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一切,特別是生物的生存和發展,直接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
中醫十分重視這個關係,認為人體健康和氣候不能分開,必須和自然環境相適應才能無病和長壽。
在春天通過各種方法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
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
《黃帝內經》記載,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肉,心主脈,肺主皮毛。
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
生理功能:①主血脈;②主神誌;心開竅於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為表裡。
2.肺: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
生理功能:①主氣,司呼吸;②主宣發肅降;③通調水道;④朝百脈主治節;輔心調節氣血運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肺與大腸相表裡。
3.脾:牌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
生理功能:①主運化;②主升清;③主統血;開竅於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裡。
4.肝: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
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裡。
5.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
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②主水;③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裡。
肝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它具有調節氣血,
幫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以及調暢情志、疏理氣機的作用。
五臟中的肝經是我們生命中主生髮的組織。肝、膽互為表里關系,所以我們把它比喻為春天。在情誌上肝主怒,當我們生氣憤怒之時,就會肝氣上升,心火過旺,血往上湧,甚至青筋裸暴,所以古人用怒髮衝冠來形容一個人的憤怒。肝主藏血,喜條達通暢,在養生中,疏泄肝氣是確保一個人神清氣爽的前提。
每到春天,發生肝病或肝病復發的患者就會較其他季節多。這是因為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都容易損傷肝臟。如情志不遂,肝陽上亢,血壓升高,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還容易發生中風。有的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一到春天就特別容易上消化道出血,這是由於春天比較溫暖,陽氣升發太過,氣血運行失常造成的。中醫認為,慢性病毒性肝炎多屬於濕熱疫毒之邪侵犯肝體,肝氣“鬱滯”,波及營血。如果不注意養肝,就會肝氣“鬱滯”,氣滯血瘀,血液就會運行不暢,肝硬化也會進展,肝病也會加重。
要睡好:《黃帝內經》說“人臥血歸於肝”。在春季應“夜臥早起”。肝是藏血的器官,夜晚11時到凌晨3時是肝膽經時間,可養肝血,若能準時就寢,獲得適當充足的睡眠,血就能歸藏於肝,讓你每天都精神奕奕、活力百倍;否則肝血無法得到調養,肝火便容易上炎,口乾舌燥、頭暈、眼睛乾澀等不適症狀便會產生。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時;60歲以上老年人應睡7小時左右;80歲以上老年人應睡8-9小時;體弱多病者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將睡眠稱為“眠食”。作息有律,起居有常,便是在養肝。
別累著:因肝主筋,司全身筋骨關節之運動,過勞則耗血損氣而傷肝,致正虛邪戀,疾病纏綿難愈,適當的休息對肝病患者十分必要。如乙肝患者,在急性期應以臥床休息為主;慢性乙肝患者,則應注意勞逸結合,擔任輕微的工作;乙肝恢復期或乙肝病毒攜帶者,活動當以無疲乏感為度。
多運動:春季是萬物萌動的大好時節,也是體育鍛煉的黃金季節。走進大自然,盡情地吸收春的氣息,活動肢體,以助肝氣生髮,吐故納新,煥發生機。在春季開展適合時令的戶外活動,如做操、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極拳、放風箏等,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又可以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之目的。
怒傷肝,要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肝為剛臟,喜條達(舒暢)而惡抑鬱。
怒則傷肝,精神抑鬱日久或突然、強烈的暴怒皆可導致肝之氣血失調,
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誘發肝病加重。
故肝病患者宜節情志,避免過度精神刺激,尤需慎怒。
工作、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要戒怒,並及時進行宣洩,防止肝氣鬱結。
心情舒暢,情緒飽滿,有益於“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平時要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
宋代《壽親養老新書》裡載有十樂:讀書義理、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這裡面,除了小酌半醺對於肝病患者來說不適宜外,其他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