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所謂的社交是需要勢均力敵的,實力不對等,就算我有別人聯繫方式,就算我們互相加了微信,就算我們偶爾會互相點贊,我們也不可能平等的對話
做“不一樣”的人,很辛苦
但做“一樣”的人,很無趣
(一)
那天晚上23:54分
一個男生在我們的群裡出聲了,失踪了一個晚上,發了一條信息
“媽的辣雞舍友,PPT又是我在做,弄到現在才洗澡”
“一堆工作,作業”
對!他就是在和我們吐槽……6
群裡的一個女生回復了他一句雞湯:“認真對待一件事,哪怕只有一個人”
那個男生,應該這樣形容他:才華橫溢,很熱血,有很牛逼的夢想
但這一切,有時正在被這些牢騷消耗掉.....
(二)
後來放假,我們幾個人坐在一起閒談,我們聊著聊著,有一個女生冒出了一句:
“大二的部門競選你們會去嗎?”話裡摻雜著她的迷茫,像是要尋找和她內心一樣的回答
“會!”這句話打破了那片沉靜的空氣。
那個女生看了他一眼,“為什麼?”
男生沒有立刻回答這個問題,停頓了一會“ 證明自己能夠做到,並且能夠做到最好。”
那個時候陷入的滿腹牢騷,工作上的艱難困苦,在這句話看來,更不過是笑笑就能過去的事,遠不算當時所認為的人生蕭條
(三)
大一剛進入“象牙塔”的大學時,面對部門招新,傻傻的認為人生中美好的道路終於開始了,以為大家會一起互相支持工作,做錯事師兄師姐會細心的和你說……這一切還都真是傻傻的認為
自己的想法,一句“不可以”,就讓故事沒有了後續
做出來的推文,一句“要是有xx的那個構思就更好了”,就讓自己默默熬夜做出來的推文獨自欣賞
工作的失誤,一句“你們怎麼做事的”,就讓自己的心情跌入低估
每一次面對工作的不順心,無力反駁之時,還要強忍著給自己毒雞湯,靠著自愈活下去
一個朋友和我說:“部門最忙的時候,5點要下樓校運會幫忙,一直到天亮7點去教學樓改表然後到晚上要晚歸前跑回宿宿舍。繼續乾一直到2點多。隔天繼續校運會”
“ 前段日子,所有工作都丟在一起。這邊的工作還沒忙完就要開始新的活動。作為活動負責人。是挺累的。”
過後這位朋友,和我說現在每天和部門的伙伴們待的時間最多,因為一個活動策劃待在一起,因為師姐要的活動方案待在一起,因為一場會議被挨罵待在一起互訴......因為,在外人看來,我們是“拽死了的人”而待在一起
而一切,只因為我們想變得更強大,更優秀而待在一起
一直有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優秀的人總是不合群?”
網上最經典的答案是:“優秀的人也合群,只是他們的群裡沒有你。”
我們都想和有優秀的人做朋友,因為優秀的人可以給我們帶來正能量,但在此之前,也不妨也問問:“優秀的人,憑什麼和我們做朋友?”
“ 比我們優秀的人,都比我們努力。”
“ 寫在最後”
有時看似的努力,不只是拘於眼前想要變優秀
吳曉波有篇文章叫做《所有的青春都是在為中年做準備》: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為中年做準備,年輕的你可能未必會同意,但我經歷過的事實正是,在這個中年的午後,你能夠安心坐在有春光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龍井茶,你有足夠的心境和學識去讀一本稍稍枯燥的書,有朋友願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嘮嗑,你可以把時間浪費在看戲登山旅遊等諸多無聊的美好事物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們的投資期無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