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需求者免費註冊:9597借錢網。全台前三大借錢網站!
Google Ads
Google Ads

有一種氣質叫沉穩!

觀看人數:1297

有一種氣質叫沉穩!

活在沒有抱怨的世界

身處逆境,不抱怨,不指責。

在生活中,不沉穩的人常常讓我們覺得頭大。他們單線思維、他們一根筋、他們喜怒形於色、他們分析能力膚淺,還有他們根本不考慮自己的行事作風,這些都讓身邊的人倍感厭煩。例如,他們並不是別人的頂頭上司,卻經常對別人指手畫腳,發表一些“高見”;出了事情,他們先不檢討自己的問題,首先埋怨別人做錯了,耽誤了自己。更讓人沒辦法忍受的是:他們其實並不是沒有責任感,也並不是沒有能力,他們只是習慣了抱怨別人和指責別人,一天不抱怨指責,他們就難受。

一個人一旦習慣抱怨指責,他就永遠失去了沉穩,因為他再也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習慣於挑剔別人,從別人身上找毛病,以證明自己的正確。這樣的人往往帶了一點優越感,認為自己不可能出錯,出錯了就是別人的原因。其實,這就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行為,把自己本應擔負的責任推給別人,換來心理上的輕鬆。

抱怨和指責還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就是抱怨的人遇到了不順利的事,他們急於發洩心中的鬱悶和不滿,於是抱怨他人、指責他人就成了他們脾氣發洩的出口,他們通過這種方式來發洩怒氣,讓自己取得心理平衡。殊不知,這樣做雖然暫時把不良情緒轉嫁到了別人身上,卻會招來他人的不滿與怨恨。久而久之,別人拒絕與抱怨者和平相處,抱怨者的處境自然就會更糟糕,這時候,他們就會有更多的抱怨和指責,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司先生是某個公司的主管,他被人戲稱為“司令員”。司先生是有名的急脾氣,手下做錯了事,他總是不問緣由,劈頭蓋臉先罵一頓,消了氣以後才開始分析問題。他手下的人常常哀嘆自己怎麼攤上了一個這樣的上司。後來,司先生升職去了總公司,他自己春風得意,手下的人也歡天喜地。

到了總公司後,司先生遇到一個難題,他發現自己組的組員們怠工情緒嚴重,他想要及時解決這個問題卻苦無方法,只好和從前的下屬聯繫:難道自己的領導方法出了問題?那為什麼以前配合得好好的,換個地方就不行了?

下屬年紀不小,和司先生有多年的交情,此時忍不住實話實說:“其實,你以前也有不少問題,只是大家習慣了你的脾氣,沒有表現出來。別人犯了錯,你問都不問就指責,誰能受得了?平時你總是抱怨手下太笨,什麼都要自己做,了解你的人可以不跟你計較,跟你不熟的人會怎麼看你?要想在新地方站得穩,的確要改改你的脾氣……”

抱怨指責的話一旦說出口,如果別人沒有及時反駁,抱怨者就會更加認為自己沒錯,於是,他們漸漸形成了習慣,常常“出口傷人”,殊不知自己給他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故事中的司先生曾經有一群寬容的下屬,他們願意容忍司先生的脾氣,但是,如果抱怨和指責沒有任何憑據,誰又願意總是做另一個人的“情緒垃圾桶”?

抱怨指責反映了一個人的脾氣秉性,不論是抱怨他人做得不夠好,還是指責他人做得不夠多,被抱怨者難免產生同樣的怨氣,甚至反問那個抱怨的人:“你自己做得如何?你以什麼身份指責我?在你抱怨或者指責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我的感受?”這些問題往往都不在抱怨者的考慮範圍內,可見,抱怨者太過自我,只看重自己看到的那一部分,考慮不到別人,長此以往,就會抱怨成性,遭人厭惡。那麼,如何克服愛抱怨和指責的性格呢?

1.想要抱怨,先檢討自己的不足

抱怨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對於喜歡抱怨的人,氣溫升高一度都可以成為抱怨的理由。遇到倒霉的事,人們抱怨兩句不是什麼大事,怕的是一直抱怨,把抱怨當成生活的全部。

想要抱怨的時候,不妨先想想眼前的“倒霉情況”究竟是怎麼形成的,自己有沒有責任、有什麼責任。只要認清自己的責任,抱怨自然就說不出口,明明自己有錯,怎麼能去抱怨別人呢?正確的自我認識是克服抱怨的第一步。

2.想要指責別人的時候,先想想別人的優點

喜歡指責別人也是人們常犯的毛病。當別人犯了錯誤,作為上司、朋友、長輩、同事甚至陌生人,都可以指責,但要把握指責的度。特別是熟人之間,口無遮攔地指責會傷害到彼此的感情。想要指責別人的時候,不妨先想想別人的優點,想到優點,口氣自然會變好,說話用詞也會更加委婉,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

3.想要抱怨指責的時候,立刻逼迫自己去做其他事

不論抱怨還是指責,都是應該克服的習慣,想要克服並不難,只需要付諸行動。抱怨或指責的話到了嘴邊,立刻閉嘴,去做別的事,工作、娛樂,甚至看看風景,什麼事都可以。一件事當時沒抱怨,過後就不好再跟別人抱怨;當時沒指責,也不好再“秋後算賬”。如此一來,就會慢慢改掉這個習慣,讓它再也不會困擾自己或他人的生活。

4.思索抱怨的原因,想想解決辦法

很多人習慣對生活抱怨,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抱怨什麼。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人抱怨自己的薪水低、工作累、沒有發展,他們只知道抱怨,卻不知道去改變自己。其實這不是在抱怨,而是在逃避,逃避進取,也逃避機會,他們的骨子裡有一種惰性,一方面不滿意現狀,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改變,也害怕改變現狀。

抱怨和指責大多來自不願改變現狀的惰性,如果能常常想想自己究竟在抱怨什麼、指責什麼,想想如何解決這些麻煩,人們的心思就會不再為自己和他人一時的錯誤糾結,目光也會更長遠。這個時候,事事不順就會被看作一種考驗,而不是一種不公正,這樣一來,人們會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困境,積極解決困難,不順自然也會變為順利。

過於抬槓,傷人傷己

爭強好勝也要有分寸,隨意與人抬槓只能招人厭惡。

做事有打算、說話有分寸,都是沉穩的表現。有一種話常常作為日常生活的調節劑,如果說得不多,它會成為人與人關係的緩和劑,以它的幽默和狡黠讓交談雙方會心一笑;但一旦說多了,就成了拌嘴的導火索,甚至讓人反感的挑釁,這種話俗稱“抬槓”。

抬槓的人有的是因為喜歡耍貧嘴,習慣性地和人唱反調;有的是喜歡認死理,別人說“是”,他們非要說“不”。抬槓抬到最後,他們已經忘記了自己最初的立場,只要對方說對的,他們一定要想方設法證明不對。這時候,另一方也許已經不願意聽他們咬文嚼字,乾脆結束話題;也許從此對他們心懷芥蒂,成為日後相處的障礙。

抬槓不但傷害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還會讓人損失很多東西。抬槓的人每天會把很多腦力和精力用在耍嘴皮子上,他們太過注重口頭上的是與非、得與失,以致很難把精力集中到正事上。

某所高中的兩個老師喜歡抬槓,他們教的都是語文,在同一個辦公室裡,每天都能聽到他們抬槓。一個誇A班的某學生作文好,另一個一定要抬出B班的某一個學生,說他的文章更好。他們兩個口頭工夫費了不少,可是,兩個人帶的班級的平均成績遠遠不如同一辦公室的何老師。

何老師從不和這兩個同事抬槓,她知道這兩個人抬槓成性,每次討論課件的時候,她都會直截了當地說:“我知道你們說的那兩套方法不錯,現在我要說的是我的看法。”一句話打消了兩個同事的抬槓念頭,何老師私下對朋友說:“他們每天都會為誰好誰壞抬槓,同樣的時間,為什麼不用來備課呢?何況,總是抬槓,沒有實際意義不說,還影響同事間的感情,真不明白他們整天在想什麼。”

抬槓的人有個特點,他們的思維靈活,反應也比平常人快,口才還很好,兼具刻薄和幽默,這些都讓他們在抬槓過程中有話可說。不過,“有話抬槓說”不如“有話好好說”,善意的言辭永遠受人歡迎,而抬槓的人抬槓久了,總讓人覺得不對勁,不是認為他們在看笑話,就是認為他們在潑冷水。其實抬槓的人未必有這個意思,他們只是養成了凡事都要多說幾句的習慣,可以說,他們有點賣弄的意思。

就像故事中不停抬槓的兩個同事,他們抬槓只是為了逞一時之快,無形中浪費的是自己的精力,還影響了同事間的關係。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好的學識、好的口才也是如此,抬槓的話說一兩句尚可以表現自己的機智風趣,多了就成了令人厭煩的貧嘴,還是少說為妙。那麼,如何打消抬槓的念頭?

1.克制自己的好勝心

抬槓其實是好勝心在作祟,凡事不願落在人後,即使在口頭上也不願被人佔了便宜,所以才會一句跟一句地和人抬槓。其實,口頭上的勝負最不實用,就算抬槓贏了也不能顯出你的真才實學,只會讓人覺得你會耍嘴皮子。

好勝心人人有之,不甘拜下風也是人之常情,不過,抬槓的人常常會給人一種感覺:這個人沒有實力,只會抬槓。其實,這個抬槓的人未必沒有實力,但他長久地和人抬槓給周圍人形成一種錯覺:抬槓是為了掩飾他在其他方面的弱勢。有實力的人往往比較穩重,很少有多餘的心力與人抬槓。

2.拿實際成績說話,不要耍貧嘴

抬槓又被稱作耍貧嘴,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這種行為的不讚賞。耍貧嘴的確能給他人帶來一些笑聲,給生活帶來一些調劑,但貧嘴耍多了,耽誤的是自己。

真正好勝的人在意的不是口頭上的輸贏,而是實打實的成績。口頭上的勝負不會被人記住,把口才用作抬槓,未免大材小用,不如將自己的好勝心用在該用的地方,還能做出一番成績。

3.不要總是否定別人

抬槓的人有一個特點:他們喜歡否定別人,否定別人的話、否定別人的提議,他們沒有什麼原則立場,只是習慣性地否定一下他人,而他人也知道他們在抬槓,所以從來不重視他們的意見。長此以往,抬槓的人說的話越來越沒有分量,有時候說句正經話,別人以為是在抬槓,不予理會,換來的是他們自己的鬱悶。

沉穩的人不喜歡與人抬槓,他們知道抬槓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偏見和誤解,甚至會和他人產生芥蒂,而且這種芥蒂一時之間不會顯現,等到顯現的時候,二人已是結怨已久。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如果能時時抱有尊重他人的心理,即使有時會說幾句逗趣的話,也不會發展成抬槓。其實,抬槓的話,緩和一下就可以變為一種幽默的調侃。喜歡炫耀口才,一時無法改變愛抬槓習慣的人,不妨先試試這種方法。

切忌打破砂鍋問到底

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對別人的問題窮追不捨。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比較喜歡和沈穩的人接觸,因為沈穩的人最會把握人與人之間的分寸,你根本不用擔心他們問出不合時宜的問題。而那些不沉穩的人有時像是追踪新聞的記者,有時又像是某個機構派來的人口調查員,一旦和他們談話,並引發他們的好奇心,他們的問題就會像機關槍射子彈一樣,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你襲來,他們的問題五花八門,從家庭到學習成績,從交友到戀愛觀,不論你如何表示不想回答這些問題,他們都會問個不停,一定要挖出答案,你不回答,他們誓不罷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打破砂鍋問到底”。

大概每個人都有過當砂鍋的感受,不管你有多不情願,對方就是不停地問你,不許你不答,換著花樣逼問答案,你如果不告訴他們,他們會嗔怪你“不夠意思”;你如果因此發怒,他們會說“開個玩笑,這樣就生氣”;你如果乾脆不理,他們會說“裝什麼裝,又不是什麼秘密”……明明是他們不重視隱私,隨口就問,到最後,錯誤都怪到了“砂鍋”身上,你說這樣的人討厭不討厭?

如果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就要檢討一下自己是否也把別人當成過“砂鍋”,有時候,你問別人一個問題,可能是出於好奇,可能是出於挑起話題的需要,那麼你是否注意到別人聽到問題時臉上閃過的一抹不自在?你是否留意別人在回答時字斟句酌,根本不想深談?我們也都在不經意間提出過不受歡迎的問題,給別人帶來不便。

小怡出國留學兩年,回國後受到父母朋友的交口稱讚,都說小怡長大了、會說話了。小怡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是:“我以前好奇心太強,在外面兩年,碰壁多了,自然就學會了觀察別人的臉色。現在不會像以前一樣,拉著人家問個沒完。”

過去,小怡是個熱情得過了頭的女孩,特別是對初次見面的人,她怕冷落了對方,讓對方不自在,總會抓著人問東問西。小怡是直性子,對體重、年齡、收入、家庭狀況這些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不知道迴避,常常讓人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

現在,小怡仍然很熱情,但不會讓初次見她的人不自在,她會問一些輕鬆的話題,例如,“你今天穿的裙子好漂亮,是在哪裡買的”“聽××說你擅長工夫茶,傳授一點'功夫'吧”等無傷大雅又能引起別人談話興趣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從前小怡問問題,只要問題出口,不得到答案誓不罷休,現在,她只要發現別人不想回答,就會聰明地換一個話題,讓雙方都不尷尬。

好奇心如果沒有尺度,即使你出於關心別人的目的,也會被人理解為打探隱私,甚至懷疑到你的人品,所以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切忌交淺言深,不要在與人不相熟的情況下就問東問西,這涉及一個人的修養。試想,如果一個陌生人對你問個沒完,你會不會反感?會不會覺得這個人別有用心?

本文來源於劉劍《有一種氣質叫沉穩》一書。

 

按讚 是一種美德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這裡滾動定格
重要聲明:102like.com 分享投資理財網,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發表,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在102like.com張貼的文章。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聯絡我們告知,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侵權舉報聯絡我們借錢貸款借錢網借钱贷款評價易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