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年輕時,最頭疼的一件事兒,就是決定自己這一生要做什麼!無論是理想還是目標,無論幹什麼走什麼樣的路,都要幹得有意義,活出個人樣兒來,有目標能定位,這才是人存在的價值和方向所在“守住自己”。
只因社會太現實,於是,總有人為自己當兵的得失,權衡索問。記得曾經看過這麼一個報導,某國公墓的墓碑只寫兩件事:一是生卒年月日,二是某年至某年服兵役。意思是……這位子民曾經來過塵世間,以及這位公民曾經去為國盡忠,寫別的都多餘。由此可見,人的一生除了說明曾經活過,曾經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外,還能給自己留下什麼?只有這兩件事值得記述,銘刻一生一世!

39碼的鞋,丈量人生的路
人活好一天很容易,可要活好一生中的每一天卻很難;人生有許多溝溝坎坎,也會有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只要心中有路,只要明白自己需要什麼,就沒有跨不過的坎,走不通的路。在平靜的日子裡,擁有一顆可以與風雨歲月抗衡,同時又保持一份波瀾不驚的心境,看庭前花開花落,不易!
人的一生可以用一日來比喻。在童年時從朦朧中醒來,需要時間來克服清晨的軟弱,然後投入工作;在正午時分,他的精力最充沛,但已隱隱感到疲憊;到了黃昏時節,就要總結一日的工作,準備沉入永恆的休憩。工作生活是人一生的主題。平靜的日子,會讓人曾經激動,顫栗,充滿幻想的內心一點一點失去光澤和彈性,一點一點地黯淡下來,對生活不再為之怦然心動。安寧心靜時,忽然覺得一切語言與行動都失去了具體的意義。無論是商海還是權壇,職場的龍爭虎鬥,商海的朝夕沉浮,情場的風花雪月,平民的柴米油鹽,職員的職位薪酬……以平靜寬容的心態面對,“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現實生活中理想的田園牧歌,浪漫情懷都會被現實湮沒。面對激烈的競爭,緊張的節奏,疏離的關係,孤獨的心態,心靜,是一種境界。
心靜的平常心態,且不說與“淡泊以銘志,寧靜以致遠”相比;但是,面對誘惑沉不住氣的,心如浮萍,會在滾滾紅塵中迷失自己,魂無所依。人若心靜時,則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了悠悠白云如翩翩鶴舞;人若浮躁,則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了落葉飄飄幻想如鈔票紛紛… …
守住自己,莫忘初衷。許多看似長久的東西,都在蒼桑中轉化為歷史長河中的煙雲,瞬息虛無,煙消雲散了;縱然有擊水千里,豪情萬丈的氣度,也難逃人生不可觸及的虛妄與蒼涼。清醒之後捫心自問,自己只不過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抹纖塵,一粒微粟。來去幾十年,究竟能在人世間留下什麼?又能帶走些什麼?“天堂”與“地獄”之間,僅是跨一步的距離,咫尺便是天涯。舉手投足之間,給別人一縷溫暖,別人也會給你幾分暖意,何樂而不為?
人需要活得真實,就必須守住自己,心中有路。從而擁攬這一份真實,履踐自己的人生軌跡;這是自己設立的目標,事業的方向。然而,事業的選擇和奮鬥的方向,是個人誌向與社會需要的雙向統一,就必須將這匯集雨意,凝聚雪情的事做好。既然選擇了雲,事業免不了有濃有淡;位置免不了忽高忽低,得學會承受,學會支撐,能夠承載人生,固守平常心態。
如果心中無路,魂無所依,這一顆心就像飄蕩在阡陌之上的靈魂。塵緣難盡,我們將無以超拔;物慾累重,又不忍減緩負荷;在煩囂中,便會心懷幾許應對的機巧;用傲岸掩飾著內心的卑微,以強悍蒙蔽著意志的脆弱。深埋心愛,顧左右而言他,將會以心靈的自語,去撫慰敗北的傷痛。人生幾番沉浮,幾許風雨,能“守住自己”那份初衷,便可以將浮華的東西從心底深處濾去,就會清晰辯出人生真實的意義,讓生命不l遺憾。
活,要活出個人樣來,心中有路,路在腳下……找准位置,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標,選擇時機抓住機遇,人生的軌跡一切將會從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