃走。但是因為貪心,捨不得手到擒來的食物,卻連帶著使自己也被俘了。
既想一毛不拔,又想著時刻享受,絕對沒有這樣的好事。試想一下,別人憑什麼給你這麼多的利益,而讓自己蒙受這麼多損失。換成是你,你也願意嗎?
在人的一生中,有捨有得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也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定律之一。
免費的午餐,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吃到的。要想心安理得地吃到人生中的“大餐”,那麼就試著努力付出吧。當你學會如何“捨棄”時,你才能“得到”人生旅途中最美味的佳餚。
2. 人生就是捨與得的過程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曾有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看歷史長河奔騰而去,大浪淘沙過後,前塵往事盡出。發生在那些千古功臣、名將身上的波瀾壯闊的場景,雖然已從歷史的塵煙中飄散而去,但是他們一生的榮辱卻全都係於“爭”與“奪”,他們在得與失中成就了一段非凡的人生。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也都是不斷在取捨之間做出選擇的過程。生命何其長,當我們親自去面對、去追求,並且經過認真篩選、割捨之後,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軌跡。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就像是在做一道有關得失的選擇題。如果我們時刻都過於追求完美,或者想做出多項選擇,那麼所得到的結果可能就會正好相反。智者與普通人之間的區別往往就是:他們能夠果斷、快速地做出最正確、最適合自己的抉擇,把得失看成是自然而成的事情。而普通人卻總是不停地糾結,結果與更多的幸福擦肩而過。
有一位居士向智者訴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嗇,不但對慈善事業毫不關心,甚至連親戚朋友遇到困難也不肯接濟。我想麻煩一下您去我家開導她。”
智者與這位居士一起來到他家中後,果然發現居士的妻子十分扣門,見到智者後,只是轉身去里間拿了一杯白開水遞給智者。智者笑著接了過來,也沒過多計較。
這時,居士的妻子養的一隻小猴跑了進來。她靈機一動,將小猴抱起來,對智者說:“大師你看這小猴子多可愛呀,跟我們人類的模樣差不多。”智者開玩笑說:“它比人多了一身毛,若肯捨棄毛,就可以做人了。”居士的妻子說:“請您想方法把它變成人吧。”居士一邊訓斥妻子荒唐,一邊向智者道歉。
誰知,智者認認真真地說:“好吧,我可以試試看。不過,能不能變成人,主要看它自己。”智者於是伸手拔了一根猴毛。小猴子痛得吱吱亂叫,從女主人懷裡掙脫出來,逃之夭夭,不見踪影。智者長長嘆了一口氣,搖著頭說:“它一毛不拔,怎麼能做人呢?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絲毫不捨,如何能得?”
每個人都有面對捨與得的抉擇之時,都會有無奈的心態出現。但是如果我們太過於專註一物,不捨得放手,那麼也斷然也看不到下一個開遍鮮花的路口。
人不可能永遠只是獲得,而從不失去。學會捨去、適時放下,我們才有機會在前路得到更多。當然,獲得,也並不是非要我們必須放下手中所有的一切;放棄,也並不是非要我們去割捨掉自己最喜愛的東西。為人處世,我們都需拿捏分寸,幾分舍,幾分得,心裡也應該有一本明賬。
拿得起放的下的人,通常在追求自我發展過程中,都不會被無聊的瑣事所牽絆。他們明白,只有現在“大捨”,才會有以後的“大得”。當你騰出一隻口袋後,沿途才能裝載更多的快樂與幸福。
另外,人生要捨得,但是也不要企盼過多,你所希望得到的,並非是你能承受得住的。敢於放棄人生中於己不大相關的次要事物,你才能成為一個快樂而富有魅力的人。做出正確的選擇後,才可能成就生命中的燦爛,而錯誤的選擇只能讓人嘗盡遺憾的苦果。
3. 輸得起才能贏得起
玩過遊戲《大富翁》的人都知道,在遊戲中有做買賣的環節,當第一圈走完結束時,絕對不可能會出現贏家和輸家。在這場比賽中,不管是“莊家”的還是別人門前的“遊客”,都必須及時拋售掉無法增值的房產,騰出資金購買更好的地段為自己盈利。到最後只有果斷放棄低端產業的人,才能在利滾利的突圍中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其實,人生亦如游戲一樣,輸得起,才能隨時保持一顆平常心,走好腳下更綿長的道路,為自己的人生做最好的鋪墊。
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滕海濱在男子體操團體決賽中出現了三次失誤,導致中國隊衛冕團體冠軍失敗,丟失掉一塊本來預想中能夠獲得的金牌。
教練知道這種沉重的壓力在隊員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因為之後還有好幾場單項比賽。於是教練想方設法為滕海濱減壓,鼓勵他做好準備,參加6天后的男子鞍馬比賽。要知道,鞍馬比賽一直是爭奪賽中最為激烈的一項,而滕海濱是最後一個出場。
讓人吃驚的是,當最後滕海濱出場的時候,大家並沒有看到他臉上有任何團體賽失利後的不安表情,他表現得相當自信。最終他出色地完成了整套鞍馬動作,穩穩落在地上,而且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完美,甚至超過了三屆世錦賽冠軍羅馬尼亞老將烏茲卡的得分,毫無爭議地贏得了鞍馬比賽的冠軍。這是中國體操隊在雅典奧運會上的第一塊金牌,也是滕海濱體操生涯中的第一塊奧運金牌。
賽後,有記者採訪滕海濱時,他簡單地回答說:“只有三個字'放開做',這三個字在那個時候給了我無窮的信心。”
人生總是多變的,人們總是伴隨著輸贏成長著。更為關鍵的其實並不是我們最後所看到的結果,而是在失敗中站起來的過程。失去了,沒什麼,因為這是為下一次得到更多做更好的準備。
有人曾經這樣說過:“我把拳頭縮回去,是為了積累更強的力量打出來。”我們懂得放下,是在為日後的爆發積聚更多的力量。善勝者不陣,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終勝,才是做大事者的秉性。
大海裡住著一隻龍蝦和一隻寄居蟹,他們在深海相遇後,寄居蟹看見龍蝦正把自己的硬殼脫掉,裸露出裡面嬌嫩的身軀。寄居蟹非常緊張地問道:“蝦兄,你怎麼可以把保護自己身軀的硬殼也丟棄呢?這深海裡面多的是兇猛的大魚,難道你不怕被一口吃掉嗎?”龍蝦聽後回答:“你說得很對。但是你不了解,我們龍蝦之所以能長的這麼大,就是因為每次進一步長大身軀前都必須先脫掉舊殼,才能生長出更堅固的外殼。現在面對危險,只是為將來發展做好準備。”寄居蟹細心思量一下,發覺自己整天拖著一層堅硬的外殼尋找躲避的地方,從來沒有想過如何令自己成長得更強壯,難怪自己的知名度不如龍蝦。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看看這句話,表現的是一種多麼豪邁的氣度啊!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其實,“舍”也是一種重獲新生的表現。我們都知道鳳凰涅槃的故事。鳳凰經歷自燃,失去那些曾經光潔亮麗的羽毛,是為了得到涅槃後更加奪目的新生。
人生輸贏是常事,風水輪流轉,大家都會通過在失敗中經受磨礪而走向成熟。所謂“輸得起”,就是輸了不在乎,並且以一顆平常心專注下一件事情,集中精力發揮出更大的力量,而不只是消沉地做輸贏的傀儡。很多時候,當你感嘆自己輸了的時候,也許有另外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穫在等著你呢?
本文來源於張笑恆《大大方方舍,實實在在得》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