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聲稱宇宙中存在引力波之後,人類花了半個多世紀相信引力波的存在,在2015年,位於美國的LIGO探測器首次探測到引力波。
13億年前,宇宙中兩個黑洞發生碰撞所產生的引力波,跨越漫長時空,抵達地球,於是我們終於聽到了宇宙的聲音,終於見證了時空的漣漪。
“宇宙中最不能理解的事情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愛因斯坦
各位書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共讀的是《諸神的踪跡》的第一章《盤古女媧》和第二章《伏羲》
在共讀之前,大家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1. 對宇宙的起源和人類的誕生,與古希臘神話和聖經有什麼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2. 有巢氏生存遇到了什麼樣的挑戰?是什麼讓人類真正成為了大地的主人?
3. 中國人為什麼叫龍的傳人?
從蠻荒的古代到喧囂的今天,人們一直在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起源,思考著我們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相信宇宙大爆炸理論,爆炸的粒子膨脹成無邊的宇宙,這裡面有星雲、恆星、行星,其中包括我們美麗的家園,藍色地球。
達爾文用進化論闡述了人類的起源。達爾文說:我們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
然而我們可以有更具想像力更瑰麗,更雄壯,更充滿感情的故事。
與古希臘和聖經故事相似,在中國神話故事中,宇宙也源起於混沌虛空和無盡的黑暗。
盤古是一個巨人,熟睡了一萬八千年之後,他甦醒過來,因為受不了這天地混沌的壓抑和沈重,盤古撐開了天和地,用巨斧橫掃四周,斷絕天地。
天地還想再次合併,盤古只能不斷的變化和生長,用盡全力與宇宙之力相搏,每天讓天長高一丈,每天讓地增厚一丈,又用了一萬八千年,才算完全分開了天地。
盤古很累,他死了。
盤古死了,他化為天地間的萬物。
他的氣息成就風雲,他的聲音幻化雷霆,他的左眼是太陽,他的右眼是月亮。
盤古的手腳四肢和身軀變化成臉面山巒,血液奔流成江河滔滔,筋脈化為道路,肌肉成為沃土,頭髮鬍鬚變成了天上的星辰,皮膚汗毛是開遍山野的花草樹木……
連盤古在漫長歲月中的流下的汗水,也成了時而淅淅瀝瀝時而滂沱傾盆的雨水。這是真正的揮汗如雨啊。
盤古死了,時間緩緩向前,許久之後,一位名叫女媧的神女從天上飛下來。
世界如此之大,世間盡是虛空。
女媧在清澈如鏡的湖水邊照見了自己的樣子,她用黃泥塑成自己的模樣,有生命,有情感,有智慧。為了填補這天地間巨大的寂寞,最後女媧蔓條揮舞,小泥點雨一樣落下,也成了一個個小小的人兒。
人的生命有限,總不能讓世界重回荒涼。於是,女媧把人分成男女,讓他們生兒育女,生生不息。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何處去?”
這是三個最具誘惑力的哲學問題。
屈原問過:“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張若虛問過:“江畔何年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和西方出生高貴最終君臨天下的諸神不同,中國的造物主沒有神聖的背景,他們勤奮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功成身退,化為山河大地。
這是神話,也是歷史,總有一些東西如浩瀚星辰,值得我們銘記和歌頌。
我們把中國上古狩獵採集文明時期的人叫做有巢氏。那時候,人類還沒有學會使用火,飢餓、寒冷、疾病,生存環境極其殘酷,弱小者紛紛死去,強壯者要面臨虎豹豺狼的威脅,尋找火源是種族存活的希望。
在人類前進的歷史上,總有一些人在關鍵時刻,肯舍出自己的性命,挺身而出。
尋火者接連倒在陌生的路途中,其中有一個走得特別遠,他找到了一棵把黑暗世界照得璀璨明亮的參天大樹,無數鳥兒用嘴啄木,火花飛碰撞,如繁星灑落。
這棵發光的火樹叫燧木,燧木籠罩的地方叫燧明國,這裡的人自由自在不受生死束縛。
而尋火者沒有在這個奇幻的不死之國做絲毫的停留,他終於找到了火源,學會了鑽木取火,他一刻不停轉身直奔故鄉。
火的使用,讓人和動物徹底分離。人類,真正的成為了大地之子。
這位尋火者,叫做燧人氏。
燧人氏還發明了結繩記事,那些記滿了遠古故事的繩子,早就遺失在歷史的風塵之中,而留下的,是尋火者的奔跑和義無反顧,也是尋火者的智慧和道義。
日月起落星辰聚散,河流奔騰山巒起伏,這宇宙萬物之間,應該有一種神秘的聯繫,這神秘聯繫之中,應該藏著什麼巨大的秘密。
天人之間,一個叫伏羲的人畫出了一條小小的橫線,一畫開天,劃開了懵懂黑暗,打通了天、地、人。
他沒日沒夜的畫,簡簡單單三根線,或連或斷,代表陰陽,變化無窮,流傳千古。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八卦。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風,震代表雷,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兌代表澤。
八卦互相搭配又變成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宇宙和人世間的奧秘就在其中。
伏羲出生在華胥氏之國,伏羲的母親在雷澤踩進了雷神的腳印,繼而生下了伏羲。
這個上古傳說暗含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特點,神秘而又美麗。
伏羲接了燧人氏的位置,他讓人們從樹上移居到大地上,為婚姻訂下禮儀,人們分族而居,繁衍出更聰明的子孫。
伏羲教大家馴養野獸成為家畜,教人們結網捕魚和捉鳥,人類開始有了豐富的食物。
伏羲造出了陶塤和瑟,教人們用音樂表達內心的情感。塤和瑟都音帶悲涼,因為伏羲心中對他的人民充滿了悲憫,他老了,他有很多的不捨。
伏羲死了,人們尊稱他為太昊,文明之光已經因為有他而照在了中華廣袤無際的大地上。
伏羲的出生與人首龍身的雷神有關,所以他長著龍的模樣,那時候龍並不是一個傳說,而是真實的存在。
伏羲以龍作為部落共同的圖騰,因為龍具有超自然神力,自伏羲之後,人們自稱“龍的傳人”。
伏羲死後,靈魂升天,做了東方天帝,輔佐他的身西方天帝少昊的兒子,春神句(gou)芒。東方天帝和春神一起管春天,天帝說春天什麼時候開始,就什麼時候開始。
中國人在春天到太昊陵祭祀伏羲,或者到山上迎接春神,在熱鬧中帶著虔誠,這就是中國人的人情。
有了人情,就有了溫暖,就有了割捨不了的愛。
迎春神的儀式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慢慢消失,而中國人的人情,五千年都在。